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不可忽视的集邮背景

[日期:2023-06-19] 来源:集邮博览  作者: [字体: ]
集邮伊始,就与邮政、邮票相系。邮政是集邮的重要领域,邮票是集邮的重要载体。“邮”,从来就与社会的时代背景相关。因此,集邮不仅是个人和群体的集藏,它还离不开本就紧紧相系的诸多背景。

当下,集邮处于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中。作为信息传递手段,邮政正面临大形势的大挑战。以与集邮密切相关的邮政通信来说,电子通信种种快捷便捷手段,让写信件—装信封—贴邮票—投信筒的通信方式成为了“传统”,且愈益递减以至面临消逝之状,这是时代进步造成通信手段划时代的改变。对于传统邮政,这是一个大冲击,也对与之相系的邮票和集邮大有影响。

邮政的一项重要业务,就是以“邮资凭证”的邮票实现信息的流通。在信息传递已然有了巨大改变态势下,传统通信已成为历史的身影。集邮行为之外的用邮,几乎向着“清零”走去了。邮票功能发生了转化甚至是异化,那就是从“邮资凭证”转向了文化集藏。在使用功能的弱化与淡化前面,可能就是“去邮票”化了。事实也是,2018年冰岛邮政就率先发声:今后不再发行邮票了。这就不单单是一个邮政构成的变化了,而是一个信息载体形式在信息时代的消亡了。尽管这个事件没有引发连锁反应,但它的出现已不单是个别事件,而是意味着一个发展的趋势。因为失去使用价值的载体,或早或迟总会丧失存在的价值以至退出人们的视野,邮票的消亡可能是一个迟早的现实。即使未发生在我们这一代,在后代漫长时日中的状况也是可以想见的。就像我们腰间已经没有BB机,家中也快要消失了电话座机一样。

集邮是在邮政这个领域、在邮票这个载体上出现的集藏行为。当下,集邮青黄不接。已延宕一个多世纪的中国集邮到了现今,实际上基本构成是老年人。青少年的接续,不像半个世纪以前那样,总是代有人出。这是由于时代的前进,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业余生活有了旧日所不可比拟的丰富和多元。集邮,作为带有传统色彩的集藏,已渐踞于一隅了。因此,集邮场合的“银色”浪潮,也就是白发人居多的现象已成常态。现今,由于信息沟通形式颠覆性的改变,年轻一代几乎不知“邮局”“寄信”甚至“邮票”为何物,他们距离集邮愈加遥远了。“人为”进行的青少年集邮活动,很是让年轻人感到新鲜,但是由于五光十色的社会活动和层出不穷的娱乐物件出现,如新近出现的盲盒等,加上辅导老师不像老一代人的家长和老师那样也集邮,因此,在青少年中普及集邮,在落实和可持续上还是脆弱的。

总之,时代进步对于传统是一个挑战,在邮政、邮票、集邮中出现背景性的逆势当属正常。但集邮还有组织的发展,集邮人的热情还在,集邮有乐观的前景在,这些是集邮本身的优势。

无论“邮资凭证”是否续发,集邮的一个价值就是在集藏历史遗物中显示文化力量。作为一个时代的通信载体以及记录历史的纸质文物,即使邮票不再发行,邮票的文物价值也会更彰显,更会有延宕久远的不辍集藏。何况,邮票有生命力,还在延续着,集邮还在有组织地进行着。为着这个美好集藏的延续和发展,我们恰要正视和不可忽视集邮的背景,而在逆势中发展就是摆在今日集邮面前的课题。
图片

来源|《集邮博览》总第435期:不可忽视的集邮背景,作者:李近朱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毕氏观邮 新邮行情大涨原因
下一篇:谈无齿货郎图价格过千!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