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赛金花潦倒而死 小凤仙据说活到了文革

[日期:2007-07-07] 来源:  作者: [字体: ]
  •   有一天,她听广播,里面正说她和蔡锷将军的事情,开头,她有些茫然,觉得恍若隔世,不知今夕何年;渐渐地,她禁不住潸然泪下。邻居非常吃惊,忙走过来问她怎么了。她第一次情不自禁对人说出了自己的身世,指着戏匣子说:“那里面说的就是我的事情啊!”
赛金花照片

小凤仙照片

八大胡同位于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附近,清末民初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并因其曾是赛金花和小凤仙等一系列传奇故事的发生地,至今仍常被人提及。由著名作家肖复兴撰写的《八大胡同捌章》一书,从多个角度呈现了八大胡同的历史风貌,在作者富于个性的文字和影像描绘中,强大的政治变革力与无名妓女寒微的生命力时时纠结在一起,读来颇令人感慨动容。

潦倒的赛金花 八大胡同四大名妓的头牌

可以说,如今提起八大胡同,就不能不提赛金花。

其实,八大胡同里名妓并不仅仅赛金花一个,苏三、陈圆圆、小凤仙和赛金花都在八大胡同里住过,都是齐名的,号称八大胡同四大名妓。其中,赛金花是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说她是这四大名妓的头牌,也许并不为过。

这样来说赛金花,是因为没有一个名妓能够比得上她身世浮沉、命运跌宕,她和前清状元郎洪钧的关系,和八国联军中德军元帅瓦德西的传闻,都有着八大胡同里其他任何一位名妓没有的魅力

于是,无论民间传说,还是文人创作,赛金花都是取之不尽的素材和蓝本。早在1899年,也就是庚子之前,尚没有传说中的赛金花与瓦德西之染时,就有清末名士樊增祥写的《前彩云曲》和《后彩云曲》(显然是模仿吴梅村写陈圆圆的《圆圆曲》)。之后又有曾朴的《孽海花》和张春帆的《九尾龟》。抗战时期,夏衍和熊佛西先后又都写作了同名话剧《赛金花》。建国以后,以赛金花为主角的各种著作,又有包括国内著名小说家张弦和海外作家赵淑侠所写的小说和传记等多种。

我们也就不会奇怪,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为什么江青非要和王莹争着主演夏衍的《赛金花》不可。以致到了文化大革命之中,王莹因此而遭到江青的迫害,入狱,最后死在狱中。

按照美籍华人学者王德威的解读:“我们还能够找出比赛金花更为奇诡的情色政治范例吗?义和团之乱中,盛传赛金花与德国元帅瓦德西伯爵有染,使她名噪一时。按照这一神话,她的这段露水姻缘使千百万中国百姓幸免于八国联军的劫掠。成为救赎中国的法宝。”

最早开始写赛金花传记的是刘半农

正是因为赛金花有着如此的魅力和多义性,坊间有着这样多种版本的流行,人们很希望知道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据说,最早蠢蠢欲动追根究底的人有很多,真正实践的第一人,则是北平中法大学的法文教授陈伯平先生。他的父亲陈壁在清末做过御史,和赛金花相识,给了他采访和写作的便利,当时他看到有北京的小报记者采写晚境中赛金花的消息,便想为赛金花写一本法文传记。这个消息被当时北京大学的教授兼诗人刘半农先生知道了,觉得赛金花传记怎么能够先让法国人知道,怎么也应该先让中国人知道才行,便找到他的学生商鸿逵,让他和自己一起抢在陈伯平先生之前,先写成赛金花中文版传记。刘半农先生认为,在晚清史上,赛金花是和慈禧太后相对的重要人物,他说“赛金花和叶赫那拉可谓一朝一野相对立”。这是刘半农先生的高明之处。

刘半农先生对商鸿逵定下原则:这本传记一定要避开演义,采取赛金花口述、他和商鸿逵笔录的形式,强化它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于是,刘半农一方面与当时琉璃厂海王的“星云堂”书店谈妥,由“星云堂”负责出书,先支付500元的前期投入,主要用作支付请赛金花吃饭的饭钱和赠送赛金花的采访费用(那时赛金花的生活已经潦倒);另一方面,刘半农找到郑颖孙先生,请他出面约请赛金花接受他们的采访,因为郑颖孙先生是当时的古琴专家,以前和赛金花认识。

