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2月1日电
2007年12月13日,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遮奈水电站在试水运行时过水明渠发生坍塌,引发泥石流将7名施工者和村民吞噬,导致5人死亡,2人受伤。
时隔一个多月,记者设法获得一份完整的“遮奈水电站坍塌事故”调查报告。细读之后发现,这起事故折射出来的小工程之乱象令人触目惊心。
翟正方和杨正龙是这起事故中的两个关键人物。翟正方是施工队负责人,坍塌的明渠工程就出自其施工队之手;杨正龙是水电站引水渠道建设项目部负责人,工程施工和试水运行都由他指挥,工程发包也是他做的主。
然而调查组却发现,翟正方并没有水利水电施工资质,杨正龙也没有项目经理资质。“也就是说,一个没有资质的项目经理,把工程包给了一支没有资质的施工队。”领衔事故调查的临沧市安监局副局长徐雄声对记者说,“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小工程建设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杨正龙究竟是怎么当上项目经理的呢?银瑞公司一名知情股东说,他是通过一名股东推荐,经董事长杨柏云同意当上的。“当时我们没发现他没有资质,以为股东打过招呼的都是有资质的。”
这种“议标”、转包以及“挂靠”的行为,在工程建设领域也普遍存在。正如翟正方所说:“他是通过朋友介绍拿到工程的,不出事就什么事都没有,出了事就……”他表示,以前还做过许多工程,遇到要资质时“挂靠”到有资质的朋友那里去就行了。
设计施工之乱:设计有明显缺陷,施工严重偷工减料
在临沧市政府大院内徐雄声的办公室里,扣押了一箱子水电站工程的各种材料。“全在这了,就是没有一份地质勘察报告。”他指着箱子说,“设计单位坚持说有,但交不出来。”
徐雄声介绍,水电站由云南凌禹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但具体设计工作是云南一高校的一名教师完成的,二者之间大约也是“挂靠”关系。已经身陷囹圄的水电站工程总监董守泽也证实了徐雄声的说法。董守泽说,他不仅没见过地质勘察报告,连施工蓝图也没见过,只见过一些相当于草稿的白图。
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680米长的明渠多处发生了开裂,在坍塌部位断面,边墙内基本是用石头码起来的,根本没有填充混凝土。徐雄声介绍,明渠边墙埋石率估计达50%到60%,大大超过20%的控制标准。
这样一个设计缺陷非常多、施工质量极差的水电站工程,在尚未全部完工、混凝土保养期未到、工程未经验收的情况下,草率试水运行,于是悲剧就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监理之乱:或被置若罔闻,或被拉拢腐蚀
坐在铁窗内的董守泽,眼神中流露出悲伤和悔恨。作为工程总监,他在试水申请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尽管他曾提出试水条件还不成熟,但这个签名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职责。
“监理的职责,就是要在质量、进度和投资三方面实行控制。”徐雄声说,“在遮奈水电站这件事中,总监没有忠于职守,对事故负有一定的责任。”
事实上,董守泽不是遮奈水电站的第一个总监,2007年9月他才到任。前任总监钟云光,因与杨正龙和翟正方一干人“合不来”,被后者打报告到监理公司换了人。
据徐雄声介绍,钟云光担任总监比较严格,指出许多存在的问题,调查组找到了许多他签发的整改通知。遗憾的是,施工方对意见和批评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施工队与钟云光的关系变得很僵,于是打报告给监理单位,这才换来了董守泽。
徐雄声说:“施工方千方百计买通监理方,串通起来弄虚作假,这是工程建设领域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应该治一治了。”
董守泽认为,小工程一大弊端就是投资者总想以最小的投入博得最大的回报,遮奈水电站就是一个缩影:从设计到承包再到施工,每个环节无不争取以最小成本换得最大效益,因此“议标”、转包、“挂靠”以及偷工减料等乱象都在情理之中了。
在能源紧张的背景下,水电开发的丰厚利润吸引淘金者蜂拥而至,数不胜数的小电站正在各地大小河流上紧锣密鼓建设着。小水电开发热仍将持续,谁能保证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