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方华 图/马中欣/左小朵

“香格里拉” 是一个美丽的名字。在英语里它代表“遥远而迷人的地方”。在法语中的意思是“人间仙境”。西班牙语为“天堂”。而汉语则解释为“世外桃源”。 云南迪庆最早说:香格里拉就在中甸。紧接着怒江、丽江等地争相说,真正的香格里拉在他们那里;而后四川又爆出一则消息,最后的香格里拉在稻城。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香格里拉?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是否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样,只是一种理想的世界?如果有,那么真正的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
正当中国各地为此争论不休之时,原本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却在临近的印度拉达克地区得到了证实:“真正的香格里拉在印度拉达克地区!”今年10月底,环球旅行探险家马中欣发布了自己用10年时间
天堂里的拉达克
位于印度北部,中国

斯里纳加(Srinagar)历来就以湖光山色著称,拉达克以列城(Leh)为中心,在文化方面很像西藏,什么都像,一声“扎西得勒”也有人能听懂,历史上也的确是土蕃王朝的一部分;斯里纳加的特点是湖,建在水上的船屋更是闻名于世。
拉达克在50万平方公里的高山环抱之中,有一条据说是5000年前喜马拉雅山中一位大师开辟出来的小径,经由这条小径步行30天即可进入西藏阿里地区。
据说,沿着这条小径的深山幽谷之中,存在着几个与世无争的快乐小村,我们叫它“世外桃源”,
1975年才对外开放的拉达克地区的确有世外桃源的感觉,北有喀拉昆仑山脉作为屏障,东临西藏高原,西边和南边与喜马拉雅山脉接壤,海拔3500米的首府列城是拉达克最低的地方。几千年来仅靠数条“小径”在夏季的两个月接触“外界”,而这外界同样是荒凉无人的中国新疆、西藏和克什米尔的高山与雪原。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人有机会保持着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平和、尊严,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克什米尔,也只有在列城很少看得到军人。
在历史上,拉达克曾经是丝绸之路的商人聚集地。列城山头上耸立的宫殿遗址,据说是布达拉宫建造时的模仿对象。列城不大,徒步穿越也就40分钟,但闲逛小布达拉的小巷花去你在列城的大部分时间。
每天清晨,寺里的歌声把人叫醒,这时的列城是驴子的天下,没人管,就看见它们三五成堆到处转,一会等神牛“上班”,驴就不知去向。接下来当地人也要起来了,第一件事除了去磕头,就是打水,看来列城还没有公共供水系统,水是依靠公用水龙头和送水车来解决的。
早上打水是第一道风景线,各种容器排列整齐,好像还有专人负责,拥挤但并不混乱,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站在公共水龙头前看一个姑娘打水,耳边传来清真寺祈祷的歌声,感觉真好。第二天起一大早又去等她,运气不错再看了一遍,如果有时间再去等一天的话,姑娘的哥哥大概就要找你谈谈了。
列城附近有不少村庄可以转转,这些村几乎是一个长相:最高是喇嘛庙,下面一圈圈的西藏式
列城的生活水平不高,物价也很便宜,房矮车破,但那里的学生穿得都不错,有统一校服,也有西装革履的。不大的城市里时不时看到漂亮的校车穿行……
世界公认的香格里拉
1933年,英国作家希尔顿·詹姆斯写下《消失的地平线》一书,用他优美的文笔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东方中国的桃花源,一个充满梦幻充满诗情充满牧歌的田园——香格里拉。半个多世纪,许许多多的外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大西南,寻找消失在地平线上的香格里拉。究竟哪里是人间桃源?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

1983年,马中欣第一次沿印度旅游进入拉达克地区,发现当地的地名中一些带有[La]的后缀,如祖吉拉(Fotu-La)、佛土拉(Zuji-La)、康当拉(Kongdun-La)。1991年,马中欣再次进入列城,但没得到新的收获。
2004年,马中欣第三次进入列城时,意外地得到了一张拉达克地区的细部地图,发现该地区竟有100多个地名都带[La]的后缀,其中最令他兴奋的还是,地图上的(Shangri-La)这一名词,翻译为汉语就是“香格里拉”的意思。更为碰巧的是,老马在列城发现一家历史久远的商店,其名称叫“Losthonjon”,中文意思就是“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所提到的喀拉昆仑山脉应该在拉达克地区,喀拉昆仑山位于新疆与西藏交界的地方,属于中国的西北方向。而争相标榜自己是真正香格里拉的云南中甸、四川稻城等地均在西南方。书中结局部分,主角回忆从曼谷坐飞机西去北方寻找香格里拉时,四人坐的小飞机就根本不可能从巴基斯坦飞到云南,根据当时的航线,真正到达的应该是印度。

