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策划的“民国浙江史研究系列丛书”之《烽火岁月中的回忆:浙江抗日战争口述访谈》近日出版,书中披露了大量历史文献中难以看到的历史细节,让读者看到了浙江军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不屈、无畏、勇敢的另一个面。 当时我们有民兵组织的村子间关系都是很好的,相互间经常联络,哪个村子可能会有鬼子来,会有人马上通知附近的村子提高警惕,村民们会迅速躲到后山上去,游击队员们则埋伏在村子了,趁鬼子头头不注意,偷偷杀几个掉队的鬼子兵,也是常有的事情。
有一次在佛堂村,有个鬼子在偷鸡的时候,被三个年轻人撞见,就从背后用锄头锄在他的脑壳上,活活锄死了,然后他们把尸体捆上石头沉到河里,做的干脆利落。后来大概是鬼子点人数发现少了人,拷问村里的村民,没人承认,又把村里的田地,房屋全翻了一遍也没找到,最后只好放火烧了几间房作为报复。
我们夏演村还算太平,鬼子没来过几次,损失比其他村子要小,加上我们自卫小组人也不多,力量比较薄弱,只有能力保保自己的村子,要说参加作战,还是数他们东河的自卫队功劳最大。一般的民兵队伍最多就是打打保卫战,但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正规军,经常主动对鬼子搞偷袭,鬼子很受打击,甚至还惊动过当时侵华日军的总司令冈村宁次,他以为我们 义乌有较大的正规军在作战,专门派了特遣队来扫荡抗日武装。
有一仗打得很有意思,当时可是很鼓舞我们义乌人的呢。194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日军封锁包围了义西北山区,也就是我们夏演、上溪这附近的地方,东河的自卫队被逼在了山上,他们决定从上溪突围,最后剩下鬼子在山上瞎逛,而两路的鬼子兵竟然在山上碰见了。那次因为下雪,山上的视线很差,鬼子又不熟悉地形,糊涂得都把对方当成农村自卫队了,打成一片,直到两败俱伤了才发现自己弄错了。这次事情让冈村宁次很恼火,几个日军小头目被迫自杀了。
楼德彰 口述 汪芷伊 整理
楼德彰,男,1908年生,义乌市城西镇夏演村人,1928年去上海学油漆粉刷,后一直在农村当油漆工,抗战爆发,战火蔓延到义乌后,参加过农村抗日自卫队。解放后在市人民医院工作至退休。
用步枪打下敌机
1940年我还是个新兵。从7月17日到19日上午,我们1127团多次利用敌人用镇大(镇海—大碶)公路行军,和我们对地形的熟悉,采取从小路前后包抄来打击敌人,从老鼠山逐渐地打退了敌人。18日上午,已经打到了青峙岭上了。日本人深知一过青峙岭就到了小港,于是就派飞机来阻止我军过岭。因为知道我们是不会去打飞机的,所以飞机飞得很低,以至于都吹走了我军的军帽,此时双方就真的成了面对面的了。于是我军也不顾禁令(不准用轻武器打飞机),开枪打飞机。
我们利用飞机与子弹的加速度来打击飞机,果然在中午打中了一架敌机。战士们都很开心,将飞行员遗留在飞机上的帆布包交到指导员那里,包里有飞行员的护身符、飞行员记录“支那兵”情况的纸以及飞机的修理记录单。当时我们都很开心,马上打电话向师长报告。师长让我们几个“秀才”兵写个号外,要求文字简单。于是我们就写了份捷报,内容是:“军电:18日中午青峙前线我军击落敌机,坠于四库山下,敌飞行员跳伞逃命,正在追捕中。”另外,我还动了个小脑筋,用尼姑庵里的红印将“捷报”两个字印成了红色。通过伙夫将捷报送到前线,通过担架队员将捷报送到各乡镇及伤兵医院。于是一时之间大家都知道日本飞机真的被打下来的消息,前线战士士气高涨,群众支援的积极性也有所鼓舞,他们相信部队是真正能打日本鬼子的,于是开始接近军队,送水送饭的群众也增多了。在伤兵医院里,伤兵们听了一遍这样的好消息不够,让护士反复地念,于是报社的记者也去采访,随着报纸的发行这一消息就传播开来。
