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老乡精心设局,杨老汉一年乞讨来的钱打了水漂
本报讯(记者 曾嫣艳 实习生 陈莉玲)事隔两天,但只要想起骗子黄平,58岁的杨老汉就气得直打哆嗦,腿脚不灵便的他,瘫坐在床上,又拍大腿,又捶胸脯,他说现在吃饭的胃口都没有,觉也睡不着,这两天只能起早摸黑外出乞讨,希望能多些“收入”,把欠老乡的债还上。
“热心”老乡介绍工作
杨老汉称自己被老乡骗去了2200元,这数额对他这样一个残疾者来说,算得上是巨款,那是他辛苦乞讨一年才能得来的啊。
19日下午,在园山南路一幢老式公寓昏暗狭窄的地下室,记者见到了杨老汉。由于腰部以下都不能弯曲,他走起路来只能一步一挪。他说,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一直找不着工作,到厦门18天,只乞讨到200元。17日早上7点多,杨老汉路过枋湖西路一个工地,一名30来岁的男子打着电话,面朝工地围墙说道,“赶快叫人来把这堵墙推开,开一个门进出。”那男子身着灰色西服,身高约170厘米,胸前还挂着一块像样的“工作牌”。打完电话,男子给了杨老汉一元,又与他搭起话:“听你口音,是河南的,我也是河南的,我是新蔡的。”“哎呀,原来是老乡,这一元我不能收,哪好意思收老乡的钱。”一阵寒暄之后,两人说话逐渐亲切起来。交谈中,杨老汉得知对方叫黄平,目前负责一个工程,来厦八九年赚了十七八万元,还娶了个厦门媳妇。得知杨老汉辛苦乞讨积攒一年才有两三千元,黄平主动提出给老乡介绍工作。“给工地看门,前三个月每月薪水600元,第四个月开始每个月1000元。”杨老汉说,对方还介绍说,公司要求很严格,上班时一定要戴安全帽,没戴安全帽被发现,一次扣罚50元。听黄平讲得头头是道,杨老汉一下子深信不疑。
老乡“慷慨”掏钱请他打的
由于工作要填资料,黄平花20元请了辆出租车,陪杨老汉回家取来残疾证及身份证,返回工地门口。黄平让杨老汉原地不动,自己带着资料进公司登记。“我们是正规公司,你得提供当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加上在工地做工有风险,所以还得给你买份保险,如果因工受伤可获赔10万元。”黄平出来后又称,资料是登记好了,但董事长那关过不了,一定得提供户籍证明。
“户籍证明要回河南老家开。”杨老汉说自己全身上下就200元。见老人皱起眉头,黄平“热情”地对他说,有个经常给他们公司送货的货车司机是河南周口人,那人下午刚好要送一批香蕉到河南周口一带。“我跟他说说,你就搭他的顺风车回去。”他还热心地建议老杨说,“以后你工作有了,钱也不用愁了,带些钱回去给你老妹(杨老汉老家惟一的亲人)”。随后,黄平塞给杨老汉20元,交代他快去快回。
回家后,杨老汉揣着向老乡借来的2000元,加上自己身上仅有的200元,又回到约定的老地方。黄平说,车已经联系好了,下午1点40分发车,“要不要跟你侄女婿说一声,问他要不要捎些钱给他岳母(杨老汉的妹妹),不然汇款的话银行还得收手续费。”
杨老汉打车回去找侄女婿。侄女婿把一个平时收购废品得来的锅交给杨老汉。吃过午饭,杨老汉又揣着2200元与锅,回到老地方。黄平带他来到一个汽车修理场,指着远处的一辆蓝色大货车说,“你等等就跟这部车走。”说着,他掏出一个白色塑料袋,“你一个人带着那么多现金不安全,把钱装袋子里,再放在锅里,这样安全些。”杨老汉照他的吩咐做了,并把锅包起来,绑好。“跑趟长途不容易,这钱你拿去,给司机买包‘小熊猫’。”等了一会儿,黄平又拿出20元,打发杨老汉买包烟请司机,他自告奋勇留下来帮着看锅。腿脚不便的老杨花了40分钟才从最近的商店买来一包“小熊猫”。可一到原地,黄平已经不见踪影,就剩下杨老汉的锅,而锅里的钱早已不翼而飞。杨老汉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他抱着一丝希望在老地方待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明白自己上了骗子的当。
杨老汉说,哪里想得到老乡会对老乡下手,何况自己还是个残疾老人。说到最后,他哽咽了。 (报料人:余先生 报料费:3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