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瑞华
鉴于对经济前景恶化的担忧,继上月全球主要央行联合降息后,11月6日,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均降息0.5个百分点,英国央行则出人意料地将利率猛降1.5个百分点,创1955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新低。英国降息预期的兑现,形成了金融风暴爆发以来的第二轮全球性的降息潮。这次的降息潮对全球经济影响如何?我们的宏观政策应该如何调整?11月6日,本报作为合作媒体参与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直播的特别节目《直击华尔街风暴》,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就此类问题谈了他们的观点。
欧洲大幅降息是非常举措
贾康认为,英国此次大幅降息虽然反映了经济形势的加速恶化,但是降息本身对于避免经济衰退不会有大作用,主要效果是可以增强消费者信心,减少房产业主的担忧。反映了英国货币当局对前一段投资者带有恐慌性色彩的心理的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对冲。这样大幅降息有点像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带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丁志杰认为,这次降息的目的简单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稳定金融市场,另外一个是刺激目前正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欧洲经济,尤其是欧元区的经济。因为欧元区的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了负增长,而且第四季度的增长前景,以及2009年的增长前景也是不容乐观的。据欧盟统计,在2009年欧盟27个成员国当中有五个国家可能陷入经济衰退的局面,而且另外有七个国家他们公共的GDP总量会超过欧盟所规定的3%的幅度,经济形势相当严峻。所以外界预测,欧洲中央银行目前采取的降息措施,通过逐渐降息的手段来刺激欧洲经济的恢复。
全球降息扩大了中国调控政策空间,现在人民币的利率在全球各国央行的基准利率是比较高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的利率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从目前来说,中国的CPI也在下降,包括未来价格有进一步回落的预期,进一步给我们降息提供了一个支持。
通过扩大内需弥补不利影响
在历史上,经济出现衰退的时候,贸易一般会呈什么样的走势?中国贸易面临怎样的抉择?丁志杰认为,总体来看经济衰退必然会影响贸易的发展,经济衰退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都会下滑。最突出的就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萧条,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大幅度滑坡。
有观点认为,在全球经济出现萧条和衰退的时候,消费者会花钱购买性价比更便宜的中国商品。丁志杰认为,这个时期价格低廉的商品会更受欢迎。但同时收益的下降会使总的需求下降。所以总体来说经济衰退以后,无论你是廉价的商品,还是价格更贵的商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当说,全球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给中国的经济提供了一个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促使我们出口的结构和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做一些调整,保持贸易平稳的增长,同时,通过扩大内需弥补由于外需下降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应该就是危机中的机遇。
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阻力,很多时候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上。那么,现在各地政府在制度安排上还有哪些空间?贾康认为,从两大政策特点来说,货币政策更多的是垂直的政策,调节的是总量。在总量调节上,地方的空间不大。财政政策要配备货币政策,还要优化结构。
就出口退税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都在期盼着出口退税率能够再提高一点,同时也希望这种税收优惠政策能延伸到更多的行业。贾康认为,税收政策在方向上应该做减税的考虑,在具体的掌握上还要考虑相关因素。前不久,我们刚刚有选择地提高了一些产品的出口税率,出口退税政策有必要后续地跟进。税率到底提高多少,不同的品种应该区别对待。
现在刺激经济增长,除了投资拉动、消费拉动以外,还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这方面我们亟待出台的措施有哪些?贾康认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过去更全面了,我们有对技术的支持,有对体系建设的要求。眼下,有关部门正在征求医疗改革的方案,要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障运行体系。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财政政策应该更注意把可用的财政资金放在托底的廉租房建设上,放在对全社会来说有稳定支撑作用的建设上,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方面,财政资金都会增加投入。
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安排有一个制度环境和法制环境的配套问题。我们在发展中,虽然相关的法制建设、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在不断地推进,但是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毕竟政策要更多地应对短期的变化,比如现在大家感到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它这个政策变化起来体现了一种快变量。而机制转换应对的是中长期的问题,在变化上是慢变量。如何在动态过程中解决好两种机制的协调问题,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一直寻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