当时部队规定轻武器不准打飞机,因为步枪打飞机,不但打不中飞机,还会暴露自己的位置。落后的还不只这么一项,当时日本人的枪是一样的,而我们的枪是五颜六色的,有中国造的,也有外国造的,也有土造的,就是地方上的小兵工厂造的,例如丽水的兵工厂。日本鬼子的“三八枪”子弹是6.5毫米,子弹小而枪管长,因此射得远,有效射程是800米,而且命中率高。而我们的子弹也是五颜六色的,打得好远点,打不好就很近,而且有时还会塞住,一下子是不能通的,因此要等到枪冷了以后再慢慢去疏通。日本人的机关枪是一式的,一个弹夹是30发,而我们的轻机枪至少有三种,而且我们的一个弹夹是15发,因此人家换一次我们得换两次。不用说武器的落后,就连一顶帽子,一双鞋子也落后啊!上面的帽子人家是钢盔,而我们是布帽子,旁边都插着杨柳叶子。鞋子人家穿的是皮靴,我们穿的草鞋,人家的皮靴能穿一年半年,而我们的草鞋只能穿两三天已经很好了,到打仗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准备几双草鞋,里面加了点布或麻可以多穿几天,平时他们还不舍得穿那样的鞋子呢!帽子落后,鞋子也落后,所以落后就要挨打。
任根德 口述 陈颖、张洁华 整理
任根德,男,1921年生,宁波镇海庄市人。1940年参加国民政府军第194师,任文书。
30民兵狙敌300
我在山门街上有一位参加过民兵队的儿时玩伴,名叫陈观丽,今年82岁,曾参加过几次抗日战役,并在战役中受过伤。一颗子弹打穿他的左胳膊,只要这颗子弹再偏移一点,就会钻进心脏。
有一次在佛堂村,有个鬼子在偷鸡的时候,被三个年轻人撞见,就从背后用锄头锄在他的脑壳上,活活锄死了,然后他们把尸体捆上石头沉到河里,做的干脆利落。后来大概是鬼子点人数发现少了人,拷问村里的村民,没人承认,又把村里的田地,房屋全翻了一遍也没找到,最后只好放火烧了几间房作为报复。
我们夏演村还算太平,鬼子没来过几次,损失比其他村子要小,加上我们自卫小组人也不多,力量比较薄弱,只有能力保保自己的村子,要说参加作战,还是数他们东河的自卫队功劳最大。一般的民兵队伍最多就是打打保卫战,但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正规军,经常主动对鬼子搞偷袭,鬼子很受打击,甚至还惊动过当时侵华日军的总司令冈村宁次,他以为我们 义乌有较大的正规军在作战,专门派了特遣队来扫荡抗日武装。
有一仗打得很有意思,当时可是很鼓舞我们义乌人的呢。1945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日军封锁包围了义西北山区,也就是我们夏演、上溪这附近的地方,东河的自卫队被逼在了山上,他们决定从上溪突围,最后剩下鬼子在山上瞎逛,而两路的鬼子兵竟然在山上碰见了。那次因为下雪,山上的视线很差,鬼子又不熟悉地形,糊涂得都把对方当成农村自卫队了,打成一片,直到两败俱伤了才发现自己弄错了。这次事情让冈村宁次很恼火,几个日军小头目被迫自杀了。
楼德彰 口述 汪芷伊 整理
楼德彰,男,1908年生,义乌市城西镇夏演村人,1928年去上海学油漆粉刷,后一直在农村当油漆工,抗战爆发,战火蔓延到义乌后,参加过农村抗日自卫队。解放后在市人民医院工作至退休。
