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的、得到配偶同意、无负罪感的婚外性行为会发生在哪里?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性解放很多年的西方某个国家,但似乎又不对,因为美国人其实很保守;想让英国人坦诚他(她)婚外性关系也绝非容易;至于意大利,看看意大利前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和妻子就知道,偷情不仅需要“性行为”前的努力,就连之后夫妻间的斗智斗勇,也是必要的……
不用再想,答案只有一个:印度。
男尊女卑,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印度的嫁妆和殉葬习俗却把女人几乎逼上了绝境。在印度,一旦婚姻不美满活着做了不幸寡妇,她们就必须得殉夫,守节至死,把头发剃光,或者献身于苦行与节欲的生活,被禁止吃鱼肉;在安得拉邦,寡妇要吃长斋。
印度教教义规定,女子一旦和丈夫结合,就是永远的结合,即使丈夫已经死去,也永远不能和他分离,一个女人一生只能结婚一次,寡妇守节至死才能上天。寡妇因为打上不吉祥的烙印,就成为婆家做牛做马的奴仆,在社会上也不再享有一般已婚妇女的各种权利和待遇,她们无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宗教活动,不能参加婚礼、祝寿等一切喜庆大事,甚至不许修饰仪容,有的寡妇还要把头发剃光。根据印度教的习俗,寡妇还要献身于苦行与节欲的生活;在孟加拉邦,寡妇被禁止吃鱼肉;在安得拉邦,寡妇要吃长斋。
直至19世纪初期,这种陋习还很流行。以孟加拉邦为例,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1817年英国人开始统治孟加拉邦时,当时平均每天有两名寡妇殉夫自焚。又据统计,1819年全邦竟有839名寡妇殉夫,仅加尔各答就有544人。
翻开印度报纸,嫁妆案触目惊心,特别是在北方邦,75%的婚姻问题与嫁妆直接相关。几乎天天都有相关悲剧的报道,有些人命案甚至发生在高学历高职位人群当中。据统计,每年有近万名印度妇女因嫁妆达不到婆家要求而丧命,2000年新德里平均每12小时就有一名女子因嫁妆问题而被活活烧死。女方家长倾家荡产筹集嫁妆,年轻男子明码标价:从20—1000万卢比(120万卢比相当于2.5万美元)不等。
这实在是个奇异的国度。即使生活21世纪,我们依然对当代印度的婚姻倍感神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曾经出现在公元之前史上的的种姓制度、嫁妆规则、一夫多妻、童婚、殉葬,种种陋习居然一路传承到了现代,并且于愈演愈烈。
一方面是禁欲,一方面却是纵欲。
早些年,涉及女性性行为的印度电影里总有以下情节:如果女角色婚前发生了性行为,要么试图自杀,要么父母干脆同意婚事。而在当今有线电视时代的肥皂剧里,几乎所有角色都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而且大多数婚姻都是非法的,有重婚之嫌。
现在,印度的夫妇都期望性生活美满,对性经验直言不讳,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女性)愿意与伴侣谈论性。
印度性学大师考沙利说:“30年前,我曾说过,大多数印度男人把妻子当作睡觉用的枕头。如今,大多数印度妇女觉得性欲是基本人权,应该得到尊重。”
由此说来,印度很多人的性生活过得相当愉快,但也得看到,并非人人都很快乐。
海德拉巴一位性功能障碍专家的话更有意思——10年前,性生活不成功的夫妇要等10—15年才来找他看病。如今妻子们经常在婚后一周内就会迫不及待地把丈夫拉到诊所来——他说,现在的女性对房事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正常男人都觉得压力很大。
另一方面。有些人因为配偶的婚外情而感到自己受到伤害。现在的印度,侦探所发展迅猛。有些侦探机构报告说,他们每天不得不处理十几个婚外情案件。他们所做的一切大大方便了负责办理离婚案件的律师。因此,离婚案件直线上升并不令人感到吃惊。如在加尔各答,从2003年1—8月,离婚案件高达1.3万,这个数字几乎是1999年全年的两倍。
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在得到配偶的同意下,配偶双方都可自由地进行婚外恋。赞同者的比例在新德里的年轻人中可能是最高的。女人的胸部是最能激起印度男人欲望的地方,长相及臀部次之;女人则喜欢相貌英俊、体格健壮,眼睛吸引人的男人。至于做爱姿势,传教士式仍是首选。至于印度人进行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调查数位显示,处女正变得越来越稀少。
印度发行量排名第二的新闻杂志《了望》也曾在几个地铁站作了一次调查,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该杂志记者此后采访了新德里、孟买和加尔各答的几位性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结果发现,在性主动方面女人现在后来居上,不仅如此,搞婚外情不亚于男人。一位自1982年开始行医的性学专家说,过去,他的女病人对婚外性行为都坚决说“不”;到1992年,她们开始认为“有何不可?”;如今更是个个跃跃欲试。
以前,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印度是保守的,尤其是女人。然而现在看来,不是。
推动印度,尤其是妇女性解放的真正原因就像文明的兴衰一样秘不可知。但调查发现,新技术的衍生物,网络、移动电话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技术为人们联系上旧情人、儿时玩伴、老同学等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鲜为人知的换妻现象开始显山露水。更有甚者,在报纸上登广告寻找志同道合者,换妻换夫。
女人偷情,男人容忍的也就罢了;不过,要是遇上脑子一根筋的,恐怕后果就不会这么简单。此类事例中,当属2006年一条新闻里的卡皮拉·普拉德汉为最——这个印度男人15年前因妻子与他的弟弟偷情,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并从此在森林深处隐居起来。
十几年中,他一直住在一棵大树上。这期间,卡皮拉过着像野人般极为艰难的生活,卡皮拉说:“我很难找到烹煮过的食物。这15年来,我几乎从未吃过任何熟食。为了填饱肚子,我只要在丛林里找到任何可吃的东西,都会立即吞下肚。”当地村民每到逢年过节都会给他带去一些好吃的食物,希望能让他回心转意,结束树上的生活。但是,不管村民用什么手段,他碰不碰这些熟食。卡皮拉就是不愿意离开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