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翔落选质疑国际田联---凭什么拿下刘翔?
昨天和今天有两条很重要的新闻与中国体坛当今最红、人气也最旺的两位运动员有关。一是姚明当选美国NBA上周西部最佳球员,一是刘翔落选国际田径联合会2007年度最佳男女表现奖候选人。
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以后,我马上到国际田径联合会官方网站去看了一下,发现该网站详细地列出了候选人的运动成绩。因为这个奖项的评选规则和分量最重的男女最佳运动员有所不同,其惟一的依据就是比较运动员当年创造的成绩。
先撇开刘翔落选罗伯斯入选的事情不谈,看完11个男子、10个女子候选人的基本资料后,我产生了两点疑问。
一是没有公布国际田径联合会推出这个候选人名单的专家名单,也没有说最后确定奖项的国际田径基金会的成员名单。在当前国际体育组织各项事务日益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情势下,这种不公布评委名单的做法不知出于何种意图?
二是田径的男女47个奥运会项目中,只有男女共21个运动员的21个项目上候选榜,其余26个项目难道就创造出色成绩的运动员吗?一年比赛下来,每个项目总会有该项目成绩最优秀的选手,为什么只有这21个项目的运动员成为候选人,其余26个项目的最佳选手就没有机会?刚一琢磨,我再仔细一看,这21个项目竟然有三个是非奥运会项目:男子12公里越野赛、男子半程马拉松、女子8公里越野赛。这样看来,没有入选的奥运会项目成绩最好的选手有29人之多。
我想问问国际田联,确定这个候选人名单的依据何在?如果定出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标准,21个候选人中只有两人创造了世界纪录;如果定出一个当年世界最好成绩,显然其他项目的选手也没有理由落选;如果要说成绩离世界纪录接近,这里恐怕是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标准的。因为田赛和径赛的成绩不好比较,任何两个不同的项目之间的成绩差也是很难比的。比如男子100米9秒80与200米跑19秒80哪个离世界纪录接近(世界纪录分别为100米9秒74和200米19秒32),我们恐怕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如果要计算2007年的成绩是多少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个标准恐怕也没有。
所以,这个21个候选人的名单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笔糊涂帐,这对于喜欢精确计算和准确比较的欧美人来说有些讽刺的意味。
不过且慢,他们还是讲精确比较的。我们看到这个名单里居然有刘翔的名字,不过是在对罗伯斯入选理由的解释中提到的。原文是:
Dayron Robles (CUB) 12.92/110m Hurdles; Stuttgart 23 September, To win at the World Athletics Final with the fastest of the year and with no wind-assistance (note: Liu Xiang had +1.7 for his 12.92 in New York)。
翻译出来大意是:罗伯斯(古巴),110米栏12秒92,9月23日斯图加特世界田径总决赛中以没有风的助力创造年度最好成绩(注:刘翔在纽约创造的12秒92成绩有1.7米/秒的风速助力)。
刘翔落选国际田径联合会2007年度男女表现奖候选人的理由已经基本清楚了!
原来是风速在作怪,准确地说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专家们的“风速观”在作怪!
说白了,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专家认为刘翔的12秒92不如罗伯斯的12秒92过硬,因为刘翔创造该成绩时有1米7/秒的风速,而罗伯斯跑出12秒92时没有风速助力。
这个理由绝对无法站住脚!
第一,比赛时的风速不是运动员自身可以左右的,凭什么把一样的成绩根据风速分出优劣来?一个运动员创造一个好成绩往往是多年训练的结果,凭什么根据一个个人不可控制的风速就对运动员的成绩做出否定判断?
第二,国际田径径赛规则中关于“风速助力”一项赫然写着:“在短跑或跨栏比赛中如果顺风风速超过2米/秒(7.2公里/秒)那么比赛创造的成绩就不能成为新的世界纪录。”很明显,2米/秒的风速只是判定世界纪录的依据,不是区分成绩好坏的标尺,何况刘翔12秒92的成绩也是在不超过规定的2米/秒的风速下创造的?凭什么要被判定为不如罗伯斯的成绩?
