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问题: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申请选题而发行的邮资票品就不珍罕吗?
有人把J、T票张或是小本票当正宗,觉得题材硬气才能发行邮票,次等的发行JP、JF,再次等,恐怕才轮到“缩普”,果真如此吗?有些收藏“缩普”的行家,要么语焉不详,要不底气不足,盖因“缩普”都是地方政府或是企事业单位申请选题,再由国家邮政局代表国家意志发行,好象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事实是怎么样的呢?
以上看法,不能不说,有部分人受国家邮政局自己制定的一个所谓〈关于邮票选题的若干规定〉的法规所蒙蔽,里头把邮票作为第一等,JP、JF是次选题材,“缩普”片这类题材的,恐怕是第三等的了,难登大雅之堂。
请看以下事实,自1992年后的编年票开始,举凡所有版块,J、T票张,JP、JF、PP、SB、FP、HK等等,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打折的,2000年国家邮政局成立了一个邮票选题委员会,选出能发行邮票的,题材确实很好,可邮票市场就是不争气,打折的更厉害,现在相对而言硬气的03小版,出笼的最初,也是大部分打折扣的。集邮市场打折,证明群众不喜欢,集邮爱好者远离集邮市场,选题、设计、印刷等诸方面,都存在着不如人意的地方,就是设计得再花俏,量发行的比较少,但远远追不上集邮者流失的速度,再加上各级集邮公司的荒漠化、掠夺式经营。该问题的实质,是发行量超过需求量,既是收藏品第一定律在起决定性作用,也有选题等问题上不尽人意的地方。在集藏市场,通常把不断能实现保值增值的藏品,作为选题和受市场欢迎的唯一试金石,自1992年开始国家邮政局所发行的所有板块的邮资票品,还没有一个系列,能象“缩普”不打折扣,并且不断实现收藏品的良性循环---不断的保值、升值,真是难能可贵!所以,我可以理直气壮的说,“缩普”的选题、题材是大众的,是受欢迎的,她题材的重大性就体现在这里!不是专家说了算,而是群众的喜好为标准!
大家所知的解放区票,也是地方选题,还是违法印刷、发行呢!因为当时的中央政府是国民党为首的中华民国,但这并没有阻碍相当部分区票是珍罕票;同样,费拉尔臆造的小字当一元,也无碍她成为华邮第一珍的地位。那种把缩普贬低为地方选题,不够严肃的说法,既可笑,又无知。
“缩普”既有正规的邮票设计、发行、流通诸要素,不管是面值设置、国铭标记、邮资图案等等,都完全合乎中国这个强国富民过程中日渐规范化的邮政标准,也有她在选题、发行环节上独特的一面。中国在强国富民的进程中,经济生活领域,一定会如现在的美国般,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不少独特,能与各国人民借鉴的、先进的生产力,“缩普”片业务在邮政业务范畴,在世界邮联的各国和各地区,利用邮资作为载体,可能是独树一帜、大规模应用的一国吧!它是邮政业务为应对信息化快速发展,挤占传统信函业务,而演化、派生出生存的业务,如广告、如门票等等,它既是传统邮政业务的延伸,又对传统邮政业务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在发行环节上,尽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作为资料片,仅仅2万片的发行量,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邮政业务日渐萎缩的今天,利用庞大的销售渠道,去销售这区区少的2万枚明信片,本身就是亏本的买卖,所以,找个借口,给中集环讯技术有限公司专卖,给“缩普”的流出,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缩普”的重大性和史料性,是她作为母体、通过为载体,记录着邮政业务的重大变革和改变,记录着人们普通生活中,在通信领域的重大通信行为方式的改变,记录着个体通信为主体的邮政函件业务向集团化通信的转变。“缩普”的产生,标志着以下重大的历史意义:一,中国邮政现在的函件业务,一百多年以来,目前正在进行着第一次深刻的改变,已经由传统的普通老百姓个人的家书通信形式,转变为70%以上由商函组成的通信方式,这,很大一部分已经以“缩普”为母体开发后的函件所组成;二,“缩普”的产生的背景,是传统个人信函业务萎缩后,中国邮政为求生存而开拓的新业务品种,有些人总看不惯,说这不是传统的业务所衍生的集“缩普”行为,也是不怎么正统的集邮方式,而现在还正逐步萎缩的个人函件业务和正逐步扩张的商函业务,谁又能判断,以后不会是集这种“缩普”(以后可能不叫缩普,叫白片封吧?)为集邮主流行为呢?在商函所占比例日益提高的将来,谁能说可能性不大呢?三,“缩普”的产生,表象是中国邮政函件业务的生存困境,实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老百姓生活的改善,通信行为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话、小灵通、ADSL、QQ、短信等等交流方式,成为人们通信的手段,个人的书函往来,已经由以上方式所取代。
综上,“缩普”由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申请发行,并不改变她邮政通信的本质,在探索发行模式、方法时,所遇到平时传统业务所没发生过的一些非标准流程,正正是使“缩普”有极大机会成为珍罕品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