比萨饼、面包圈走俏“糟食之国”
英国人不懂美食可以说是“世界闻名”,几块面包中间夹一些火腿、鸡蛋和绿菜叶的三明治和巧克力之类的东西就成了英国人的“美食”,但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日益加重,英国人似乎已经开始克制自己对这些“美食”的消费。
最新数据显示,原来并不太起眼的比萨饼和面包圈开始走俏,而英国人喜欢的三明治和巧克力销量减少。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爆出一些与食品有关的消息饶有趣味:英国大型超市——玛莎(MARKS AND SPENCER)因为在去年12月27日前13个星期内的圣诞节销售额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7.1%,7日宣布关闭其在英国的25家食品专卖店。英国专门销售巧克力的连锁公司THORNTONS圣诞期间销量减少了2.3%,而与此同时,多米诺(DOMINO’S)比萨饼国际连锁店在英国的销售则增长了8.6%。
英国人不懂美食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包括希拉克和小布什在内的世界政要都曾直言说英国的食品难吃。
有所谓“法国大餐”撑腰的法国人说英国饭难吃似乎可以理解,连被不少人看成“暴发户”的美国人都说英国饭难吃,似乎让英国人不能接受。
美国的《纽约时报》1999年曾经发表了一个评论称“按照每平方公里所制作的恶劣食品计算,英国是世界上文明地区最糟糕的国家”。该评论甚至把英国人引以为豪的康沃尔馅饼比喻成“挡门砖”。
该文一出,英国人气愤难当,竟然有一人焚烧美国国旗以示抗议。
此话似乎扯得远了一些,但现在在英国连锁超市关闭食品专卖店的时候,这个“很美国”的比萨饼外卖连锁公司在英国的生意上升至少说明英国人为了口袋里的钱而开始调低自己的口味。
多米诺比萨饼国际连锁店的总裁克里斯·摩尔说,自己公司的生意见长,主要得益于人们现在更注意花销的事实。他说:“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经济不景气,更多的人选择呆在家里吃饭。”
与玛莎连锁超市关闭食品专卖店形成反差的另外一个事实是,多米诺比萨饼国际连锁店2008年在英国新开了52家店铺,2009年该公司计划在英国再开50家分店。
在这个比萨饼国际连锁公司在英国“茁壮成长”的同时,专门经营廉价三明治和香肠圈的GREGGS公司也“长势喜人”,圣诞节前,仅仅肉馅派就卖出100万个,截至1月3日前的四周,该公司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
英国各大城市的三明治店和超市里的三明治一般价格在1.5英镑到3英镑不等,但该公司的价格一般在89便士到99便士,如此廉价三明治现在很受欢迎。
廉价食品的“逆市上行”似乎正在为英国的“艰难岁月”作了让人不愿看到的注脚。
巅峰时期的“大英帝国”
到1897年维多利亚统治60周年的钻石庆典时,“大英帝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帝国的疆域达到2430万平方公里,到1909年其疆域更达到3072万平方公里——此时的“大英帝国”控制了我们这个星球上25%的土地面积——面积是法国的3倍、德国的10倍。
当时,英国在全球控制的人口也大约是这个比例——总计4.44亿。此时的英国不但控制了大部分非洲,可控制的还有远东的马来西亚、新几内亚、库克群岛等地盘。
英国当时有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女王控制着一个(非洲)大陆、100个半岛、500个海角、1000个湖泊、2000条河流、1万个岛屿。当时英国发行的一枚邮票显示了英国在全球控制的版图。邮票下面有这样一行文字:“我们拥有历史上最广阔的帝国。”
不仅仅是版图,在金融上,“大英帝国”更是世界第一。
到1914年,帝国鼎盛时期,英国在海外的投资达到了38亿英镑,比当时法国的海外投资多一倍,是德国海外投资的3倍。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有如此多的海外投资。在1870年到1913年间,英国的海外资金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4.5%-7%左右。而英国通过股市融资又大量投资到美国和英国本土。
而英国当时如此巨大的海外投资又相当分散,其中只有6%投资在欧洲,45%投资在美国和其他白人占多数的殖民地;1/5投资在拉美、16%投资在亚洲、13%投资在非洲。
当然,英国的海外投资也有丰厚的回报。在1870年到1913年,英国海外投资收益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3%。
“自由贸易”可以说是伴随着英国对外扩张的“自由贸易”,英国又扩张了帝国的影响,控制了世界更多的资源。通过武力和商业谈判,英国在19世纪已经与拉美、中东、北非、大洋洲等地签署了贸易协定。
“自由贸易”对在银行、保险、船运、技术和军事上占绝对优势的英国似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对外贸易的60%是与欧洲以外的国家进行的——英国自己的数字称英国进、出口之间对英国有益的利差大约在10%(统计标准不一,有人认为,差距远非10%)左右。
而有英国史学家认为,这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竟然是在不经意间打造起来的。
一个叫约翰·罗伯特·西利(John Robert Seeley)的人似乎成了第一个“冷眼”看帝国的英国人。这位牛津学者在1883年突然出版了一部有关1688年到1815年“大英帝国”历史的著作——《英格兰的扩张》(Expansion of England)。该书一上市就火爆异常,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销售了8万册,直到1956年还在再版。
这本书颇为“当代”的政治信息给公众以无限想像。这位历史学家在承认了“大英帝国”广阔疆土的同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言:如果大不列颠继续如此对自己的帝国“漫不经心”,马上就会消沉下去。
“大不列颠”这个称谓第一次出现在英国公众的词汇里。这位历史学家的预言不幸言中,大英帝国早已经风光不再。
但英国从1986年后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制造业,把金融服务变成自己的“支柱产业”。
但回头看看昔日的“大英帝国”,再望一眼今天金融危机中寒风瑟瑟中的英国,一年多前英国政界、商界领袖们四处兜售的“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伦敦金融城现在似乎都透着寒意。以金融为支柱产业的英国何日才能重拾昔日、甚至是两年前的辉煌,或者还能不能重拾辉煌?人们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