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海涛
建议客户先行买入,再公开推荐,股价上涨后卖出,盈利分成——此种股票操纵价格方法虽古老,却不乏市场。
4个月,操作37次,客户非法获利5385万元,自己分成735万。武汉新兰德董事长朱汉东2007年就曾导演过一场大戏。
不过,很不幸,那735万元收益还没在朱的手中捂热,祸便旋踵而至,他撞上了监管者的枪口:近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没收武汉新兰德违法所得735万元,并处以同额罚款;其董事长朱汉东被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处5年市场禁入。与当年受处罚的“南雷北赵”不同,武汉新兰德与朱汉东有了更明确的说法:“抢帽子”方式操纵市场。
1.“双簧”大戏开幕
“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朱汉东很想表现得智慧一些: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在当年“黑嘴”泛滥的年代,“先行买入,公开推荐,获利卖出”,此路数曾盛极一时,区别在于,有的是自己操作;有的是建议他人操作,自己分成。
而今,已经销声匿迹几年的“黑嘴”们再度争相露脸,且以更勇猛的姿态出现,这个江湖远未平静。
朱汉东特定为其客户、朋友陈杰量身定做了后一种方式。
武汉新兰德在市场中浸淫良久,资历颇深。“我1999年刚参加工作时,就是负责接收新兰德每天为营业部发的传真,复印后发给大客户。”听到武汉新兰德被处罚的消息,记者的一个朋友唏嘘不已,但武汉新兰德的历史要远早于他的了解。
1994年2月25日,武汉新兰德在武汉设立,设立时法定代表人为李肇文,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范围主要是证券投资业务的咨询、服务,直至去年其仍为武汉地区唯一获得证券投资资格的投资咨询机构。
其初设时股东为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25%)、武汉深业证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25%)、武汉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集团)公司(25%)、深圳新兰德证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5%)。之后,股权逐渐易手,案发时其股东分别为朱汉东(40%)、叶湘海(30%)、凌惠中(30%)。
初始几年,武汉新兰德努力前行,至1998年4月,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资格,去年在职的执业分析师7人,曾在公司任职的执业分析师31名。
从2000年开始,武汉新兰德的商业模式陡变。其常年在142家中央和地方报纸上开辟专栏发表股评或约稿投稿,在20多家电视台做过股评节目,在25个财经网站设有股评专栏。同时,武汉新兰德设有“财富天下网”和博客“朱汉东工作室”。
此外,武汉新兰德还在多家媒体上做广告,用朱汉东的说法,是“宣传公司形象,扩大影响,带来新的客户”。
多年的苦心经营加上刻意营造,武汉新兰德全面占领了媒体的“海陆空”阵地,其影响力日隆。也正是这日渐膨胀的影响力,为朱汉东自己和武汉新兰德埋下了祸根。
“2003年市场不好,武汉新兰德遇到了困难,经人介绍,朱汉东与陈杰相识。”一位接近朱汉东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朱、陈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2004年始,武汉新兰德即为陈杰提供有偿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每日盘后分析、次日大盘预测、推荐股票池以及宏观形势分析等。
2005年,武汉新兰德向陈杰收取咨询费,但是双方没有签订正式的咨询合同。直到2006年11月8日,股票市场持续向好,武汉新兰德方与陈杰签订了一份协议书,约定从协议签订之日起,由武汉新兰德为陈杰长期提供有关证券咨询服务。
当然,这份协议并不合规。记者拿到的这份“协议书”显示,服务内容包括:“甲方(武汉新兰德)必须向乙方(陈杰)不定期提供包括证券市场动态,国家有关证券经济政策分析,市场趋势预测等宏观分析报告”;“甲方必须向乙方提供月度证券市场形势分析报告,行业动态分析,市场热点前瞻等具有较强指导性的报告”。
上述接近朱汉东人士表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武汉新兰德承诺定期向陈杰推荐股票池,股票组合大约一到五只。
“他(陈杰)相当于公司咨询方面的客户,公司提供给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证券方面的政策分析报告,行业板块研究、预测等报告。”朱汉东曾向上述人士说。
作为条件,协议规定:“乙方就甲方提供的综合证券咨询服务整体水准并结合实际收益向甲方支付咨询费用”;“乙方向甲方支付的咨询费用视服务水准采取不定额、不定期的方式支付,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也就是说,陈杰按照武汉新兰德提供的证券咨询服务水准,并结合实际收益向武汉新兰德支付咨询费用。
至此,这场操纵大戏的剧本、舞台、场景均已就绪,只待大戏揭幕。
一般情况下,武汉新兰德的研究人员每天推荐出经过研究的股票池,经过部门经理筛选后提供给朱汉东,一般有一到五只股票。
朱为陈开了“小灶”。“我会提前把公司发表的报告给他(陈杰),包括个股资料,且一般是‘沟通无极限’。”朱汉东表示,向陈杰提供投资报告和股票组合均由其单独进行,有时打电话,有时约见。相处日久,信任愈深,一个大胆的构思在二人心中形成:何不重走老路,将新瓶中装上旧酒(即,“先行买入,公开推荐,获利卖出”的“商业模式”)。
当时钟乍一拨到2007年,牛市的锣鼓即开始声震寰宇。那是个批量制造“股神”的年代,不管你曾是资本老手还是贬夫走卒,只要你怀揣梦想,只要你敢参与其中,你即可能成为“股神”。群情激昂,万众躁动,有了“观众”,朱陈二人的“好戏”提前上演了。
2007年1月8日,一如既往,朱汉东正式向陈杰提供了包括健特生物(3.79,-0.06,-1.56%,吧)(000416.SZ)等10只股票,陈杰则在此前后的2007年1月5日、1月8日、1月9日、1月10日,通过其控制的“邢康”(陈杰亲戚)账户,分别买入健特生物933,210股、1,665,221股、2,685,916股、1,315,831股。陈最后一次买入健特生物的当天(1月10日),该股收盘价为3.14元。
影响力就是生产力,该把武汉新兰德的影响力派上用场了。当日晚间,朱汉东整装完毕,正式上阵:他在某财经网站发表股评,公开推荐健特生物股票。
该日题为“健特生物(000416):投资银行赢得暴利”的股评这样表述:“股改之后该股走势明显活跃,成交量阶段性放大,新增资金正蠢蠢欲动,即将重现当年辉煌……长阳突破已是势在必行,凶悍的连续拉升好戏即将上演”。署名是“武汉新兰德 朱汉东”。
回过头看,朱时称的“蠢蠢欲动”的新增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陈杰的。
朱公开推荐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2007年1月11日,健特生物上涨6.05%,而当天深圳综合指数上涨仅为0.23%,超额涨幅为5.82%,当日成交61万手,而当时该股前20个交易日平均成交量仅为19万手,相比多出221%。
陈杰则在当日卖出之前买进的全部健特生物股票,清算金额为2200余万元。
第一次尝到了甜头,第二次还会远吗?
2.四次操纵东风汽车
终于,高潮如期而至。
2007年的3、4月间,朱、陈二人向东风汽车(600006.SH)发起了四次“冲锋”。
演员出场顺序一如从前。2007年3月13日,朱汉东向陈杰提供了包括东风汽车在内的六只股票。当天及次日,陈杰分别买入东风汽车6,923,288股、2,006,023股。14日东风汽车收盘价为5.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