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图文:天津一市民12年收藏千余个月饼模子

[日期:2008-09-06]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滨 [字体: ]

王先生展示收藏的月饼模。 高山 摄
王先生展示收藏的月饼模。 高山 摄

     人民网·天津视窗9月5日电:好家伙,墙上挂着、地下摆着、橱柜里“供”着,千余个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的月饼模子,有方的、椭圆的、莲花形的、桃形的,还有不少带把的。最大的能扣出直径近半米的大月饼,最小的托在掌中也就拇指大小。从明清时期到建国初期,从北方到南方,从农村到城市应有尽有。这可不是月饼厂,也不是饼模展览馆,而是本市收藏爱好者王来华的家。

    160元“捡漏”买来明代珍品

     家住华苑小区的王来华,今年50岁,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他自幼喜欢木雕,后来逐渐把兴趣转移到了月饼模子上。1996年至今的12年里,他悉心收藏了千余块饼模,成为世界上收藏饼模最多的人。每个收藏家都有自己的“捡漏”故事,王来华也不例外。他收藏的年代最早的要数一个明代的月饼模子,那是在北京潘家园的偶得,他说:“当时这模子油乎乎、脏兮兮的,摊主觉得这破木块又脏又旧,160元卖给我赚了。而我回家洗干净后,发现模子上刻有‘大明万历年制’的字样。”

    从饼模上看中秋文化渊源

     王来华说,今年将中秋节首次列为国家法定节日,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浓郁的文化味,而饼模正是中秋文化的载体。“福”、“德”、“和”是出现在月饼模上较多的文字,福禄寿喜、和谐喜庆、合家团圆、月圆中秋等,是饼模经久不衰的主题,而龙、麒麟、蝙蝠等瑞兽及梅兰竹菊等花草,则是图案的主角。同时,月饼模上还少不了一圈规则形状的花边,常见的有“缠枝花”等。“开始就是喜欢,玩儿呗,后来越收藏越过瘾,现在觉得收藏饼模是在收藏中秋文化,是在凝聚历史。”王来华感慨地说着。饼模反映时代变迁,也雕刻着太多历史烙印。比如,辛亥革命时期上面多有“共和”字样,上世纪五十年代,模子上多有“人民公社好”等字样。王来华说,我不仅要继续整理和保存这些宝贝,还要写本关于月饼模子和中秋文化的专著。(刘滨)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各国钱币上五花八门的错误
下一篇:最值得收藏的钻表精品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