用步枪打下敌机
1940年我还是个新兵。从7月17日到19日上午,我们1127团多次利用敌人用镇大(镇海—大碶)公路行军,和我们对地形的熟悉,采取从小路前后包抄来打击敌人,从老鼠山逐渐地打退了敌人。18日上午,已经打到了青峙岭上了。日本人深知一过青峙岭就到了小港,于是就派飞机来阻止我军过岭。因为知道我们是不会去打飞机的,所以飞机飞得很低,以至于都吹走了我军的军帽,此时双方就真的成了面对面的了。于是我军也不顾禁令(不准用轻武器打飞机),开枪打飞机。
我们利用飞机与子弹的加速度来打击飞机,果然在中午打中了一架敌机。战士们都很开心,将飞行员遗留在飞机上的帆布包交到指导员那里,包里有飞行员的护身符、飞行员记录“支那兵”情况的纸以及飞机的修理记录单。当时我们都很开心,马上打电话向师长报告。师长让我们几个“秀才”兵写个号外,要求文字简单。于是我们就写了份捷报,内容是:“军电:18日中午青峙前线我军击落敌机,坠于四库山下,敌飞行员跳伞逃命,正在追捕中。”另外,我还动了个小脑筋,用尼姑庵里的红印将“捷报”两个字印成了红色。通过伙夫将捷报送到前线,通过担架队员将捷报送到各乡镇及伤兵医院。于是一时之间大家都知道日本飞机真的被打下来的消息,前线战士士气高涨,群众支援的积极性也有所鼓舞,他们相信部队是真正能打日本鬼子的,于是开始接近军队,送水送饭的群众也增多了。在伤兵医院里,伤兵们听了一遍这样的好消息不够,让护士反复地念,于是报社的记者也去采访,随着报纸的发行这一消息就传播开来。
当时部队规定轻武器不准打飞机,因为步枪打飞机,不但打不中飞机,还会暴露自己的位置。落后的还不只这么一项,当时日本人的枪是一样的,而我们的枪是五颜六色的,有中国造的,也有外国造的,也有土造的,就是地方上的小兵工厂造的,例如丽水的兵工厂。日本鬼子的“三八枪”子弹是6.5毫米,子弹小而枪管长,因此射得远,有效射程是800米,而且命中率高。而我们的子弹也是五颜六色的,打得好远点,打不好就很近,而且有时还会塞住,一下子是不能通的,因此要等到枪冷了以后再慢慢去疏通。日本人的机关枪是一式的,一个弹夹是30发,而我们的轻机枪至少有三种,而且我们的一个弹夹是15发,因此人家换一次我们得换两次。不用说武器的落后,就连一顶帽子,一双鞋子也落后啊!上面的帽子人家是钢盔,而我们是布帽子,旁边都插着杨柳叶子。鞋子人家穿的是皮靴,我们穿的草鞋,人家的皮靴能穿一年半年,而我们的草鞋只能穿两三天已经很好了,到打仗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准备几双草鞋,里面加了点布或麻可以多穿几天,平时他们还不舍得穿那样的鞋子呢!帽子落后,鞋子也落后,所以落后就要挨打。
任根德 口述 陈颖、张洁华 整理
任根德,男,1921年生,宁波镇海庄市人。1940年参加国民政府军第194师,任文书。
30民兵狙敌300
我在山门街上有一位参加过民兵队的儿时玩伴,名叫陈观丽,今年82岁,曾参加过几次抗日战役,并在战役中受过伤。一颗子弹打穿他的左胳膊,只要这颗子弹再偏移一点,就会钻进心脏。