第三,即便将任何成绩都与风速挂钩,也应该有令人信服的标准和科学依据。众所周知 ,1968年19届奥运会在海拔2240米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那届奥运会创造出了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成绩:美国选手海因斯以9秒9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跑的世界纪录,这一纪录保持了15年之久;美国选手托姆·史密斯以19秒8的成绩首破男子200米跑20秒大关,这一纪录保持了11年;美国选手伊万斯以43秒86的成绩打破男子400米跑世界纪录,这一纪录在10年之后才被改写;美国选手鲍勃·比蒙跳出“世纪一跳”8米90,超出当时男子跳远的世界纪录整整55厘米,这一纪录保持了23年。
这届奥运会以后,人们开始思考各种地理和气象因素与运动员成绩的关系。
1984年,意大利体育记者吉奥·阿普雷里诺提出了一项新颖独特的见解:在今后所有的大型比赛上,要将成绩、风速、体育场地、海拔高度以及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准确记录在案,然后研究制订出各项常数,以此对选手的比赛成绩进行换算,把那些有助于或妨碍运动员出成绩的各种因素除掉或加上。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的支持,也引起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重视。1987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国际业余田联成立75周年大会上,当时的国际业余田联主席内比奥罗将阿普雷里诺的这一建议提交大会进行了讨论。最终结果是不了了之。
所以,虽然今天的人们根据物理学知识,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各种天气、地理因素,并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要将比赛时的风速情况按照顺风、逆风分列开来,再列出比赛时的空气湿度、温度及比赛场地的海拔高度等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将其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换算,就可以制成换算表格。按照这一方法,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创造的运动成绩,只要查对一下换算表,就可以知道其在外部极端标准下的真正成绩。
但是这个可以简单化的计算方法一直没有被任何体育组织用来精确计算运动员的成绩。
这次偏偏用在刘翔身上!
其实可以去替国际田联想想,既然最好成绩有两人分享,完全可以把刘翔也列入候选人,如果非要只选一人,那也考虑拿两人的第二好成绩甚至两人的同场比赛胜负率来比较。如果比较第二好成绩,世界锦标赛以12秒95夺冠的刘翔理应入选(07赛季两人交手以3比3打成平手)!
写这么多不是说刘翔入选才公平和公正,甚至不要说刘翔非要争取这个候选人资格(不入选也省得刘翔11月25日去参加正式奖项揭晓仪式,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训练),而是觉得国际田径联合会目前确定候选人的规则和依据模糊不清,甚至有失科学和公正!
我还突然想到,是不是因为刘翔成为了与盖伊(美国)、格布雷西拉西耶(埃塞俄比亚)、克鲁夫特(瑞典)、弗拉西奇(克罗地亚)、德法尔(埃塞俄比亚)齐名的2007年年度最佳男女运动员,使得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专家们想着法地要把这个男女最佳表现奖候选人资格给罗伯斯?还或者中国田径协会不想为了一个这样的奖项去和国际田联理论。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我们惟有祝福刘翔及期盼中国田径腾飞的人们秉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的箴言了!
第一时间看到这个消息以后,我马上到国际田径联合会官方网站去看了一下,发现该网站详细地列出了候选人的运动成绩。因为这个奖项的评选规则和分量最重的男女最佳运动员有所不同,其惟一的依据就是比较运动员当年创造的成绩。
先撇开刘翔落选罗伯斯入选的事情不谈,看完11个男子、10个女子候选人的基本资料后,我产生了两点疑问。
一是没有公布国际田径联合会推出这个候选人名单的专家名单,也没有说最后确定奖项的国际田径基金会的成员名单。在当前国际体育组织各项事务日益公开化和透明化的情势下,这种不公布评委名单的做法不知出于何种意图?
二是田径的男女47个奥运会项目中,只有男女共21个运动员的21个项目上候选榜,其余26个项目难道就创造出色成绩的运动员吗?一年比赛下来,每个项目总会有该项目成绩最优秀的选手,为什么只有这21个项目的运动员成为候选人,其余26个项目的最佳选手就没有机会?刚一琢磨,我再仔细一看,这21个项目竟然有三个是非奥运会项目:男子12公里越野赛、男子半程马拉松、女子8公里越野赛。这样看来,没有入选的奥运会项目成绩最好的选手有29人之多。
我想问问国际田联,确定这个候选人名单的依据何在?如果定出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标准,21个候选人中只有两人创造了世界纪录;如果定出一个当年世界最好成绩,显然其他项目的选手也没有理由落选;如果要说成绩离世界纪录接近,这里恐怕是很难找到令人信服的标准的。因为田赛和径赛的成绩不好比较,任何两个不同的项目之间的成绩差也是很难比的。比如男子100米9秒80与200米跑19秒80哪个离世界纪录接近(世界纪录分别为100米9秒74和200米19秒32),我们恐怕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如果要计算2007年的成绩是多少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这个标准恐怕也没有。
所以,这个21个候选人的名单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笔糊涂帐,这对于喜欢精确计算和准确比较的欧美人来说有些讽刺的意味。
不过且慢,他们还是讲精确比较的。我们看到这个名单里居然有刘翔的名字,不过是在对罗伯斯入选理由的解释中提到的。原文是:
Dayron Robles (CUB) 12.92/110m Hurdles; Stuttgart 23 September, To win at the World Athletics Final with the fastest of the year and with no wind-assistance (note: Liu Xiang had +1.7 for his 12.92 in New York)。
翻译出来大意是:罗伯斯(古巴),110米栏12秒92,9月23日斯图加特世界田径总决赛中以没有风的助力创造年度最好成绩(注:刘翔在纽约创造的12秒92成绩有1.7米/秒的风速助力)。
刘翔落选国际田径联合会2007年度男女表现奖候选人的理由已经基本清楚了!
