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随便OO
我从1957年上初中开始集邮,这个爱好已经持续了五十年了,感觉也还是玩出了点名堂的。
市集邮协会副会长、省邮协理事、省邮协学术委员、省级邮展评审员......,这些头衔尽管沒給我带来丁点经济利益,白搭了不少时间、精力、还贴钱。但在集邮界的朋友中,倒是赢得了一丝尊重:"看!就那糟老头,评审不讲半点面子,奈何不了!" 高兴的是,这顶顶帽子,请客送礼行贿都是买不来的。而且也不会因年龄而退什么休,哈哈!!小车不倒你直管拉好了!
我有不少"相识何必曾相逢"的集邮朋友,有不少通信交往十多年了,我知道朋友的姓名地址,却不清楚对方是老是小,是公是母?那年去太原参加集邮会议,我约见了一位通信己久的邮友,从一封封繁体字的信件中断定是一位老态龙钟的学究,偏偏见到的却是一位三十岁的铁路工人。我的集邮朋友遍布全国各地,
也有几个假洋鬼子(华侨)。真正的洋人他不认识我写的方块字,我也不懂那26个字母的排列组合。朋友中有官员、有军人、有警察、工人、医师、教师,也有港商台胞,我们通信的内容除了邮票还是邮票。与朋友交往,我学到了知识,也补充了邮品。
在职时,公费旅游我觉得是腐败,不去。自已掏钱是浪费,不去。但因为参加集邮会议或展览,我去了北京、天津、山西及省内各州市。谁叫我去谁出钱,每次还有工作人员提包包、管吃喝。这样的公費旅邮,又何必拒绝?
省厅干部集邮者不少,成立行业集邮协会后发现了山沟沟里我这"人才",让我挂名理事。年会上神侃四十五分钟,一个个听的云里雾里,厅长说"专家讲课"水平的确不一般!宣读论文又是一等奖。我戏说道:我本不才,只因为几十年的学习研究,千年的媳妇熬成婆罢了。
1997年宣传精神文明。市电视台与市邮协找我几次,说是宣传文明,责无旁贷。我不得已而应允,几个人在我家里家外忙了两天,烧了我家电路保险、害我打扫了两天卫生,拍了一个20分钟的专题片<<邮迷老 x >>。解说那小丫头说 " x 叔还真有些演员天赋"!我大言不惭 " 小瞧我不!六十年代就业余水平了"。片子一播出,惹火烧身了,不速之客几年后趁虚而入,偷走了我价值5万元的四大本邮集。应了"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那句老话。最令人气恼的是这溅人比我水平还高,他只拿走了最值钱的四本,余下几十本不要,以至到发现后去报了案,面对公安的询问我却一问三不知。老伴说了"你这马大哈呀....."
不说了,伤心事,别提起了........
来吧!蓝老的朋友中有集邮的来玩一回吧!好酒好菜再加一本邮票送你,也不抂你花那点车马費的。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