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记者走进福州白马路上一座简陋、破旧的老木屋,叩开二楼一间小屋的门,一位老人将记者迎进门。
屋内光线昏暗,除了一张床和一张旧书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桌上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电扇呼呼响着,是小屋里唯一一件电器。主人的生活无疑简单而清贫。
然而,当老人打开那本由其编著、汇集了从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269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发行的4255枚邮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时,记者不禁惊叹,老人拥有的是怎样一笔财富啊!
这位老人就是80岁高龄的江孝铿。
从小热爱邮票 挫折不言退却
“我9岁时就对集邮感兴趣。”江孝铿打开话匣,谈起自己和邮票的故事。
父母早亡,江孝铿自小住在舅舅家,舅舅是闽侯桐口镇一家中药店兼邮政代办所的店主。当时,闽侯有很多人到海外谋生,常有人寄信回来,信封上花花绿绿的邮票让江孝铿着迷,从此喜欢上集邮。
读初中时,一个要好的同学,送给他200多枚清末民初的邮票,江孝铿把这些邮票当成宝贝,走到哪带到哪。抗日战争时,江孝铿跟随学校迁往闽北山区,途中随身携带的邮票被偷了个精光,他失声痛哭。
新中国成立后,江孝铿重新开始集邮。有人告诉他福州中亭街小桥头有家私人邮票店,从此江孝铿成了那里的常客。这样,他又集了数百枚珍邮。可惜,没多久,这些邮票又一次被偷了,江孝铿伤心欲绝。
一次次打击没有改变江孝铿对集邮的痴迷。1952年,江孝铿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教师。凭借微薄的收入,他开始了第三次集邮。这次,他不再什么邮票都要,而是专门订阅了集邮杂志,有选择地集邮。他选定了人物、花卉、体育等10多个专题。
那时,福州黄巷口有个邮市,聚集了许多交换邮票的人。由于只能私下换,不能买卖。所以,他在买邮票时总多买几套,多余的用作交换。就是在“文革”期间,黄巷口邮友绝迹时,他仍偷偷到邮友家互换邮票。
克服重重困难 收集奥运邮票
改革开放后,集邮方便了很多,邮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想集好众多专题的邮票,资金不足,精力也不够。渐渐地,江孝铿把集邮方向定在奥运专题上。
1982年,江孝铿听说在香港有个福州人收集了1000多枚奥运邮票,就拿出自己最珍贵的一些邮票跟他换。这是江孝铿奥运邮票的原始积累。他收集奥运邮票有三大原则:主办国发行的一定不能漏;体育强国发行的一定不能漏;尽量把世界各国发行的奥运邮票收集齐全。
世界这么大、国家这么多,收集奥运邮票的难度可想而知。找朋友、托熟人、订邮刊……能用的方法江孝铿都用上。
“光是邮刊,我就订了1000多份,特别订购了美国出版的《斯科特》邮票目录,这是世界权威的集邮指南,从这个目录上去找自己要收集的邮票,单是这个目录,就买了6本,花了3000多元。”
江孝铿对邮票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1896年希腊奥运会纪念邮票很难收集,2002年,他花3万多元人民币终于在香港买到了,但因邮票发黄、品相不好,他硬是将其退了回去,然后,又花了一笔钱到其他国家去买。
有些邮票,有钱也很难买到,但江孝铿从不轻言放弃。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缅甸发行了一套3枚奥运邮票,很不容易买到。我寄了200封求购信,费了很大劲,最后总算在德国买到了。邮票本身的价格不高,只几十元人民币,但我寄出的那些求购信就花了1000多元人民币。”
为了集齐奥运邮票,江孝铿花费了所有积蓄,还把以前收集的其他专题邮票拿去交换。江孝铿说,算价值,那些被交换出去的邮票今日能值上千万。
出版奥运邮集 做有意义的事
“人生在世,应该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江孝铿说的特别有意义的事,就是要为自己集的奥运邮票出一本书,为北京奥运会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1993年,为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江孝铿决定出一本《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收集到的163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2260枚奥运会邮票结集成册,让人们了解百年奥运史。这本邮票集最终由福州市科普服务部投资,厦门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7月出版发行。书中用中英文介绍了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参赛国、运动员人数、金牌总数、奥运新闻等。邮票集获得全国邮展文献银奖,1996年又在美国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国际邮展上获文献类铜奖。
2001年,一个举国振奋的好消息传来——北京申奥成功了!这让江孝铿激动不已,为祝贺北京申奥成功,他决定再版《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为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奉上一部更完整更全面的奥运邮集。2002年10月,邮票集再版。
2005年,江孝铿集齐了全世界269个国家和地区的邮票,共计4255枚。他开始查阅资料,撰写文稿,准备重新编写《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每天都要熬夜到12点以后。
2006年夏,《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第三版出版前,江孝铿萌生一个大胆的设想:请萨马兰奇为这本奥运邮集题字。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给萨马兰奇寄出了一封信。2006年10月底,一封来自瑞士洛桑的回信寄到了他家。
出乎意料的是,萨马兰奇竟欣然为这部新邮集写了序:“我要称赞江孝铿出版新版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的创举……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和发扬了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的知识。”
萨马兰奇的回信给了江孝铿莫大的鼓舞。2007年6月,新版《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正式出版发行。新版邮票集加入了29届北京奥运会的各类邮票,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发行的北京申奥徽志三联张,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中国与雅典联合发行的以北京天坛祈年殿和雅典帕提农神庙为图案的一套2张邮票,再到2005年发行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吉祥物的邮票等,都收录其中。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朝鲜发行的一组庆祝邮票也没有错过。
有专家评说,《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堪称一部“百年奥运简史”,是邮票形式的奥林匹克百科全书,是迄今为止,同类书中邮票收集最全、收集难度最大的一部,极具国际性、权威性、实用性和收藏性。在北京举办的2007年第十三届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上,该书获得邮票文献类的最高奖——镀金奖。
债务不算什么 邮票就是生命
江孝铿说,为了收集奥运邮票究竟花费多少金钱已经数不清了,为了出版《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集》,他至今还背着30多万元债务。
有人劝他将收集的邮票卖掉一些,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不必像现在这么辛苦。对此,江孝铿很生气,因为在他心里,这些邮票,是他全部的心血,比生命还重要。他说,自己不在乎物质的享受,在精神世界里,他很富足。
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有两个愿望,一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在即,他祝愿中国选手能取得最好的成绩;二是希望能为他的书找些出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他的书。 (记者 陈丹 实习生 张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