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上邮票
70年代末,我正上初中,那时功课不重,考试也不多,因此,全楼的小孩儿,一放学就成群结队地在楼下玩。
有时,跟大伙玩完了回家,走到单元门口,会巧遇送信的邮递员。他骑着绿色的28凤凰自行车,总会将一摞单元的信交给我,顺手帮他放进信箱。
我发现,每个信封上,都有一枚图案各异,色彩斑斓的小邮票。有次,有封信是我家的,于是回家将那枚小邮票剪了下来,夹在一本书里。
后来,我有时干脆在单元门口等邮递员,除了拿自己家的信外,还将其他的信统统送上门。将信交给邻居的时候,就问,能不能给我上面的那枚邮票。
通常,开门的邻里看到这么个“学雷锋做好事”的小孩儿,再看看那没什么用的邮票,都会欣然剪下或者干脆撕下邮票给我。然后,我就高高兴兴地拿着每日的收获回家,将它们一一地夹在书里,每页两三枚。慢慢地,我收集的邮票多了起来。
有一天心血来潮,拿出来跟父亲显呗。父亲一看,呦,那小小的方寸之间,如此地曼妙美丽,如此地变幻多端,一下子,也爱上了。
2. 痴迷集邮
有了父亲的加盟,我的集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个飞跃。
先是父亲看到,众多的邮票虽好看,但粘在被撕烂的信封上,颇有碍观瞻。于是,我俩研究,怎能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将邮票取下。父亲说,邮票是用胶水粘的,所以,泡在水里应该可以使之脱落。于是,我俩拿个脸盆来试验。
不久,邮票和信封都湿透了,用手指轻轻一搓,票和封就分家了。我俩高兴地将邮票背面的胶水洗净,拿出晾在玻璃上等它干。几个小时过去,一看,糟了。小邮票硬邦邦,皱巴巴地翘在玻璃上。怎么也弄不平了。
于是,我们再把邮票泡进水里,重新打湿。父亲开始动脑子说,要想办法把邮票上的水吸干。于是,父亲拿来了一张旧报纸。将邮票夹在两页之间,用手在外边来回搓。很快报纸湿透了,再换一张新的。就这么一直搓,一直搓,直到小邮票被完全搓干了。
呵,拿出来一看,又干爽,又平整,又亮丽,我俩简直心花怒放。这方法我们一直沿用了多年,至今我都不明白,这法儿到底是父亲发明的,还是父亲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反正,对于我这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来说,这简直是天助我也。
有了越来越多品相良好的邮票了,父亲开始每个周末带我去王府井的集邮总公司,买邮票,集邮本,小镊子等集邮工具,并且将我们多余的邮票与人交换。我们以飞快的速度,增加着我们的藏品,喜悦也与日俱增。
随着我们购买邮票的花费增加,开始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她一边帮助我们跟周围的同事搜罗邮票,一边开始不断地唠叨起来。毕竟,那时,人们的工资只有每月几十元,而我们每个星期都会花上几块钱,买回一些不能够再使用的盖销票(当时流行收集这种被邮票公司在新邮票上盖了邮戳,比没使用过的新邮票售价稍低的邮票 - 左图)。
母亲越来越不满,言辞也越来越尖锐。她常常对着我和父亲怒斥:“你们俩整天弄那些个花纸头干什么啊?是能吃啊?还是能换钱啊”?在那个尚未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社会上没有市场经济概念,也没有投资理财概念,我们确实没有想过赚不赚钱这回事儿,我们只是知道,我俩对这些方寸大小的邮票,痴迷得一塌糊涂。
3. 任性、遗憾
在我和父亲众多的收藏中,有一张小邮票不能不提。这小邮票,让我抱憾了很多年。后来为了不抱憾终生,痛而下手。
这就是中国邮票总公司于1980年(庚申年)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 — 猴。红色背景的金丝猴,面值八分,其精美的工艺和猴子的可爱立刻受到了集邮爱好者的追捧。自然也是我们必收藏无疑的邮品。当时,由于我们的资金有限,每款邮票,我们只能购买一张。
这套十二生肖的邮票,每年发行一张。到了第二年的鸡年和第三年的狗年,我们发现这套生肖邮票摆在一块越来越富有吸引力。我们想象着每年增加一张,十二年之后凑成一套的乐趣。
此时,经济条件日好的父亲开始了收藏四方联(四张邮票连在一起没有被撕开的邮票)。为了凑成一套四方联的生肖邮票,我们只能在市场上寻购一组猴票。我发现这时(1983年)的猴票已经涨到2元一张,那么四方联就是8块钱啊。
想想母亲怪怨的语气,想想家里到月底就省吃俭用的生活,不舍得啊。再想想原来8分钱一张的邮票,现在要出2块,不忍心啊。那时不懂得通货膨胀,那时的东西也不会这样越来越贵,总之,怎么想也觉得没道理。因此,不论父亲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仍然坚持不准买。父亲有次甚至说:“不管了,我要买”这样的话。于是,我噘起小嘴儿,摆出一付“你要是敢买,我就跟你生气”的架势。也不知为啥,父亲这辈子好像就是为了我的快乐而无怨无悔,结果,真的作罢,没有敢买。
这一晃,我大学都毕业了,工作也多年了。第一轮的生肖票发行也接近尾声。而父亲收藏的四方联里,却只有11张,唯独少了最初发行的猴。我看着日渐年老的父亲眼中无限遗憾的目光,懊恼万分。当年怎么那么任性啊。我决心,要给父亲将这个四方联补上。
到市场上一打听,当年2块一张的猴票,时下(1991年左右)60块一张。那时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不过60来块钱吧,外加奖金和补贴,也就100多点有限。一张猴票四方联,240块,不是闹着玩啊。
可是,我心想,从8分,2块,到60块,我遗憾了10年了。虽然60块买起来像以往任何时候一样吃力,但是,我不要再这样遗憾另一个10年了,我更加不愿意看着它成为我和父亲终生的遗憾。于是,跟老公商量。老公说,为了我,为了父亲,豁出去吧。
就在今天,我上网搜了一下这张猴票的市场价,有说4000的,有说将突破5000的。简单地说,28年来,它身价暴涨5。5万倍。我庆幸,当年在60块钱的时候,咬着后槽牙,给父亲买下了那个四方联,我从此看到了父亲欣慰而持久的笑容。
4. 做孩子的经验和为父母的教训
从我30年的集邮收藏,我学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这些不仅仅是关于邮票的收获,它是我人生的收获。做人,包括我教育孩子的很多理念,也来自我对集邮的总结和反思。
作为孩子的我的经验是:只要你真心地喜欢,就尽管全心投入地去做。我在集邮的时候,只有简单的喜欢,全心全意地喜欢,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更没有想过投资,保值,甚或是理财。但是,无限喜乐了几十年后,豁然发现,这份喜乐竟还是一种风险最小,回报最高的优质“投资”。
作为孩子眼里看到的大人的教训是:希望大人们了解,(孩子)能跟大人一起欣赏,受到大人一致鼓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在兴奋中追求的动力;相反,被大人打击,遭大人斥责,将造成一种无以挽回的失败。
大人的态度,往往在有意无意间,注定了孩子未来的成败,不管这是不是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