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28岁的赵喜(右三)和小同学一起上课。本报实习生 王宙 摄
饱受不识字之苦 决定重新上学
本报讯 (记者张灵)“同学们,我们请赵喜同学把这个拼音朗读一下。”昨天,在朝阳区京华学校一年级(1)班课堂上,28岁的赵喜走上讲台带领大家朗读。一个月前为重新学习识字,赵喜来到女儿就读的小学,当上了一名小学生。如今,她已能工整地写出名字。
赵喜说,重读小学是因饱受不识字的苦。她小时只上过一个月的学,连名字都写不好。因不会写字,丢了几次工作。一次面试时,对方一句“能看得懂报纸吗”让她羞愧地跑回家,“这件事后,我决定上学,让自己识字,能看懂报纸”。
去年底,赵喜向京华学校校长于鑫涛说出了想读书的愿望。“开始,我还以为是个玩笑。”于校长说,赵喜的精神感动了她,于是建议赵喜新学年再来。
今年8月1日,京华小学开学,赵喜和女儿一起背着书包迈进了校门。在一年级(1)班,赵喜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排。
初进学校,身边坐着比自己女儿还小的同学,赵喜觉得很不自在。同学也像看“怪物”似的打量着这个大同学,并都叫她“阿姨”。在班里,赵喜总是一个人读书,课间就拿着课本温习。
赵喜的女儿朱欣丹就在隔壁的三年级(1)班,因为妈妈的事,她哭过好几次。“同学老嘲笑我,说你妈妈怎么才读一年级,丢不丢人呀?”一提这事,小欣丹就很委屈。
小欣丹说,自己向妈妈哭闹过,求妈妈不要到学校上学了。后来还是于校长在班会上讲述了赵喜因为没有知识重新回到课堂的故事,孩子此后再也没有嘲笑小欣丹。
对于赵喜的做法,家长唐女士说,自己也受过没有知识的苦,理解赵喜重新读书的做法。她也打算跟家人商量,报个技能培训班。
在京华学校读了一个月,每天赵喜都要4点起床干活,然后给女儿做早饭,两人再一起去学校上课。在这一个月里,赵喜从来没有旷课、早退,并且能按时完成作业。
朱欣丹说:“妈妈比自己学习更刻苦。”一年级要从拼音学起,由于有口音,赵喜总发不好拼音的二声。为此,赵喜下课后反复练习,回家后还让女儿当小老师。
赵喜说,尽管没有基础,学习字母时很吃力,总记不住字母,但这没有影响她学习的决心。“学会拼音后,还要学认字,学得越多就越觉得还有好多东西要掌握。”赵喜说。
■对话赵喜
希望能看懂报纸
记者:以前有没有想过重新读书?
赵喜:小时候家境不好,读过一段时间,但很短,连拼音都不会。从广东打工回老家后想再读书,可没有合适的学校接受,就放弃了。后来结婚,生孩子,读书的事就耽误了。
记者:为什么读书的决心这么大?
赵喜:我们家其他人都识字,我因为不识字平时跟他们说不上话,他们说什么我都不懂。我就找校长打听,她要是愿意接收,我就去读。
记者:当时觉得好开口吗?
赵喜:一开始不好意思,但为了能认识几个字也要说出来。
记者:跟比女儿还小的同学在一起适应吗?其他家长怎么看?
赵喜:刚开始,同学一看我,我就脸红,现在已经适应了。跟同学家长基本没有聊过,放了学我就背书包走了。
记者:听说女儿因为你读书的事哭过?
赵喜:是,丈夫也不支持,我当时心里酸溜溜的。姑娘要是再不支持我,我就没有多大希望了。后来校长做了工作,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记者: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
赵喜:回到家我都是干家务活。学习时间基本都是在学校,下课的时间也在看书和写字。
记者:每天4点起床干活,还要来上课,觉得辛苦吗?
赵喜:为了上学辛苦一点也不觉得。
记者:会一直读下去吗?
赵喜:要是家里支持就读,能读到初中就行。最好能把报纸看懂。其他的没细想,走一步算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