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新华网:城市为何出现“野人部落”?

[日期:2006-09-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新华网辽宁频道9月15日消息(记者魏运亨) 8月底,一支所谓保持原始母氏社会特征的“野人” 部落,到沈阳点击查看沈阳及更多城市天气预报市某风景开发区“安家落户”。引进这个项目的人声称:这是“野人”部落“千百年来向文明社会迈出的第一步”;也有人质疑:这是拿原始部落的“习俗” 作“卖点”,赚取游客眼球和钱财。

表演“很刺激”

向沈阳市引进该项目的有关人士称:“所谓‘野人’,不过是一种‘爱称’而已,因为这些人威武有力,而且保留了原始的生活习惯。‘野人’绝不是说他们野蛮,相反,他们不仅温顺善良,还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

据“惟一”能同这些“野人”交流的陈姓男子向媒体介绍,此次到沈阳棋盘山神秘谷长期表演的是一个只有76人的小部落,此前,他们一直生活在西南边陲的中缅、中越边境深山老林中。千百年来封闭的生活,使得他们目前还停留在由“阿雅”(即奶奶)一人做主的母系社会。族人至今还保留着走婚等习俗。

“野人”部落在沈阳开张表演的第一天,游客看到了什么?地方媒体的记者有如下描述:

“这些‘野人’,无一例外都是皮肤黝黑,牙齿雪白,身材相对矮小但十分健壮。脸上涂着黑黄白三色油彩,四肢有原始图腾的刺青。 而他们的衣服通常都是简单的几片布包裹着身体,男人半裸。

“在野人谷的第一个关口,游客们看到一个脸上涂满黑灰的男性‘野人’,拎着一只母鸡,张嘴一咬便把母鸡的喉咙咬破,然后,仰起脖子将喷出的鸡血喝个精光。 ‘野人’还抓起一只青蛙,囫囵地吞进肚子,而现场的游客几乎全吓跑了。”

“旁边一棵大树下,一个小‘野人’在树根的土壤里挖出一条白虫子,抖了抖土,就吃了。”

除了凶残的“吃相”,这些“野人”的身体承受能力惊人。在部落的中心广场,一名“野人”小伙子,赤脚爬上了一座13层的刀山——一个用13对钢刀搭成的梯子。两名观众不信是真的钢刀,用两条红绸子往刀刃上一蹭,绸布应声而裂。

另外一名年岁相仿的“野人”抽出一根烧得通红的原木,同样赤脚把原木的火苗踩灭,木炭都踩成了灰。

两名“野人”较上了劲,一个从火堆里掏出一块烧红的钢板,伸出舌头就是一阵猛舔,每舔一下就“刺啦”一声,冒出一阵白烟。为了验证不是作弊,“野人”还拎出一双塑料拖鞋,往钢板上一搭,拖鞋就烫化了一半。

通过这些表演,游客会觉得民风淳朴吗?有真善美的感受吗?

几位游客面对着电视台的摄像机直白:“挺吓人的、挺刺激的……”

谁来保障“野人部落”利益?

其实,“野人”部落进城表演,沈阳并不是第一家,始作俑者,已难以考证。但据记者调查,起码海南、江西早已有了。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对该省部分旅游景点调查发现,仅东线高速公路沿线6个市县就开发了7个所谓“野人部落”。另外,在江西省庐山区国家森林公园马祖山,也有那么一群皮肤黝黑的“野人部落”给游客表演节目。

在这些景点表演节目的“野人”,真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兄弟吗?由于言语不通,记者也无法知晓。但据海南省“最后的部落”工作人员透露,有些“野人” 确切说是“土人”,原先生活在海南的五指山,过着“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式的原始生活,后来,他们被那些颇有商业头脑的“现代文明人”发现,并“迁移”过来。海南某旅游景点黄姓女老板称,她聘用的50多个“野人”,来自西南边境上的边民。

这些“野人”的收入怎么样?他们进入“文明社会” 后生活适应吗?应当享有的教育、卫生以及其他种种权益有保障吗?记者从沈阳这处景点了解到,为了让这些“野人”长久安家,他们除了要营造出一处原始部落环境外,更要顾及沈阳冬季与南方热带丛林的气候差异。最后设计出一种外形和原始茅草房一样,但是底座预先安置“地热” 供暖系统的房子。但是,“野人”部落里的小孩子,能否享受到义务教育的问题,恐怕就没有人考虑了。

游览“野人”部落,沈阳的门票为70元。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兄弟是否受益了呢?据业内人士披露,这些旅游景点大多以巨额回扣拉旅行团队游客。虽然门票昂贵,但景点只实收10元甚至5元。据记者了解,这些以表演“野性十足”项目为特色的人,进城后,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几不管”的状态,雇佣他们的老板视其所表演的节目,支付工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在继续

有消息称,海南对“野人”遍岛已亮起了“红牌”。一位副省长明确表态:那些“野人谷”既不能给海南带来经济效益,又极大地损害了海南的旅游形象,要取缔!

同时,海南出台政策,坚决制止导游把游客带到有 “野人”的地方去,一经发现,将取消导游的导游证,同时,吊销送游客的旅游车的营运资格。

北方似乎总是在拾南方的“牙慧”。海南打击的,沈阳倒拣来当宝。

沈阳一位在建筑企业当领班的黄先生认为,“野人部落”进城,不但让游客看到他们独特的习俗,更让这些人一下子从刀耕火种社会进入到现代文明社会,会让他们大开眼界。

沈阳师范大学一位姓姜的女硕士生也觉得,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野人部落”表演能给游人带来刺激,本身也有效益,无可厚非。

不少人对此却不以为然。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强调,我们要弘扬要保护的民俗应当是健康的。具有民族风情的礼仪要保护,但杀人酷刑则不在保护之列;中华医药要保护,但裹脚缠足、三寸金莲则不在保护之列。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张佳生说,少数民族兄弟走出深山,感受现代文明,是一件好事,但让他们表演吃青蛙、吞虫子之类的把戏,就另当别论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起来争论还要继续下去。不管怎样,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措施,保护这些进城的“野人部落”的合法权益。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温家宝身着印有北京奥运标志服装锻炼(组图)
下一篇:新京报:公家的会风实在要改改了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