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命题,对于大多数专家来说,在央行的决策者们来说,他们不认同。那么,有几个事实一定给他们忽视了。
1、 史无前例的用行政手段,高压政策对付房地产,全国性的来看,有给压下去吗?答案是没有,而且一直在涨,看不到短期会跌的迹象。由于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具有极高的金融宽紧指标意义。
2、 粮价的再次上涨,有办法控制住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中国的商品价格(包括粮食),已经和国际价格接轨,现在国际大资金(包括基金和投机资金)已经囤积粮食的期货,准备做多,不久,我们相信可以看到粮食价格的上涨。既然我们没办法控制国际大宗原材料的几年周期性的上涨,同样的,我们的粮食产量,更没办法在期货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3、 人民币会大幅度升值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有人说中国外向型经济占中国GDP的70%,也有人说是50%以上,不管哪种说法真实,中国GDP的外向型在50%以上,是没人会否定的,这就决定了利用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去压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选择性每年边小幅度升值的模式,决定了利用通货膨胀去约束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成为可能的一种政策选择。因为不要忽视另一个事实的是,美元的政策已经从强美元,高利率走向反面,而人民币的利率政策已经在改变,就是利率已经往上走的趋势,和美元成反向走势,所以,升值太快、太强的人民币,会对中国的外向型经济造成致命打击。而央行这几年在货币工具使用上,为什么一直使用央行票据去吸收过剩的市场流动性,和利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吸收商业银行的过剩货币,只是极少的使用提高利率的做法(用了2次,每次都是0.27%),就是怕提高利率,会对境外的资金形成一种暗示,加速各种各样的投机资金流入,对人民币构成更大的升值压力。所以,未来几年,只有采取能容许的CPI,甚至3-5%,适当中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不至于外汇储备继续大规模的急增,使央行发行票据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成立政策选择的一种默契,不是没有可能的。
而以下一些本质的东西,为通货膨胀走高埋下了伏笔:
1、 不管是提倡和谐社会的理论、还是中国工厂工人的工资十几年几乎没有增加;公务员明年七月调升已经确定、还是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的社会舆论,全社会都有提高收入的欲望。税收几年超常规的增加,使得执行再分配成为可能。
2、 粮价如果在国际价格走高的基础上,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的幌子下,它这个基础性的涨价,必然形成一轮公用事业价格的上涨潮流,这绝不是政府能够控制的行政管理,政府的对应政策,已经从控制价格,到知道没办法控制,要由市场发挥作用,自发调节,并进而发展到为低收入人群买单,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这种转变,使粮价的上涨,失去了政策大规模打压的可能(压的下固然好,压不下,会失去更多的手段)。
3、 中国国有大银行的集体上市,为国际大资本分享超额利润提供了一种便利手段,而这种分享,表现形式就是募集的资金,要尽快去挣钱,这就是为什么上半年几乎已经突破全年贷款规模2.7万亿的尴尬,全年的贷款规模接近4万亿,贷款规模的被突破,外在表现就是资金泛滥,资金泛滥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而这种表现,具有滞后性和统计口径的极限性,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会更加强烈。
那么,如果发生超出预想的通货膨胀,央行会怎么做呢?有一点,为了2008年的奥运会顺利召开,不会采取过于猛烈收紧银根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