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核心提示
从1962年至今,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活了44年,那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
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周家庄去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余元,而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3255元。
虽然从统计数据上显示,这个“人民公社”仍具有着一定的活力。但乡党委书记雷宗奎仍觉得集体经济缺乏相应的积极性。
在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这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何去何从,依旧是个问题。
本报记者钱昊平 河北晋州报道
每天清晨6点,梁建中会站在队部的喇叭前,用手拍着话筒,通知:“今天请男的劳动力到东南拔萝卜苗,以下人员要去:建民、造顺、书纤……”
梁建中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自由劳动,“队里所有的劳动都要由我来组织、安排的。”他是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第四生产队的队长。
周家庄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其他地区早在24年前就已完成了分田到户的制度转换。惟独周家庄的土地、劳力依旧坚持着集体所有制。工分、口粮,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用语,在周家庄仍是社员们生活中的一部分。2005年的财政数字显示,周家乡的人民公社依旧表现出某些活力,其人均财政贡献名列全市第一。该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018元,高出了晋州市的农民人均收入。
雷宗奎还在寻找壮大集体经济的办法。他是周家庄党委书记。在他看来,集体经济还是有生命力的,“关键是要尽一切可能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不自由的工分制劳动
社员张顺说,队长让平整菜地,就不能到旁边的辣椒地摘辣椒,否则就要扣工分。
8月31日的傍晚,周家庄第四队的张顺(音)扛着大锄等在白菜地旁边,与几个同队社员正在聊天,等地里的妇女把白菜全部砍完,他就和其他几人平整菜地。
“在这里,自己不能选择,队长叫你干什么活就得干。”
张顺说,队长叫你平整菜地,你就不能到旁边的辣椒地摘辣椒,否则就要扣工分,他说也习惯了。“哪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而且这里对劳动的要求很细致。”张顺说,比如耕生地的要求是深度达到4寸,要平。这样耕完一亩,张顺才可得0.24个工。如果这块地离家较近,才得0.22个工。
周家庄一切劳动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看大门的,修拖拉机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
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单位劳动量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项工作所达到的要求也进行了具体规定。
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四队去年平均每个农业工值35.5元。社员张顺全年算下来出了340个工,纯收入11000多元。
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队长是生产队的权力枢纽,每年春天决定当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报了合作社一般也不会做大的修改。
“哪块地种什么都是我一个人去操心。”梁建中说:“队里有社员代表,也有劳动监督员,都由我来指定,一般会挑选劳动认真负责的人。”
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说,生产队长不是行政村村长,要履行很多行政职能,生产队长只是组织上挑选出一个管理能力强,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的人去当就行了,必须要有技术,懂得如何派活。
梁建中已连续当了22年的队长。周家庄共有10个队,由周家庄农工商合作社管理。合作社主任韩建明说:“这些队长都是20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
强留公社的雷金河
雷金河对这个人民公社起到了灵魂作用,因为他在1982年的坚持,公社才得以延续至今
周家庄细密工分的最初制定者是雷金河。直到在2001年去世前,他一直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也是在他的坚持下,这个公社才没有在1982年消失于全国的家庭承包制中。
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订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为此,雷金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成为典型被称作“冀中一杰”。
1978年,雷金河发现国家对棉花存在着巨大需求,他让全公社少种粮,多植棉。周家庄1980年的棉花产量比1978增加了4.8倍。在1979年底,周家庄不仅还清了文革时的18万元债务,集体还有161万元赢余。国家领导人再一次到周家庄来视察。
即使现在周家庄的社员对雷金河还带有着难解的感情。现在的党委书记雷宗奎是雷金河的孙子。他很清楚爷爷对集体经济的感情。
1982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周家庄也在昼夜讨论。
“大家都知道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是否要分地的时候,除了一两户之外,其他的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刘建中66岁,参加了当时的讨论大会。
但民意还是受到了各方的压力。据一名社员说,河北省在任命一名县委书记时,指派的任务就是要将周家庄的土地分掉,后来还是中央一领导点头“让再观察一下。”
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刘增玉多次与雷金河接触,听说雷金河还找到时任河北省长保证:“如果干一年,我们没有其他公社好,我们就将地分了。”这样,周家庄的人民公社才得以保存。坚持20余年的农民福利
如今在周家庄的社员可享受免费用水等10项农民福利