最后说好了,每周两个半天,怕赛金花睡懒觉,早晨醒得晚,都定在下午,汽车接送,每晚备有晚餐,采访地点在郑颖孙先生家,他家在东城隆福寺西口附近。一共谈了八九个半天,采访算是完成了。不幸的是刘半农不久病逝,年轻的学生商鸿逵不知如何处理这样一部重要的传记,书迟迟没写出来,而欠下“星云堂”500元。当时学界思想保守,为一个妓女作传,似乎有辱斯文,商鸿逵只好请示胡适先生,胡适让他实话实说,按照现在的话,就是“口述实录”。于是,商鸿逵按照刘半农生前定下的提纲,写了出来,书名叫做《赛金花本事》。当时,书只卖出了两千本。谁也没有想到,这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这本《赛金花本事》一版再版,海内海外开花,已经不知道卖出多少了。

攥着破棉被角 死在寒风里

后来,在苏州和上海,赛金花重操旧业,虽年龄渐老,毕竟昔日名声还在,老字号异地开张,生意依然还不错。不过,来的客人,大多并不是为了欣赏她日益消退的花容月貌,或抚摸她那皱纹渐起的肉体,而更多的是消费和摩挲她的历史传奇了。

但是,赛金花34岁和40岁先后两次嫁人,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1922年,她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她带着从民国初期就一直跟着她的保姆顾妈,搬到了北京一条叫做居仁里的小胡同的一所小院。那是靠近天桥的贫民窟。

不过,瑞士作家赵淑侠采访晚年的冰心时,冰心曾说自己见过垂暮之年的赛金花,那时的赛金花,“漂亮看不出了,皮肤倒还白净,举止也算得上大方文雅;意外的是,赛金花居然跟来访的美国记者用英文交谈了几句。”

1936年11月4日凌晨四点左右,赛金花落寞凄凉而亡。寒风让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紧紧地攥住了一床破棉被的被角,来抵御逼在窗外的朔风的如刀呼啸。

第二天清早,来这里巡查的一个叫普玉的片警,听见了顾妈的哭声,走进小院,看到了这样凄惨的情景,他颇有新闻头脑,不是立刻打电话报告自己的上司,而是先通知了报社。接电话的是当时《立言报》的编辑吴宗祜,《立言报》立刻停机改版,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了独家新闻。很快,全北京城都知道了赛金花悲惨死亡的消息。那一年,赛金花年仅62岁。

《立言报》一出,京城的名流才又忽然想起赛金花来,纷纷捐款捐物,让赛金花得以不错地被安葬。据说,棺材是由吴宗祜出面,先到梁家园鹤年堂棺材铺赊的,掌柜的一听死者是赛金花,破例半价优惠。张次溪(民俗史学家)倡议把她葬于陶然亭,得到大家赞同。题写墓碑的,有人说是齐白石先生,其实不确。当时,许多名流竞相要求题写这块墓碑,如清末的翰林张海若、沈元潜,书法家邵章、张伯英等,但都未成功,最后书写碑石的是潘毓桂。大概因为他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人们不愿意提起他,便张冠李戴安在了齐白石的头上吧?

现在,在惠州还能够看到王朝云的墓,在杭州还能够看到苏小小的墓,在常熟还能够看到柳如是的墓,但是,在北京,已经看不到赛金花的墓了。

无论是非功过被怎样地评说,王朝云、苏小小、柳如是都无法赶上赛金花吧?作为地位最卑微的一名妓女,她却创造了名媛闺秀乃至重臣勇将甚至皇上太后都没有创造的传奇

小凤仙的晚境

蔡锷死后小凤仙命运的多种版本

蔡锷死后,小凤仙的日子和命运如何,历来版本不尽一致。

一说,小凤仙重回陕西巷的云吉班,先是遭到了逮捕,放出来之后,云吉班一下子顾客盈门,因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的风流韵事,让小凤仙和云吉班一起名声大噪,馋腥的人不少,都想分享蔡锷将军的同靴之乐。

这一说的后续发展,令蔡锷将军部下尤其不容,认为小凤仙败坏了蔡将军一世清名。小凤仙为维护蔡锷将军的名声,自此闭门谢客,不久便离开了八大胡同,漂流四海,不知所踪。

另一说,小凤仙一身素衣,送两副挽联,到上海参加蔡锷将军的追悼大会,在追悼大会上,哭得晕倒在地,被一位叫做苏芸的小姐发现。苏芸是《孽海花》作者曾朴的学生,她把小凤仙搀扶起来,安顿好,等小凤仙苏醒过来,两人相约回北京后再作详谈,谁想等苏芸回到北京,到陕西巷的云吉班里找小凤仙的时候,已是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封绝命书。

相传这一说后面的发展,是小凤仙离开八大胡同,又来到前门火车站,坐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不久之前,她便是牵着蔡将军的手,走过这一程。旧地重游,坐在开往天津的火车上,独自一人,她越发伤心难耐,便下定决心吞安眠药片自杀。赶巧那天火车出了事故,颠簸摇晃的车厢,颠撒了她的药片,让她活到了天津。她苟延残喘地活了下来。

