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了《人神共愤!难求的火车票》后,有感而发。
我家里长辈基本上都是铁路职工,我叔是南宁机务段的铁路司机,我姑原在柳州分局,我爸以前是5\6次的司乘人员,后来年纪大了,下线在桂林铁路附属工厂工作。我们班以前同学现在当司机的就有7、8个,我本人虽不是铁路职工,但我够资格说话吧。
要说铁路职工的收入高不高,那要看怎么算。铁路是个小社会体系,每个地方的铁路地区都有自己的完整职能部门,包括医院、学校、体育、娱乐、司法、公安、商业、水电供应等等。什么各色人等都有,所以一刀切是不对的,这么个小城市,哪有可能人人都一样?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嘛。
相对来说,铁路在线上的职工,收入情况要好一些,其中能和客运特别是跑大城市那几条线的客运司乘人员收入相当高,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承包了,每年交些管理费,其他的收入都是自己的,每个班组人均收入要说比不了教授,比起地方白领还是有余。当然,线路差的小城市路线班组,没办法比。我表嫂是柳州XX班组的司乘人员(不好意思,我要说出来,人人都能想到是哪条线了,我可不想被他们骂死),有回他们一同事喝多了,和我说,这个春节要是拿不到万把两万,就和列车长没完。他们灰色收入也有不少啊,我偷偷和大家说了吧,你们看总有穿得乱七八糟的铁路新旧制服人员上车卖东西,他们是怎么上车的?为什么给他们在车上卖?自己想吧。还有找不着座的又不想站个几小时,行,去找餐车或卧辅,花两小钱比你买到座票还舒服。帮人运点东西?看你给多少吧。年收入高的5、6万不算高,低的2万有的还不到。
司机也分几等。跑客运的,收入高些,工作时间相对稳定,要是跑货运线,累半死还没什么钱。总体来说我中学那帮子司校毕业的,现在个个有房了,就差没买车。不是买不起,是养不起。年收入大概在3万以下。
车站卖票的,算了吧,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们有多高。如果在小地方,另当别论。
其他辅助部门,如水电段(现在电务段分一部分出来搞铁通了,收入也不高)、车务、机修,都一般,看各自手段。年收入在2万以下。
铁路附属企业、包括三产、铁路的“事业单位”,一般都惨,以前是铁路专卖自家配件啊什么的,现在铁路撒手不管了,这些铁路企业多半是中小企业,包袱重,人员多,效益差,根本没有竞争力。没下岗都不错了。属于低收入水平,年收入万把左右。
至于铁路分局的管理人员(分局相当于省政府了)、行政单位,收入也不一,我就知道房建段有很多人发了财,能买楼买车;也有年收入万把块的。
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铁路地方大,自成一个社会体系,要说都是高收入,不可能。但要说穷,也还真有穷的。铁路是铁老大,国家要养的,年年亏得厉害。特别是现在还受到公路运输的冲击,所以说越是大城市的铁路职工越穷,这有两个原因:大城市公路网发达,冲击更大,这是其一;大城市和小城市铁路定价是差不多的,全国铁路价都是铁路局定的,小地方觉得还行,在大城市就亏得厉害,这是其二。
我觉得铁路要想和地方公路有一拼,要搞城际快运,就是欧洲很普遍的那种,一辆车头只拉三五个车箱,一天十几二十个固定班次,完全直达,这样才能把铁路的优点发挥出来。象铁路局那样管理落后思维疆硬的过去时,没象美国铁路那样死掉已不错了。将就着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