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时起,黄光裕的私人财务顾问,便开始与龙脊岛的实际控制人山东建邦集团接触。据悉,黄光裕的私人顾问为山东人,与建邦集团的董事长陈箭以及一位副总级“老乡”,建立了很好的私人关系。
建邦集团的角色,不仅是由龙脊岛出面竞拍三联商社(3.60,0.12,3.45%,吧),还包括在二级市场的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美重组概念的推动下,2007年年末,当上证指数从最高点6124点开始下跌时,三联商社却逆市稳步上涨。
2007年最后一个季度,有4名个人投资者大量买入三联商社,并挤入十大流通股股东。他们是常方、尹致、郭映贞和梁亚苑,分别买入372.43万股、294.45万股、85.3万股和165.15万股。
此后,2008年2月22日,三联商社宣布“龙脊岛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国美电器对三联的重组传闻,刺激其股价连续8个涨停,由7.83元最高涨至17.98元,涨幅为130%。
而2008年第一季度末(3月31日),上述4人的股份已全部卖出。按照平均成交价,四人合计获利超过6000万元。显然,若黄光裕通过其资本运作平台——鹏润投资,进行类似操作,则将获利颇丰。
而在二级市场的套利,并非黄光裕的主要目标,对他来说,真正的大计划是“借壳”实现国美回归A股。
借壳回归
有鹏润投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国美回归A股,一直是黄光裕最大的愿望,按照黄光裕2007年设计的理想模型,那就是其鹏润地产业务借壳中关村(3.37,-0.37,-9.89%,吧)上市,而国美电器则借壳三联商社回归A股,因为,国美电器要想通过IPO方式在A股上市,几乎没有可能。”
一位曾经在国美电器工作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黄光裕与商务部方面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这也是其变身外资、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一路绿灯的主要原因。
与之相对,黄光裕2004年前在A股市场的几次出击,皆无功而返。证监会11月28日也指出,国美电器2004年赴港上市,没有经过证监会的批准。
但A股对黄光裕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
上述鹏润投资人士表示,“在2006至2007年的牛市中,苏宁电器(18.05,-0.13,-0.72%,吧)的最高市值曾达到540亿元,而且得到了众多基金的追捧,而同期,国美电器的市值一直在150亿-200亿元徘徊。显然,这是黄光裕没有想到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初,黄光裕第一次对外透露了“国美电器回归A股”的计划,但鉴于证监会对红筹回归设立的门槛过高,黄光裕决定弃“IPO”而选择“借壳三联商社”回归。
然而,这一计划却最终让黄光裕遭遇了滑铁卢。证监会11月28日明确表示,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证监会已经分别对三联商社和中关村两只股票的异常交易进行立案调查。3月28日,正是三联商社股权第二次拍卖前,其股价发生了连续8个涨停后又回落。
2008年6月,本报记者也从证监会稽查部门了解到,对国美“是否操纵三联商社股价”的调查,当时仍在进行。
而三联商社股价亦对此有所反应。在一路滑落之后,至6月底,三联商社已跌至8元左右。最终,7月29日,战圣投资以每股5.94元的价格竞得三联集团剩余的9.02%的三联商社股权。
但在证监会介入调查后,黄光裕已萌生退意。
已经成为三联商社实际控制人的国美电器拒绝“改组三联商社董事会”。陈晓声称,“三联是个缺乏独立运作性能的烂公司,必须要三联集团解决其历史遗留问题后,国美电器才考虑进入。”
直至今日,身为第一大股东的国美电器,依然没有派人员接管三联商社。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调查结束前,国美电器都不可能进入。”
事实上,仅仅在入主三联商社几天之后,8月11日,国美内部即放出消息,计划“将国美电器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剩余300多家店面放入中关村”。黄光裕将中关村变为“家电连锁”资本平台的计划显示,“借壳三联商社回归A股”已被放弃。
而今,这一计划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一场直指黄光裕,席卷中关村、三联商社、鹏润投资的调查,已经展开。
(本报记者李清宇、于海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