据说在天津,她先嫁给了一个奉系的师长,然后随夫来到沈阳,日本统治时期,这位师长成了汉奸,她的命运随之起伏。1949年,解放前夕,她再次嫁人,嫁的是一位大她五岁的姓李的锅炉工(也有说是嫁给姓陈的一个厨师)。李年轻时曾经在张大帅府上做过事,那时,小凤仙常到张大帅府上看赵四小姐,李认识了她,便有了这样一段姻缘。和李结婚时,小凤仙大约50开外。那时,李带着一个14岁的女儿,小凤仙待她如自己亲生的一般。

小凤仙从此在沈阳一间破旧的平房里,过着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生活是安定了,但日子过得却很艰难,小凤仙只好给一个姓张的干部家当保姆,自己给自己改名叫张洗非。这个名字改得颇具新时代的含义,她已经彻底和过去告别了。

曾得到梅兰芳帮助

1951年,小凤仙听到这样一则消息,梅兰芳带团到朝鲜战场为志愿军演出,要路过沈阳。小凤仙就用张洗非这个名字给梅兰芳写了一封信,问他是否还记得她(幸亏她在信后又写上了小凤仙的字样),她希望能够在他经过沈阳时见他一面。梅兰芳收到信,非常吃惊,因为自从小凤仙离开北京,几十年来销声匿迹,没想到她居然跑到了沈阳。梅兰芳对小凤仙十分敬重,他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人家豁得出性命和袁世凯干,而我们只能在舞台上唱唱戏。

梅兰芳来到沈阳,约小凤仙见了一面。据说,那一天小凤仙穿上最好的衣服,带上锅炉工的女儿,一起去见梅兰芳。离开北京八大胡同,她第一次向外人谈了自己和蔡锷将军的关系,当年又是如何潜逃到天津的。同时,她也向梅兰芳诉说了自己的难处。

在过去优伶和娼妓是一个地位的,而新中国建立之后,优伶的地位明显提高,娼妓却彻底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之中。如果说过去,小凤仙和梅兰芳地位相当,甚至因为她和蔡锷将军的那一段传奇而令人更高看一眼;那么现在,他们之间的地位,已经差出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小凤仙还要找梅兰芳呢?凭着她侠女一样的性格,她已经隐姓埋名那么多年,多少难熬的苦楚日子都过去了,她从未想过手心朝上求过人,为什么这一次要向梅兰芳求救呢?

她一定是到了非常困难的时刻。她特意带着老李那个已经16岁的女儿。她一定是为了这个孩子啊,尽管不是自己亲生的。梅兰芳一定认真听完了她的讲述,帮她找了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处长,这位处长正负责接待他。两个月后,这位处长帮助小凤仙在政府机关当了一名保健员(也有说是在政府机关的一家幼儿园工作,干一些负责发放儿童服装的轻松活儿),她有了一份正式稳定的工作。她给梅兰芳写了一封表示感谢的信,梅兰芳没有给她回信,倒不是不礼貌,而是有意在保护她,不愿意引起人们对她的注意,怕节外生枝。

晚年生活平静

晚年的小凤仙,生活说不上多么幸福,却也说不上如何悲惨。

锅炉工去世之后,她和他的女儿一起生活。她爱喝酒,她爱听评书(这是在八大胡同里养成的习惯),她爱干净。她有一个柳条箱,据说是当年住在八大胡同时,在前门大街的一家杂货店里买的,她就是带着这只柳条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八大胡同,离开了北京。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她丢了许多东西,唯独留下了这只箱子,总带着它四下飘零。

有说她在政府机关工作了刚刚一年多,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于1954年去世。

对她的出生年份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她生于1900年,也有说她生于1898年。如果是1954年去世,她活了大约不到60岁。

也有说她死于1976年。这该是一个奇迹,因为她居然熬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据说,那时锅炉工的孩子嫁了人,家中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一个好心的邻居把她接到自己家中照料她。有一天,她听广播,里面正说她和蔡锷将军的事情,开头,她有些茫然,觉得恍若隔世,不知今夕何年;渐渐地,她禁不住潸然泪下。邻居非常吃惊,忙走过来问她怎么了。她第一次情不自禁对人说出了自己的身世,指着戏匣子说:“那里面说的就是我的事情啊!”然后,她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对邻居说:“你一定替我保守秘密,不能对外人说啊!”那邻居早在那里惊呆了,不敢相信一切是真的,只是一个劲儿地点着头。

据说,她是在上公共厕所时,突然脑溢血,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并没有遭什么罪。那个公共厕所就在她自己家旁。

如果是1976年去世,她活了七十多岁。对比那些沦落风尘的姐妹们,她算是福气之人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中国士兵回忆:子弹射向怀孕的越南女兵
下一篇:宋美龄婚前神秘失踪:以爱情换权力的情场绑架案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