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将于今天公布三季度的经济情况。虽然市场预期三季度经济运行在数据面上可能仍呈乐观,但由于国内需求增速或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下滑,故通货紧缩压力会否增大以及经济激励政策如何奏效,将成为四季度的最大看点。
按照以往惯例,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三季度GDP、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物价形势、外贸情况和金融运行七大方面的情况。
市场此前已经预期,三季度的GDP可能还将保持平稳增长,增速将回落至9.5%~9.7%左右,意味着中国仍呈现“软着陆”局面,国家将仍然用“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来评价当前的经济。
在实体经济方面,从前两月的情况来看,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实际投资和实际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去年同期,9月份的投资和消费将很可能延续上述状况。有预测显示,三季度的投资增速将继续保持在27%以上,三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将接近22%。
而在生产方面,由于奥运已经结束,从月初开始发布的经理人采购指数就显示9月国内工业生产在奥运后出现反弹,这将促使9月当月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较上两月乐观。但考虑去年工业增速给今年形成的较高基数以及工业所面临的需求减缓压力,三季度的工业增加值速度将继续出现放缓局面。
目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共识是,预期CPI和PPI将同时下滑,9月当月的CPI涨幅可能继续滑落到4.6%左右,这将给予政府更多的政策空间,能够抓紧时间理顺能源资源产品的价格关系。
在国内通胀压力逐步减弱的同时,对经济出现通缩的可能性担忧却正在增强。在对经济最为敏感的金融领域,9月M1(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长9.4%,增速创10年来新低,显示需求正在急剧萎缩。另有数据显示,企业库存在9月快速增加,库存占款较为严重,显示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增长相对滞后。另外,7月和8月的投资数据中,新增投资增速也在不断减缓,当民间投资需求不足时将亟须政府在保证财力来源的前提下大力投资提振。
一位政府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M1增速的急剧回落,显示企业和居民的购买意愿正在下滑,是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在货币领域的体现。由于主要的经济体在次贷危机后均出现了实体经济遭受冲击的局面,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密切监视实体经济的变化。
汪时锋(稿件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