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见人在排队,一定是买肉,九十年代见人在排队,则肯定是买股。 这固然有点夸张,但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后,中国人再也不受物质短缺之苦了,曾经被一位匈牙利经济学家列为社会主义制度一项基本特征的排队现象已基本消失了,但在九十年代初期,却又出现了一种比过去排队买肉、排队称米、排队扯布更加紧张、更加激烈的排队,那就是抢购原始股! 1990年3月,深圳发行“原野”股票,凌晨一两点钟,各发行点门前已排起了巨龙般的长队。到天亮时门外已是人山人海了。由于秩序混乱,公安部门派出了不少干警前来维持秩序,但他们连现场都难以进去,更不用说维持秩序了。一名派出所所长勉强进入了人海之中,很快就成了一片卷入大海波涛之中的树叶,惟有随波逐流的份儿。形成合力的人流躁动着向前拥去,铁门推开了,柜台推倒了。 1991年1月,上海“浦东大众”、“异钢”、“众城实业”等3种股票发行在即,准备采用的是凭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地点领取预约券,再抽号认购的办法。指定地点的江湾体育场、虹口体育场,一天之间拥动的市民如铁桶般困住了几个大门,眼巴巴地盯着空空荡荡的场内,恍若这里就要举行奥运会的开幕式。人们从上午等到下午,又从下午等到晚上,不觉饥肠辘辘,未察风凉人寒,脑海里惟一的思量便是如何做一个游在墙里的鱼儿,以便尽可能挨近东大门。半夜12时大铁门哗啦一声打开,好似长江决口,犹如监狱暴动,在高强度的白炽灯的照耀下,近万人冲进场内,顷刻间虹口体育场人满为患,又再度关上铁门,任凭外面几万人推推搡搡,呼天喊地。鉴于未曾预料到此种情况,为安全起见,“异钢”、“众城”股票不得不宣告暂缓发行…… 两三年前送上门都没人要的股票,现在一眨眼竟成了人们抢购的对象,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得太快!” 中国的股票热在世界上少见,而股票发行市场的白热化更是绝无仅有。为什么在国外靠证券公司的股票推销员们挨家挨户走访和打无数电话才能勉强出售的原始股,在我国却成为股民们如此热衷追逐的对象呢? 归根到底是原始股背后所蕴含的巨大利润,如果说100%的利润会让资本家甘冒砍头的危险,那么200位的利润怎能不让股市发疯呢? 在国外的成熟股市上,原始股并不神气,更不存在所谓的认购证黑市,在新兴的股票市场如墨西哥、韩国等国家,虽然股市也曾热气冲天,但也没有出现过白热化的发行市场。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原始股上后产生这么大的盈利呢?很明显是原始股发行价与二级市场之间巨大的价差。当时发行的新股市盈率一般在30位左右,这已超过了西方大多数股市二级市场的水平,但它与当时深沪股二级市场50至100倍的市盈率相比,仍然低了很多。因此尽管中国的原始股上市多为溢价发行,但由于二级市的高股价,原始股的价位仍较低,所以上市的当天股价都疯涨以接近二级市场的价格。 原始股狂热的更深一层原因是股票的失衡,股票的供不应求使二级市场的股价不断上升,一级市场的股价即使放开胆子也追不上。而且某些机构的恶性炒作,也大大增加了股票的需求量,使这一造神运动蔓延全国。 面对疯狂的购股大潮,股票发行根本没法进行了,于是政府部门想出了一个新招,先发行认购证再抽签确定购股资格。谁也不曾想到认购证又成了人们追逐的对象。 1992年3月,“异钢”、“众城”随另5种新股一起推出,上海市政府绞尽脑汁思来想去,终于决定采用无限量发售股票认购证的方式发行新股,发行方法改为向全社会推销股票认购证,每张认购证30元一张,不需排队没有指定地点,半个月之内随到随买。且供应充足,只要你舍得放血,给你装一汽车运回家也成。有了认购证并不一定就有股票购买权,还得经过多次摇号抽签,中签率也不公布。这意味着你花了钱,仍可能是冤枉钱。但是就是这种犹如镜中花、水中月,飘飘渺渺的认股证还是在一个星期内就卖出了207.7万张。后来发生的事实再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幸运之神总是惠顾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敢者。当认购证在市场上停止发售以后,其身价便日益体现出来。在3月2日摇号前,空白的认购证黑市已炒至150元一张。但大部分人则宁愿碰运气也不愿割爱。 1992年3月2日,1992认购证首次摇号,中签“众城实业”及“异型钢管”的每份认购证可认购50股,中签其余股票的每份认购证可认购30股,上市时普遍有192%-470%的日涨幅,使原始股东的利润率达到了600%左右。与此同时,人们又得知1992年还有大量新股准备发行,并将采用均衡摇号的方式确定中签认购证。于是,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如梦初醒,整个上海滩都在传说着关于认购证的神话,并且很快掀起了炒卖认购证的狂潮。到1992股票认购证第二次摇号前不久,黑市上每10份连号认购证最高可卖到17000元,较300元的原始价格足足上涨了五十多倍,上海股市由此又诞生了一批百万级的富翁。不只是那些富有远见,敢于冒险,敢于逆大众思维而行动的人在这波认购证风潮中得以先富起来,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另外还有些人歪打正着,在去银行存款时排错了对,买回一堆不知为何物的认购证,最终得以暴富,成为中国股票市场上的奇谈。 当时7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总共不过705.2万股,总面值7052万元,可这次认购证的发售收入就达6230多万元,接近股票的总面值,你说还有比这更邪乎的事情吗?去掉各项费用,市政府仅发认购证,就有5620万元的纯利。虽然这些钱后来全部捐给了上海的社会福利事业,但这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发行方式不仅在理论和操作上有待质疑,在实践中也在后来的深圳的爆市中碰破了头。 其实不只是上海、深圳才有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在全国许多城市,随着股份制改造工程的缓慢展开,购股狂潮也在以不同形式上演着。 在重庆,在某证券公司将发售股票认购证的消息在市民中传开后,凌晨 ――哪里发行过新股,哪里就爆发过一次疯狂的抢购! (编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