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人民日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个新提法

[日期:2008-12-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字体: ]
2008年12月15日 08: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明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的一些新提法,应该如何理解?释放了怎样的政策信号?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几位经济学家。

  结构性减税 税制结构内部优化

  【名词解释】

  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减税,又不同于以往的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结构性减税”,如何理解?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认为,这体现了财政宏观调控的新内涵。

  他认为,结构性减税强调税制结构内部的优化,强调贴近现实经济的步伐,相对更为科学。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意味着税收的基数和总量基本不变;而结构性减税则着眼于减税,税负总体水平是减少的。

  从结构性减税的目的来看,显然是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在当前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下,保经济增长的重点就是扩大内需,就是要拉动投资和消费。明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就是一种结构性减税。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企业用于设备购置等投入可抵扣增值税,有利于鼓励企业投资,加快技术改造和优化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为重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高培勇认为,税收政策在这方面也可发挥更大作用。比如个人所得税改革,不能简单地认为个人所得税减税就是调整扣除标准,而是应当在税制改革的既定框架下,实行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广大居民的税负水平更加公平合理,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 重在熨平经济波动

  【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货币政策则要适度宽松。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室主任彭兴韵解释说,所谓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实际上就是指“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就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货币政策则要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今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自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了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1] [2] 下一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国务院要求停发三年期央票
下一篇:温家宝:还将再考虑更直接有力拉动经济措施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