事情发生在1943年11月,伪浙保四团二营从平、泰边界返回将经过晓坑岭的消息被我军获悉,我军当即决定会合当地民兵偷袭敌人,但是我方才30来人,几十支旧式步枪,而敌军却有300多人,武器比我方的要先进很多,2挺重机枪、15挺轻机枪、160多支长短枪和大量的手榴弹。因此,我军决定在晓坑岭设埋伏,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晓坑岭位于平阳县晓坑乡西部,岭长3公里,前面是大深坑,是打伏击的好地方。11月28日,我军30来人埋伏在晓坑岭,静候敌军进入包围圈。上午8时,敌军终于爬上了晓坑岭头,见下岭方向没有什么异常,就不留后卫,直向岭下行进。埋伏在半岭亭的战士冲入敌军队伍,将其队伍拦腰截断。这时,敌人慌忙四下逃窜,又遭到山背上民兵砸下的石块的袭击,游击队员的枪声、民兵的喊杀声响成一片,敌人在我军的夹攻下全军覆没。陈的胳膊上子弹穿行的痕迹至今还明显地留着。为了取出留在胳膊里的子弹,在缺少药品的当时,根本没有使用麻醉药,只能活生生地用刀子割开肌肉,取出子弹,那种痛苦可想而知。
孙娟妹 口述 张洁 钱冬冬 整理
孙娟妹,女,1926年生,温州瑞安籍人,现住瑞安市大桥中路。
日本人穿上老百姓的衣服
当时的新四军的武器装备、服装很差的,穿的也是老百姓的旧衣服,不是军装。枪是长枪,就是步枪,整个部队就一挺机关枪。潘队长和“金胡子”有木壳枪,也不是现在的手枪,是插在身上腰里的,也有手榴弹。
当时在六里一战,伪军伤亡20多人,俘虏4个,缴获了不少枪支。后来伪军逃窜到澉浦。他们进城了,新四军就不打了。这批伪军回去以后马上报告日本人,日本人就出城来报复新四军。
当时新四军知道后,就准备打,把机关枪放在屋顶上,占了十字路上较高的地形,当场打死了1个日本人,好几个伤了。但因为日本人穿的是老百姓的衣服。当时我们没有估计到,看到前面走的是老百姓,不打,就晚了一步。所以新四军当场死了2个,还有1个后来因为治不好死的。这一战,新四军损失较大。
汤菊观 口述 朱奕微等 整理
汤菊观,男,1936年生 ,1956年10月入党。
一个日本兵换一斤红烧肉
当年我参军时娘是不知道也不会同意的,我们直到解放后才通信。有一年端午节我特意从四明山到奉化大桥,买了7个油包馒头,5个给家中的娘吃,2个给那个帮忙送去的人,还叫那个人捎了个口信给娘,告诉她儿子不知道何时会回来,叫她保重身体。
由于表现好,我进四明山不久就当上了排长。每月司务长会发给我们一元钱,每人每年还会发一套短衫短裤,一套棉衣棉裤。另外上级也规定我们不能向老百姓拿东西,一定要用钱来买。我的烟瘾挺重的,买不起好烟,只能抽六分钱一包的烟。有时没钱买烟,就把发下来的多余的牙刷、袜子等物品向别人交换香烟。因为部队的战斗勇猛,受到上级赏识。上级给予四明山的“三五支队”优等待遇,吃的是小米、麦,每人的伙食费也有四角五分,在当时已经是很好了。
1944年在宁江桥,这是我唯一一次和日本人有过交锋的地方。当时日本人大概有300人,他们用的是轻机枪、小钢炮等,武器很先进。而我们用的则是相对落后的套洞枪、步枪、自制手榴弹。所以我们不敢轻举妄动,不能和日本人有正面的交锋,这也是为了保存实力的需要。后来日本人撤军回到所驻地宁波南门头,不到一会儿,我所在的班就在宁江桥附近搜查,抓到一个落伍的日本兵,上级赏了我们一斤红烧肉。这个日本人,他也不是真正的日本人,他是东北人,是由日本人训练出来专门打炮的。后来他因为枪法好,就留在了我们部队,提拔当上了科长。以后碰见我,他就会拿出当时2元钱一包的雪光牌香烟递给我一支,以报当年的抓获之恩。
斯意相 口述 任娜 王莉萍 整理
斯意相,男,1924年生,奉化市舒家斯张村人。抗日战争以后,参加过宿北、孟良崮战役等战争。194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孟良崮中头部受伤了,1950年复员回乡。
◎摘自《烽火岁月中的回忆:浙江抗日战争口述访谈》
