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中国集邮的金钥匙

[日期:2025-02-19] 来源:毕氏邮票网  作者: [字体: ]
中国集邮的金钥匙        2025年2月19日 沈阳 晴,气温-15^-4℃

毕氏精品邮票展销  
2025年版《纪念币辨伪经验谈》
2025年版《邮品收藏辨伪经验谈》


       大家发现没有,当今世界集邮投资热情衰减,唯有中国还在坚持,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我们人傻钱多吗?当然不是,因为中国集邮有一把金钥匙!这是一把能让中国文化投资更自信的金钥匙。说起这把金钥匙,它的含金量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让我们从1958年开始说起吧。。。那一年集邮杂志开始了“集邮大讨论”,探讨该不该有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邮票行情。结论是:不应该有!所以从1959年开始,邮票买卖就成了投机倒把,被人耻笑的行为。中国集邮者开始改为收集信销邮票,大量新票被用于通信消耗,存世量大减。1961年集邮公司开始下架前苏和东欧的邮票,既然不进口人家邮票,自然也没必要出口邮票到人家那里,过去流向海外的邮票,现在则在国内通信消耗。1969年战备清理库存,又销毁了之前发行的大部分库存,包含清,民国时期,新中国大部分老纪特邮票以及图稿、印版等历史资料,这算是一次清库存行动。有的人觉得清库存数量仅为300万枚中国邮票,对邮票存世量影响微乎其微,实则不然,那个时候邮票以通信消耗为主,存世量本来就少,三百万已经是很大的量了。

       1966年集邮面临着“禁收藏”“不出口”“大销毁”“大消耗”同时出现的局面,可想而知,能让邮票留存下来的数量,微乎其微了!例如:1967年12月26日发行的文八邮票,发行量高达1000万枚,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被通信消耗殆尽了,不得不在1969年再次加印,可见当时邮票的消耗量是很大的。

       随着1972年邮票出口公司成立,邮票似乎有了留存下来的转机,但是出口仅限编号邮票和后期的文字邮票,更多的老纪特邮票依旧位于禁售之列!据估算:有1千多万套编号票出口,90%留在国内通信消耗。

       1978年集邮活动恢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集邮群众十多年不集邮了,想要恢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1982年全国集邮者人数才一二百万人,这就意味着能保存下来的邮品非常稀少。

       由于集邮者的经济条件限制以及保存邮票的技术落后,1959-1982年发行的老邮票品相完好的早已凤毛麟角,估计绝对数量也就是几十套到几千套不等。据了解,中国集邮人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2000万人之多,抵得上一个中小型国家的总人口数了,现在仍是收藏界名列前茅的行业,每年都有上百万人关注新邮的发行。当前,这部分老票对应几十万的集邮者,永远都是供不应求的,可见,把这部分邮票称作中国集邮的金钥匙绝对是名副其实的。

       值得庆幸的是,1959年成立北京邮票厂的时候,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影写版印刷机,该设备只有少数几个集邮大国拥有,并被政府管控使用,因此影写版印制的邮票的防伪性强让中国集邮的金钥匙含金量更足了。

       中国集邮金钥匙能够让集邮队伍不断壮大,造福更多的集邮者,让中国集邮成为世界集邮大舞台上最精彩的篇章。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卢工日记(209期)
下一篇:邮票本票册行情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