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各地出现的大量“怪肉”

[日期:2006-11-28] 来源:  作者: [字体: ]

在肇庆市七星岩太阳岛上,最近展示了一块在东北发现并培养的奇异“怪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块“怪肉”就是传说中的“肉灵芝”、“太岁”,学名“特大型罕见粘菌复合体”,是首次在广东展示。
  记者看到,这块仍在缓慢生长的肉灵芝重约150公斤,被浸泡在一个八角玻璃器皿中,像一块汁液欲滴的“肥肉”。玻璃上有很多水气,都是肉灵芝呼吸时产生的。
  据称,“怪肉”在我国神话史书《山海经》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相传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就是寻找这一长生不老“仙药”。
  国内有专家认为,肉灵芝为活的生物体,它以细菌、酵母菌、霉孢子等其它微生物为食,肌体含50%蛋白质与核酸,以及酵母菌和霉菌等。

 

  
生长在营养液中的“怪肉”。
2000年4月8日 20:20 北京晚报
  本报西安专讯8年前,陕西周至农民在渭河发现并轰动一时的“不明生物体”,而今已确认是《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奇珍异宝“肉灵芝”。5日,“肉灵芝”在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旅游博览会上刚一现身,大家都争睹古时所谓“太岁 ”的真面目。此物上面角质层呈深褐色,下面肌体颜色纯白,有明显分层。据了解,它不发臭腐烂,也冻不死,能自生自长,目前体长66厘米、宽60厘米、厚38厘米、周长200厘米,特别是体重已由发现时的23.5公斤增加到现在的75公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酵母菌和霉菌。(张琦王培龙)


  
2001年4月27日,一枚巨大的“肉灵芝”在京城大观园首次与北京人见面。
  记者在大观园缀锦楼上见到了这枚8年前就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不明生物体”。只见它形状极像一枚大灵芝,在水中呈漂浮状态,露出水面的部分为褐色,质地较硬。水下部分颜色纯白,手感润滑,有明显分层。经测量,这枚“肉灵芝”体长66厘米,宽60厘米,厚38厘米,周长200厘米,重达80多公斤。
    据它的主人樊新年介绍,这枚“肉灵芝”是1992年陕西周至农民杜战盟发现的,当时只有23.5公斤。将其放入普通的自来水中,它长势良好,而且在太阳暴晒下也不发臭腐烂,在结冰的水缸中也没被冻死,生命力极强。8年间,全国多位专家教授对这个“不明生物体”进行了研究考证,证实,它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具有呼吸功能,是一种“特大型粘菌复合体”,极有可能就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肉灵芝”,具有轻身不老的特殊功效。这种肉团曾以“视肉”、“聚肉”、“太岁”、“肉芝”等名称出现在《山海经》、《红楼梦》等书中。“肉灵芝”的分子式现已被专家破译,但更深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李学梅)




  
2004年4月14日,眉县马家镇祁家村村民祁力平和哥哥祁红建在村后挖土时,挖出一个酷似女性体形的软体“怪物”,经本报独家报道后,引起了众多专家教授的关注,纷纷给本报编辑部或记者打来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华中理工大一位生物学教授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以前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这种东西,但就数这次在眉县挖出的样子怪,有点像阴阳结合之类的菌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李麦霞看到报道后,和一些同行仔细观察了网上刊登的怪物照片,初步断定这是肉灵芝。据李教授介绍,肉灵芝是连菌的复合体,它具有原生物、菌类、植物、动物的特点。肉灵芝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是一种营养性极高的食物。根据这一肉灵芝的长度,它在土中生长已有2年以上的时间。至于它的形状,是由于土质的硬度不一造成的。李教授还说,她见过各种形状的肉灵芝,但是像这一有趣的形状,还是第一次见到,确实稀罕。截至发稿时,咨询“怪物”的电话记者就已经接了87个。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去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浮柴,
  采访 吴凤莲:我们这没有柴火烧,只要河里一发水,河里就从山里飘下来树枝,我们就到河里去捞柴火烧。
  上午9时许,他们突然看见湍急的河水中有一大块黑乎乎的东西,儿子杜战盟跳入齐腰深的水中一把抱住此物,将其拖到岸边,将它放在沙滩上仔细察看和触摸。
2003-8-26,江宁区横溪镇新扬村陈的农家得来一块“肉灵芝”。据陈家老人讲,半个月前东北一个朋友得知她媳妇有胃病,特意给她送来的。“肉灵芝”拿来时只有碗口大,她每天将它浸泡在茶叶水加白糖的水中,经过半个月的饲养,“肉灵芝”已长到脸盆大小,重有3斤多、5厘米厚。




  
南京“肉灵芝”现身农民家


  
据资料显示,一九九二年陕西周至县农民杜战盟首先发现肉灵芝,当时称为“不明生物体”、“怪肉”,为中国内地各媒体所关注。经生物科学家数年历史考证和科学探究,证实“怪肉”是神话史书《山海经》及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视肉”、“聚肉”、“封”、“太岁”、“肉灵芝”,现代医学将其取名为“大型粘菌复合体”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济南趵突泉再现“云雾润蒸”景观
下一篇:壮汉就这样倒下--天目2006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