梁民志是周家庄的社员。他说,即使到现在还有不少人觉得集体经济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从1981年开始,周家庄的家家户户已免费使用上了自来水。次年,公社开始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如今这些福利政策还在执行。”梁民志说,他10岁的儿子现在上学还是免费的。“生活中很多事不用操心。”
即使劳动上的不自由,梁民志也发现有不少省心的地方。“在这里只管干活就行了,干什么都是队里统一安排。”梁民志说,种子、化肥、农药也是统一采购,不用自己花费。“
他看到周边分了地的村庄,农民还需要自己购置农机具,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跑。
提起周家庄,与该乡相邻的马于镇东四村的杜秋荣说:“他们那边在一起少废不少心,哪像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一年还挣不了多少钱。”今年45岁的杜秋荣,家里4口人,有近5亩地,一年可以种一季小麦,再种一季玉米。“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
但每亩的投入却不少,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租机器耕地、粉碎秸杆,每亩的开支在220元左右,5亩就是1100元,杜秋荣一年的净利润也就是1000多元。“虽然比周家庄自由,但却赚不了什么钱。”
周家庄的村镇建设还有一个统一的20年规划,从1982年到2002年,全乡的房屋全部改造完毕,每户的宅基地都是0.298亩,一厘不差,建筑整齐划一。
考虑到有些农民家中困难,即使只购买材料也会吃力,乡合作社便从公共积累资金中每年拿出50万元提供无息借贷。
梁民志家两层高的楼房建于1990年,当时只把建筑材料买了回去,乡合作社的建筑队给予免费施工。
“将来老了,每月还会有30元的生活补助。”梁民志觉得这些好处如果分了地可能就享受不到。
以工业支撑公社福利
周家庄的工业收入支撑着公社福利,也使得乡的财政收入全市排名第一
对于公社里的福利体系,雷宗奎知道,主要是靠着乡里的9家集体企业支撑着。2005年,周家庄的农业纯收入是2121万元。“而我们一家阀门厂的纯收入就达到2549万元。”
孟华就在阀门厂上班,“挣的也是工分,按劳分配,到年底分红。”
2005年阀门厂除了生产成本和提留公共积累之后,每工时的工值是2.6元,去年做了4300工时的孟华分到了1万余元,这是在工厂做工的平均收入。
“我们分配人数时,基本保证每家既有人在企业上班,也有人在地里种地,达到一种均衡。”周家庄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说。
目前,周家庄有9个企业,吸收了大约4000个劳动力,而参加农业人数是1400多人。但农业的人均分红不过六七千元。
生产一队的队长冯平均说,队长给社员分配任务时,会掌握大致平衡,这次给你分配了分值低的活,下次就会分配分值高的活,去年,该队社员全年累计出工数主要集中在230到250个之间。
“实际上,在我们这里没有很穷的人,也没有很富的户。”冯平均说。
雷宗奎说,目前周家庄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附加值低是雷宗奎一直所忧虑的,“不过整个工业状况还在发展。”
根据2005年市政府定下的税收任务,周家庄三年不变每年是949.6万,2005年实际完成了1447万,今年已经完成1600万,估计全年能完成2214万。
留给自由经济的出口
周家庄允许个体自由经济的发展,但必须交纳不等的公社公积金
在周家庄,还是有些人不愿意受集体经济的束缚。周洁就是其中一位。她是5队的社员,在乡里的“赛车玩具大世界”里做着小生意。每月也有千把元的收入。
与过去人民公社不一样,周家庄乡虽然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却不控制公民个人财产,到了年底就进行分配,更大的不同在于允许并支持私营经济的发展。
玩具大世界女老板的孩子今年5岁,等孩子6岁以后,她每年还要向队里交纳1000元的公积金。
这是乡合作社统一规定的,每个不参加农业或工业集体劳动的社员,每年必须要向合作社交纳一定数额的公积金,因为他们还享受公社的各种福利。
具体数额为男的每年交1500元,女的每年交1000元(有6岁以下的小孩者免交),56岁到64岁的男性和41岁到55岁的女性看成半劳力,公积金减交一半,男女超过半劳力岁数以上人员从事个体不用再交纳公积金。
在周家庄实行自由的流动政策,如果不想从事个体经营,经营者仍可以回到集体做工。
河北省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刘增玉在2001年曾调研发现,从1984年到2001年18年间,周家庄的非公经济在全乡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
目前,周家庄从事非公经济的人员占总人口的5%左右。去年非公经济纯收入863万元。
非公经济的增长,虽然没有增加集体收入,但无疑提高了社员的生活水平,而且实行自由的流动政策,也让社员没觉得集体是对他们的一种禁锢。这为新一代年轻人打开了生活空间。同时也让人民公社多了一个存在下去的理由。
31岁的彭勤家现在县城里开出租车,他从高中一毕业就没有在集体里劳动。原因很简单,希望能够自由一点。
还在上学期间,有一次代姐姐下地,完工时,他放推车没有和别人的放齐,遭到了队长一阵怒斥。
“我当时就很看不惯队长,觉得他态度太凶了。”彭勤家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他看来,每年向队里交1500元公积金,买到的是自在。公社酝酿最后的突破
乡党委书记雷宗奎意识到生产缺乏积极性,工业过于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等集体经济的局限性,他酝酿最后的突破
对于这个人民公社还能存活多久,雷宗奎也说不清。他只是觉得,集体经济确实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从合作社层面,雷宗奎开始探索提高社员积极性的办法,葡萄园、果园已经实行集体承包制度,超产有奖。
四队的160亩葡萄园从2004年开始承包给30人管理,队里跟他们约定,葡萄园要确保每年的收入达到20万元,每少35元,30人集体扣工一个,每超40元,30人集体奖励一个工。去年最终超出了1000多元。
周家庄的体制能否延续?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增玉觉得从目前的现状看是可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
“周家庄的制度得以延续,是很多历史因素促成的。”刘增玉说,那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产物,也不具有普遍性。
目前,周家庄以阀门厂为龙头的9个集体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乡党委书记雷宗奎这几年也在思考上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
“但要取得突破是很难的。”雷宗奎说,现在主要的精力是提升阀门厂生产的阀门档次,提高技术含量。
另一个让他思考的问题是,随着工业人口的增加,慢慢地已经开始影响到农业生产,他的一个设想是提高农业机械化,再到外面聘一部分劳力。
(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