晓坑岭位于平阳县晓坑乡西部,岭长3公里,前面是大深坑,是打伏击的好地方。11月28日,我军30来人埋伏在晓坑岭,静候敌军进入包围圈。上午8时,敌军终于爬上了晓坑岭头,见下岭方向没有什么异常,就不留后卫,直向岭下行进。埋伏在半岭亭的战士冲入敌军队伍,将其队伍拦腰截断。这时,敌人慌忙四下逃窜,又遭到山背上民兵砸下的石块的袭击,游击队员的枪声、民兵的喊杀声响成一片,敌人在我军的夹攻下全军覆没。陈的胳膊上子弹穿行的痕迹至今还明显地留着。为了取出留在胳膊里的子弹,在缺少药品的当时,根本没有使用麻醉药,只能活生生地用刀子割开肌肉,取出子弹,那种痛苦可想而知。
孙娟妹 口述 张洁 钱冬冬 整理
孙娟妹,女,1926年生,温州瑞安籍人,现住瑞安市大桥中路。
日本人穿上老百姓的衣服
当时的新四军的武器装备、服装很差的,穿的也是老百姓的旧衣服,不是军装。枪是长枪,就是步枪,整个部队就一挺机关枪。潘队长和“金胡子”有木壳枪,也不是现在的手枪,是插在身上腰里的,也有手榴弹。
当时在六里一战,伪军伤亡20多人,俘虏4个,缴获了不少枪支。后来伪军逃窜到澉浦。他们进城了,新四军就不打了。这批伪军回去以后马上报告日本人,日本人就出城来报复新四军。
当时新四军知道后,就准备打,把机关枪放在屋顶上,占了十字路上较高的地形,当场打死了1个日本人,好几个伤了。但因为日本人穿的是老百姓的衣服。当时我们没有估计到,看到前面走的是老百姓,不打,就晚了一步。所以新四军当场死了2个,还有1个后来因为治不好死的。这一战,新四军损失较大。
汤菊观 口述 朱奕微等 整理
汤菊观,男,1936年生 ,1956年10月入党。
一个日本兵换一斤红烧肉
当年我参军时娘是不知道也不会同意的,我们直到解放后才通信。有一年端午节我特意从四明山到奉化大桥,买了7个油包馒头,5个给家中的娘吃,2个给那个帮忙送去的人,还叫那个人捎了个口信给娘,告诉她儿子不知道何时会回来,叫她保重身体。
由于表现好,我进四明山不久就当上了排长。每月司务长会发给我们一元钱,每人每年还会发一套短衫短裤,一套棉衣棉裤。另外上级也规定我们不能向老百姓拿东西,一定要用钱来买。我的烟瘾挺重的,买不起好烟,只能抽六分钱一包的烟。有时没钱买烟,就把发下来的多余的牙刷、袜子等物品向别人交换香烟。因为部队的战斗勇猛,受到上级赏识。上级给予四明山的“三五支队”优等待遇,吃的是小米、麦,每人的伙食费也有四角五分,在当时已经是很好了。
1944年在宁江桥,这是我唯一一次和日本人有过交锋的地方。当时日本人大概有300人,他们用的是轻机枪、小钢炮等,武器很先进。而我们用的则是相对落后的套洞枪、步枪、自制手榴弹。所以我们不敢轻举妄动,不能和日本人有正面的交锋,这也是为了保存实力的需要。后来日本人撤军回到所驻地宁波南门头,不到一会儿,我所在的班就在宁江桥附近搜查,抓到一个落伍的日本兵,上级赏了我们一斤红烧肉。这个日本人,他也不是真正的日本人,他是东北人,是由日本人训练出来专门打炮的。后来他因为枪法好,就留在了我们部队,提拔当上了科长。以后碰见我,他就会拿出当时2元钱一包的雪光牌香烟递给我一支,以报当年的抓获之恩。
斯意相 口述 任娜 王莉萍 整理
斯意相,男,1924年生,奉化市舒家斯张村人。抗日战争以后,参加过宿北、孟良崮战役等战争。194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孟良崮中头部受伤了,1950年复员回乡。
◎摘自《烽火岁月中的回忆:浙江抗日战争口述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