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网站和报纸纷纷刊登《中国88所大学毕业生薪水排行榜》,并称该排行榜是由中国教育发展论坛发布。后中国教育发展论坛发布声明称,该排行榜并非该论坛发布,而是网友编撰而成,纯属娱乐性文章,非严肃调查。同时表示,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存在诸多偶然性,无法通过简单整理得出权威数据,论坛已决定杜绝类似话题。(《京华时报》)
在此排行榜中,北大、清华的排行都在前十之外,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平均月薪为4980元,大出人们的意外。因此,榜单一经公布,就引起了诸多质疑,甚至有人直指其为“恶搞”。该排行榜实为“娱乐性”文章,其实早在大家的意料之中。
然而,这个榜单尽管是“娱乐性”的,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仅诸多的媒体进行了报道,参与讨论的人也非常多。这至少说明两点:其一,大家对大学毕业生的薪水情况是非常关注的;其二,目前,大学毕业生薪水问题缺少权威的研究和分析,还是一个盲区。
可以说,“娱乐性”薪水榜的发布和“走红”,暴露出了一个市场的盲点,或者说是服务的盲点。薪酬研究是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大学毕业生这样高层次且初次进入职场的人群,薪酬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还在大学的专业结构设置、甚至整个劳动市场的格局产生连锁性的影响。
确如论坛所说,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存在诸多偶然性,无法通过简单整理得出权威数据。这就更需要有权威性的部门出面,来进行复杂而科学的分析。对那些存在的“诸多偶然性”,例如薪酬的地区差、行业差、灰色收入等方面,也应进行适当的分析,去伪存真,力争反映出相对严密和基本符合实际的薪酬状况。这既是市场的需求,更是对相关部门服务职能的要求。另外,如果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愿意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未尝不可,说不定这也是个商机呢。乔志峰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