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保民
收藏品种:实物股票、认购证
收藏年限:8年
收藏心得:收藏存量有限、范围明确的藏品心里才踏实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记者/封欣
实物股票收藏在我国收藏界属于新兴的门类,因为1992年开始实物股票才退出证券交易市场,但它们独特地无可替代地见证与承载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股份制改革、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历史,见证了中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上市公司股票无纸化发行与交易的历史,它们是世界证券文化的历史遗产,逐渐开始与邮票、磁卡、金银币一样广泛地被人们收藏和投资。
由于股票无纸化,之前的实物股票大量被回收,只有少量在个人手中,所以现在这些实物股票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最后的贵族”,其存世量日渐稀少,其收藏价值也日渐显现。而建立中国第一家“中国上市公司实物股票收藏馆”的保民就是率先发现实物股票收藏价值的佼佼者。
蒙古血脉的收藏情
保民的家族本是蒙古贵族,明朝建朝初期,朱元璋将大部分蒙古贵族赐姓“保”,居住在南通。所以保民自小就是在“师塾门第,孝友家生”的家训中长大,家族几百年的兴衰变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对历史的情感,从小就喜欢收藏邮票、各个年代的金属币。
“邮票我从小就开始收集,现在家里多得数不清。1991年开始收集贵金属币,现在家里也重得抱不起。”保民谈到之前的这些收藏时,总是感觉没个底,“这些收藏品还在不断发行,而且不易保管。”
1991年正好可以买上海“老八股”,家住南通的保民也想参与到当时的证券市场,拿了家里仅有的1000元存款,然后问亲戚朋友借了3000元,骑辆摩托,骑了7个小时从南通到了上海。“摩托没上海牌照,进上海的时候偷偷摸摸的像个小偷。”保民每次回忆时都要自嘲的笑笑,但让他最失望的是买“老八股”要上海身份证,所以他只能再骑7个小时的摩托空手回南通。
“就是从那时候,我心里埋下来了对股票的渴望。”保民虽然现在和大多数的股民一样,也可以自由地买卖股票,有盈利也有亏损,但对曾经错过的实物股票总是念念不忘。
2000年,保民发现古玩市场有人把已经被历史遗忘的实物股票当作收藏品出售,当时他立刻萌生了收藏股票的念头,他认为这种记载着一段历史的实物股票以后也不会再出现,肯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所以开始陆续收集。
“吃药”就是占便宜
不过保民真正开始股票收藏其实是从2004年开始的。
参加过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一次股票拍卖会的藏家肯定都会记得,一个中年男人,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来,眼睛眨也不眨的一口气拍下了当天70%的拍品。那个人就是保民,而那次拍卖也是保民迈向股票收藏的第一步。
回忆起那次拍卖,保民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当天拍卖师最后一槌落下的时候大声地对全场说:“恭喜您,历史会证明您是正确的。”但其实事后保民知道,台下很多藏家都在偷偷地嘲笑他“吃药”了,因为当天保民成交的价格普遍比市场上高了30%,他拍到的13张股票花了十几万元。更重要的是当时股票收藏根本还不入流,大多数人认为根本没必要花上万元收藏一张股票。
“我就是看好股票收藏,虽然我知道自己暂时吃了一点亏,但就当我是刚入行交学费吧,股票收藏的路我一定要走下去。”保民告诉理财一周记者,拍卖会后不少手中有股票的交易商还特意借请他吃饭的名义又高价卖了不少股票给他,他都照单全收了。“比如当时1万元买的第二年的确价格跌到过8000元,但很快价格都涨上来了,现在市场上基本要4万元一张了,所以这样看来,我当时‘吃药’就是占便宜了。”
存量有限 升值空间大
2004年7月,已经收集到一定数量股票的保民又做了一件让收藏家看不懂的事情,他自己出钱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实物股票收藏馆”,这是我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的民间上市公司实物股票收藏馆,全部由保民私人出资维护。
虽然维护藏馆是笔不小的开支,但保民却乐在其中,因为他的藏馆中收藏的近150多家股票、160多家认购证及部分港台地区股票一直在不断地升值。比如上海老八股,两个月前有人出9万元也买不全一套。
1986年,邓小平同志把“飞乐音响”股票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名片郑重地赠送给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约翰·凡尔霖先生,就显示了实物股票的历史性、珍贵性和非凡性。特别是1992年起中国股市逐步实行了无纸化股票交易代替实物股票的买卖,从此实物股票成为断代绝版,具有文物、史料、档案、文献、教材性的珍稀藏品。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
保民对这些存量有限的股票的收藏价值非常看好。他说,现在市场上基本已经买不到老八股了,但还有不少后九股、后十股在交易,目前大约1万元一张,存世量也只有50多套,升值潜力巨大。
另外,1992年上海有一批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已在上海安全印务有限公司、上海证券印制有限公司、上海市印刷一厂印制完成股票,正准备发行,但因为无纸化的要求,股票被终止使用,从而形成了一批中国上市公司未发行股票,这些股票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来源:理财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