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养老金、积蓄、子女、商业保险、政府保障多种养老途径中,民众有信心依赖政府保障的仅占20%。这验证了龙永图先生“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的观点。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先问另一个问题:政府的生存靠什么?与之相关的最为基础的问题是,政府是什么?
这是一个常识性的话题,看似老生常谈,但却直接左右着我们正确的思维。
制度经济学对政府的逻辑起源作了明确的回答:民众的自利行为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为防止公共悲剧的出现,需要一个将外部性内部化的组织。大部分民众作为主人,委托另一部分人从事公共品的提供,并为此提供经费。政府就是这部分人的集合体,而税收就是经费。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众是主人,政府是仆人。主人养活了仆人,而不是仆人养活了主人。所以,在连政府都是民众养活的背景下,讨论养老靠政府还是靠个人,违背了基本的前提。
之所以有人认为政府为我们提供养老,是一种假象,或者是一种幻觉。参与的养老保障的实质不过是:在若干年后,政府返还民众在退休前每月所强制缴纳的养老保险。强制缴纳养老保险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有即期消费最大化的倾向,如果
如果政府是一个可信的承诺者,是一个好管家,我们大可以放心地将养老金托付给他。但是,我们很难保证管家是一个可信的承诺者。信息不对称、
我们并不是反对民众参加政府的养老保险,而是提醒大家注意以下问题:
养老是个人的事情,政府必须尊重个人的选择。如果不能证明强制的缴费比个人自我养老更有效率,政府就不应该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制是不是每个公民所期望的呢?此为其一。
其二,在强制缴费难以改变的背景下,政府必须保证其为个人代办养老具备高效率。这首先要保证养老金的
其三,即使政府是一个好管家,个人也不能过分地依靠政府。政府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财政的手段来提供公共产品,其间利益的重新分配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那些付出多于收获的人才希望政府包办,以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这实质是一种隐性的剥夺。减少管家的责任,可以更好地体现主人的权利与义务。
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历来是通行的原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魏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