拉达克与世隔绝,距离文明太远,没有空气、噪音的污染,没有犯罪。那里有清澈的雪水,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还有各种食物和水果,清净,与世无争,固然是美丽的,浪漫的,奇特的。1996年,马中欣专程去了云南中甸。发现中甸就一个很大的喇嘛寺庙、湖、大片的草坪、幽深的山谷,当然地理条件还是有50%与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有相似之处,但中甸的城区则带有喧闹、杂乱,没有宁静、原始之感,尘俗色彩过分浓厚。马中欣说,在拉达克地区,至少能找到90%的景观和习俗与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相似。
拉达克地区的旅馆、饭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藏族别墅造型,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色彩,很有香格里拉的味道。而中甸就表现得非常汉化,包括歌舞都不够自然与原始,而拉达克则基本上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
中甸的地理特征并不明显,难怪在中国一下子就冒出了六七个地方自称香格里拉,这其实是中甸最初影响的结果,因为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如中甸的原形。而拉达克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其山谷、水色、风貌、民俗都是无法复制的。
很多人问马中欣,“拉达克”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奇特?它在哪里?马的回答很简单:“拉达克是世界公认的香格里拉。”
中国仍在继续着香格里拉的“口水仗”
1997年9月,

当人们纷纷涌入中甸的“香格里拉”后,怒江州又声称真正的香格里拉在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地处滇藏交界处、汹涌奔腾的怒江大峡深处的丙中洛,境内层峦叠嶂、江河纵横,大大小小的雪峰绵亘,一片冰雪世界。一座
香格里拉真的是在怒江州的丙中吗?
丽江地区却有不同的看法,并宣称香格里拉就在丽江,且找到足以说服人们的有力佐证。理由是被西方学者誉为“纳西学之父”的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人类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旅居丽江长达27年之久,以毕生精力研究纳西族的东区文化,丽江的文化、地理、动植物,且写成巨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书中用较多篇幅记录了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
而且称丽江的“香格里拉”比中甸和怒江地区更像希尔顿笔下的“蓝月亮的山谷”,蓝蓝的湖泊,宽阔的草甸和喇嘛庙。这里的雄古村还有参差错落的农舍,葱茏的翠竹,成荫的栎李,一派田园景色。在雄古村中还保存有清代光绪三十四年的石碑一方,上面“香各(格)里拉”的字迹仍十分清晰,足以说明香格里拉在丽江。丽江境内的玉龙雪山,巍巍雪峰绵绵35公里,积雪终年不化。雪山中的峡、湖泊、草甸、雪峰,无一不流露出“香格里拉”的风采。
就在各地争炒香格里拉时,最近,四川的稻城县又爆出一则消息,最后的香格里拉在稻城。据称,这里的雪峰、峡谷、草原、湖泊、寺庙,还有恬静的村庄更像希尔顿笔下的人间桃源。位于稻城境内蒙古自治区“雪域神峰”小贡嘎雪山,直插蓝天。主峰“仙乃日”,意为
据说峰名都是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所封。三座终年冰皑皑的雪峰,一尘不染,那样恬静、那样慑人心魄。雪峰上交错着条条冰川,雪峰中生长着繁茂的森林,雪峰下滋长着肥美的草原。在萨内日和央迈勇两座雪峰之间,还有一个闪烁七彩光韵,色泽变幻无穷的美丽湖泊,剔透清澈如同翡翠,又像夜空中一弯月牙儿镶嵌在雪峰之间,旖旎的湖光山色,令人宛若置身于仙境。除此之外,还有那村庄里和平相处的人们,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多像世外桃源,稻城境内的“香格里拉”,是一处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圣地。
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