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的溢出效应
2008年10月28日 03: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万亿的溢出效应
除了调控因素,2万亿的铁路投资盘子带动的是更为宏大的经济大盘。
申银万国基建分析师金溢彦认为,铁路是我国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运输方式,56%的煤炭、84%的石油、24%的钢铁、22%的粮食和58%的棉花(12170,-85.00,-0.69%,吧)都是通过铁路运输。可是投资不足造成全国平均请车满足率仅为54%,近一半的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矛盾尤其尖锐的煤炭大省山西,请车满足率仅为33%。
另一方面,投资铁路的规模效应要比其他交通基建大。何华武拿京九铁路向记者解释道,在完成同样运量下,公路比铁路要多占3.81万公顷土地,而且能耗比铁路运输多出1千万吨。“所以比较起来,应该又好又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铁路建设。”
正是鉴于如此,国家近两年大量批复铁路建设项目。“我们感觉到最近发改委批复项目的速度加快了好多。”铁道部宣传部一位人士笑称,这一形势的变化,正是发酵于金融形势的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2万亿铁路投资计划并非始自今日,它实际上涉及到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的铁路建设规划,之所以成为当前热点话题,主要是在目前社会投资热情不高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拉动影响会比较大。
何华武对此持相同看法:铁路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比如铁路基建对钢材、水泥有巨大的需求,铁路机车车辆制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钢材,还会带动电子电器行业、橡胶(12560,-275.00,-2.14%,吧)、玻璃、铝等有色行业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解决就业问题。”何华武告诉记者,仅一条京沪高铁,施工人数就达10万余人,而整个铁路基建工人达150万,“这并不包括铁路系统的职工人数”。据记者了解,铁路运输主业总职工人数为20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