原来是风速在作怪,准确地说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专家们的“风速观”在作怪!
说白了,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专家认为刘翔的12秒92不如罗伯斯的12秒92过硬,因为刘翔创造该成绩时有1米7/秒的风速,而罗伯斯跑出12秒92时没有风速助力。
这个理由绝对无法站住脚!
第一,比赛时的风速不是运动员自身可以左右的,凭什么把一样的成绩根据风速分出优劣来?一个运动员创造一个好成绩往往是多年训练的结果,凭什么根据一个个人不可控制的风速就对运动员的成绩做出否定判断?
第二,国际田径径赛规则中关于“风速助力”一项赫然写着:“在短跑或跨栏比赛中如果顺风风速超过2米/秒(7.2公里/秒)那么比赛创造的成绩就不能成为新的世界纪录。”很明显,2米/秒的风速只是判定世界纪录的依据,不是区分成绩好坏的标尺,何况刘翔12秒92的成绩也是在不超过规定的2米/秒的风速下创造的?凭什么要被判定为不如罗伯斯的成绩?
第三,即便将任何成绩都与风速挂钩,也应该有令人信服的标准和科学依据。众所周知 ,1968年19届奥运会在海拔2240米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那届奥运会创造出了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成绩:美国选手海因斯以9秒9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跑的世界纪录,这一纪录保持了15年之久;美国选手托姆·史密斯以19秒8的成绩首破男子200米跑20秒大关,这一纪录保持了11年;美国选手伊万斯以43秒86的成绩打破男子400米跑世界纪录,这一纪录在10年之后才被改写;美国选手鲍勃·比蒙跳出“世纪一跳”8米90,超出当时男子跳远的世界纪录整整55厘米,这一纪录保持了23年。
这届奥运会以后,人们开始思考各种地理和气象因素与运动员成绩的关系。
1984年,意大利体育记者吉奥·阿普雷里诺提出了一项新颖独特的见解:在今后所有的大型比赛上,要将成绩、风速、体育场地、海拔高度以及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力准确记录在案,然后研究制订出各项常数,以此对选手的比赛成绩进行换算,把那些有助于或妨碍运动员出成绩的各种因素除掉或加上。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的支持,也引起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重视。1987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国际业余田联成立75周年大会上,当时的国际业余田联主席内比奥罗将阿普雷里诺的这一建议提交大会进行了讨论。最终结果是不了了之。
所以,虽然今天的人们根据物理学知识,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各种天气、地理因素,并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只要将比赛时的风速情况按照顺风、逆风分列开来,再列出比赛时的空气湿度、温度及比赛场地的海拔高度等影响比赛成绩的因素,将其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换算,就可以制成换算表格。按照这一方法,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创造的运动成绩,只要查对一下换算表,就可以知道其在外部极端标准下的真正成绩。
但是这个可以简单化的计算方法一直没有被任何体育组织用来精确计算运动员的成绩。
这次偏偏用在刘翔身上!
其实可以去替国际田联想想,既然最好成绩有两人分享,完全可以把刘翔也列入候选人,如果非要只选一人,那也考虑拿两人的第二好成绩甚至两人的同场比赛胜负率来比较。如果比较第二好成绩,世界锦标赛以12秒95夺冠的刘翔理应入选(07赛季两人交手以3比3打成平手)!
写这么多不是说刘翔入选才公平和公正,甚至不要说刘翔非要争取这个候选人资格(不入选也省得刘翔11月25日去参加正式奖项揭晓仪式,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训练),而是觉得国际田径联合会目前确定候选人的规则和依据模糊不清,甚至有失科学和公正!
我还突然想到,是不是因为刘翔成为了与盖伊(美国)、格布雷西拉西耶(埃塞俄比亚)、克鲁夫特(瑞典)、弗拉西奇(克罗地亚)、德法尔(埃塞俄比亚)齐名的2007年年度最佳男女运动员,使得国际田径联合会的专家们想着法地要把这个男女最佳表现奖候选人资格给罗伯斯?还或者中国田径协会不想为了一个这样的奖项去和国际田联理论。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我们惟有祝福刘翔及期盼中国田径腾飞的人们秉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的箴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