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白吃白住白坐车:红卫兵全国大串联的巨大耗费

[日期:2007-12-11] 来源:  作者: [字体: ]

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又一次“吃饭不要钱”

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6月出现于北京少数几个中学,最早的成员以革军革干(军官和高中级干部)的子弟为主。8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提倡“对反动派造反有理”,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支持”。由此,红卫兵运动遍及全国。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揪斗所谓“牛鬼蛇神”和“走资派”,到处播撒动乱的“火种”。

毛泽东全力支持下的红卫兵,在1966年8月开始“大串联”。从首都北京始发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停课、停产串联的人数,很快地发展到以千万计。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肯定了全国性的大串连。

据亲历者回忆“9月初,报纸上广播里公布了中央通知:全国实行革命大串联,火车汽车一律对红卫兵免费,白坐不要钱。还到处办红卫兵接待站,管吃管住,都不要钱。不光不要钱,红卫兵有什么急需还可以借钱,凭红卫兵证件就行。让全中国上千万的红卫兵白吃白住白坐车,这得有多大气魄!除了咱毛主席,谁能想得出这个!”

在这一年期间,各地红卫兵首先奔向北京“取经”,然后从北京周游全国,到处造反!交通费(坐火车、汽车、轮船)不要钱、到各地一般由“党政军机关”和居委会招待,吃饭不要钱。据北京市某基层干部回忆:“接待站不光管住,还管饭。钱和粮票都是上级拨下来的,居委会几个妇女做饭。开饭就在院子里,那时粮食按定量供应,馒头、窝头加一碗菜:豆角或冬瓜或洋白菜,还有红烧肉、煮鸡蛋。

至于由各地招待所(内部)和宾馆、餐厅负责招待的高干子弟,那食宿待遇就更加高级了。红卫兵被奉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小客人”,谁敢得罪呀?!

闹腾了一年后,到1967年8月,毛主席发出新的战略部署,又号召“就地闹革命”,红卫兵大串联活动才基本告一段落。各地几千万红卫兵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更造成全国性的动乱。

毛主席8次接见红卫兵耗费多少伙食?

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8次在北京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1300万红卫兵和学生(包括少数“造反派”青年教师)。

1966年8月18日上午7时半以后整整6个多小时,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北京市百万造反派群众与红卫兵小将。

1966年8月31日下午5点40分,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第二次接见了外地到北京的红卫兵大约50万人。中央决定,让全国各地大学生的全部和中学生的一部分代表,分期分批到北京来,支持他们进行大串连。如此一来,北京的所有大中小学,都成了临时旅馆。以后,机关单位也都腾出房子让给“毛主席的客人”包吃包住。

毛主席第三次接见红卫兵是在1966年9月15日下午5点15分到8点15分。

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是在10月1日国庆节,接见了150万人。采取了通常的群众游行,持续了整整6个小时。

第五次——10月18日的接见不再是群众游行,而是在中午时分,两列队伍绵延在50华里的长安街上席地而坐,等着领袖乘车检阅。据参加这次接见的红卫兵说:那一次他们是头天晚上接到消息的,每个人领到了四个煮鸡蛋、四两红烧肉块和半斤馒头。

11月3日第六次接见是先开大会,后游行。参加接见的红卫兵都由接待站组织进行了两天军训,操练队列。上午10点左右,会场响起了《东方红》的庄严歌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接着,林彪向红卫兵发表讲话,再接着,大约200万红卫兵由东向西开始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11月11日的第七次检阅是个新花样,领袖不再坐车,而是由群众坐车。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万红卫兵分乘6000多辆卡车,通过了天安门。车队长达30多里地。车队全部过完以后,30万群众又涌向天安门,然后毛主席乘车检阅了天安门广场上的150万红卫兵。

最后一次——第八次,11月25日和11月26日合起来,接见的红卫兵达200多万人。

北京各处为全国各地来京的红卫兵设立上万个“接待站”,每批一般住十几天二十几天,等候毛主席接见。从8月18日第一次,到11月26日最后一次,共接待1300万人次。以每批平均20天计算,共吃了8万万顿饭菜,大约耗费20万吨粮食,其他油、肉、蛋、菜难以估计。每次接见完马上庆祝,红卫兵每人两个白面馒头,一碗猪肉粉条豆角。负责接待的同志发表感想:“本来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就够激动了,这一吃猪肉粉条就更激动了,说在老家过年才吃肉呢!”

这样不计工本的大招待,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造反”节日盛宴。

伟大领袖每一次接见红卫兵以后,天安门广场上都要拉走一车一车的鞋子,踩烂的手表每次都有好几十块,据说还有不少金条,估计都是红卫兵造反派抢夺后随身携带的。……集中在广场附近中山公园里堆着一座小山一般的衣物,那衣物山里,还有手表、钢笔、钱票等,足可以开个世界上最大型的遗失物品展览会了。

8次接见红卫兵以后,毛泽东有点儿厌倦。但是借此“文革”的火种燃遍全国,欲罢不能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半月损3万人 越战我军大量伤亡原因
下一篇:天壤之别:看看明清两朝对待海外华人的不同态度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