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迫使原拟在1916年、1940年、1944年举行的第6届、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各主办国被迫取消。
原定于1916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第6届奥运会,爱好和平人士原本希望此举能使德国把对战争的兴趣转向奥运会,使德国爱好和平的力量团结起来反对战争,但不幸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声还是打响了。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谴责德国的侵略行为,以顾拜旦为首的国际奥委会毅然取消了这届奥运会,使第6届奥运会首次成为“空白奥运会”。按照古代奥运会旧制,凡因故未能举行的奥运会也要在运动史上排下序列,所以以届次计算,下一届奥运会要在4年后才能举行。
1940年的第12届奥运会原定在日本东京举行。但由于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日趋嚣张,中国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反对在日本举力、奥运会。迫于世界各国的舆论压力,日本宣布放弃主办权。国际奥委会遂决定把本届奥运会改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但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取消。按照4年一次的惯例,1944年应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3届奥运会也因战火仍在燃烧而作罢。这一届奥运会是一个空白,但“集中营”里的奥运邮票却让热爱和平与友谊的人们稍感欣慰。
从1939年开始,囚禁波兰军官的“集中营”有两座,1944年,当时被俘的波兰军官在格罗斯鲍恩和沃尔登堡德国法西斯“集中营”里的一些体育爱好者们,面对纳粹分子的屠刀,冒着生命危险成立了一个““集中营”奥林匹克”,还在“集中营”里开展了极为简单的体育比赛活动。同时被关押在“集中营”的一些波兰军队的集邮爱好者还用利器,手工在木头上刻出标有““集中营””字样的“奥运会邮票”。这些邮票都是他们自己在“集中营”内没计和印制的,他们甚至还在邮票设计和印制方面展开竞赛。他们制定了竞赛规则以及所有参与设计竞赛的人员名单,发行了可以使用的邮票,并在粗糙的纸(手纸)上印了几千张在“集中营”里诞生的奥林匹克邮票,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对法西斯的抗议和对奥林匹克的深情。
这些被俘的波兰军人在“集中营”发行的奥运邮票,由于当时的“集中营”非常大,这些邮票的使用范围甚至超出了“集中营”的范围。如今这些“集中营奥运会邮票”,已成为广大集邮爱好者难以寻觅的稀世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