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5月,解放军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在河北满城着手一项秘密的国防施工任务时,偶然发现被埋藏在坚硬岩石中长达2100多年的这座汉墓。在当时那种特别政治气候下,发掘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出土文物10633件,其中尤以“金缕玉衣”、“长信灯”和“错金博山炉”等为国内外所罕见。
■国防施工出惊险
1968年5月23日下午三时,当机电12班的战士们在一个距离孤山山顶30米处朝东地带打眼放炮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因为这次放炮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崩下来许多碎石头。战士们决定上前看个究竟。不料,走在最前面的一名战士,突然感到双脚还没站稳便失去了支撑,随即身体也随着刚刚崩起的碎土石渣猛然往下沉去,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整个人便已掉进了一个漆黑的山洞里。好在这名战士倒也胆大,他稳了稳心神后,便急忙朝透着微弱光亮的地方爬去。不一会儿,这名战士便看到班长正带领几名战士也爬进了洞里。当他们打着手电走进洞里之后,才发现地上散落着许多凌乱而腐朽的木料,以及许多造型奇特而古怪的铁器、陶器和青铜器等,这些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器物。好奇心促使他们顺着洞穴继续往里走去,没想到越往里面空间越大,而且地上散放着大大小小、样式古老而数不清的生活用具。这时,一个老兵说:“我们可能挖到古墓了!”经验丰富的班长应道:“对,这肯定是一座古墓,我们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随即,河北省有关部门一面秘密派出考古专家前往现场探察,一面向中央有关部门拍发加急电报。了解了古墓的基本情况后,专家们连夜赶回并向省领导作了汇报。随后,河北省又奉中央之命派专人前往北京,通过中央办公厅直接向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汇报。周总理立即责成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牵头,北京军区根据郭老的意见进行发掘。
■军事警戒下的神秘发掘
考古工作队于1968年6月27日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开始进驻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的陵山“军事禁区”。考古队员从洞口一进入古墓,就强烈地感觉到一阵阵阴冷而夹杂着腐烂气味的湿气扑面而来,而头顶上也不时地滴落下冰冷砸人的水滴。突然,队员们被一片闪动的亮光所吸引,走近跟前仔细观看,那竟是一组摆放得有些凌乱的金银器皿。其数量品种之多,令人眼花缭乱,而精湛巧妙的工艺,更让人叹为观止。穿过中心甬道,队员们来到了北耳房,那里面除了摆放着十几个高大的酒缸外,还有无数个小陶罐类的酒具。考古专家们知道这些都是墓主人的随葬品。那么,存放墓主棺椁的后室在哪呢?对此,考古队长王仲殊果断地说:“从中间找。”果然,当队员们穿过中间大厅后,终于在最里面的石壁上找到了一堵石门。经一番努力,巨大而笨重的石门竟灵便自如地被打开了,还没等队员们打开聚光灯,室内就闪射出一束束金黄色的光亮。在后室北侧巨大的石棺床上,当考古人员除去表层朽木灰烬等杂物时,偶然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于是,几名考古队员加快了清理工作的速度,可谁也没有想到,一件用金丝和闪亮青玉片连缀而成类似铠甲状的葬服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见状,人们都不由地“哎呀”一声,表示出异乎寻常的兴奋和惊喜。专家们根据“金缕玉衣”葬服规格,以及一件青铜器上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四年”字样的铭文,得知西汉中山十世国王中仅有第一代靖王刘胜在位时间超过30年,而初步断定满城古墓应为西汉第一代中山国国王刘胜之墓。
■郭沫若上山点新墓
7月22日上午10时许,郭老一行10余人在考古队专家的陪同下,依然从南耳室打通的那个洞口进入古墓。当郭老走进古墓的核心后室,对满地文物特别是“金缕玉衣”进行仔细查看后,竟然旁若无人兴奋地呼喊起来:“这是刘胜的墓!这是第一代中山靖王刘胜的墓穴!"
郭老依依不舍地走出古墓后,当王仲殊等人向他汇报说古墓北面山势地貌特征也很奇特时,这再次引起了郭老的兴奋。于是,郭老对刘胜墓地的方位、地形和周围环境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后,又信步向北走出了100多米,然后以十分肯定的口吻对考古队员说:“这里应该是刘胜妻子的墓地!”考古队员们大惑不解,于是郭老便向大家解说汉代有“同坟异葬”的习俗,并建议考古队继续发掘第二座汉墓。
8月13日下午,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第二座汉墓的发掘正式开始了。果如郭老所料,发掘人员在距离第一座汉墓墓道口平行往北120米处发现一个缺口,由此进入第二座汉墓。在二号墓的后室里,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一套比一号墓保存还要完整的“金缕玉衣”,而且还有装殓玉衣尸骨的镶玉漆棺。考古人员在二号墓后室里还发现了“长信宫灯”、朱雀铜灯和朱雀衔环杯等一大批珍贵文物,特别是在墓主的贴身随葬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窦绾”铜质印章,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明。同时,这枚印章不仅从另一方面佐证了一号墓墓主刘胜的身份,也印证了郭老关于二号墓墓主为刘胜之妻的推测。
来源: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