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7月17日08:15 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
从排队到派筹,足足等了三天,终于如愿以偿,心情好兴奋,这是中国人首次办奥运,再辛苦都值得了。
———首位购得者
昨天,香港奥运纪念钞终于开始发售,首位成功购买者满心欢喜,称要永久收藏,“10万元都不卖”。不过另外有人立即在网上发布消息高价转售。没有买到的仍然不甘心,虽然35连张及4连张纪念钞购货凭证已派完,但不少人希望能扑得单张纪念钞票。
抢到第一女子好兴奋
昨日上午9时,中银香港正式开始发售奥运纪念钞票。早在8点半左右,位于中环的中银总部已有300多人在排队,队伍沿楼梯往下排,在中银广场盘旋了六个来回。与前几日的排队情景不同的是,每20米就有一名警察在旁边维持秩序。
在发售纪念钞的出入口,30多名媒体记者已早早霸好位置。一名姓李的阿伯排在头位,他说,“9时才开始卖,我的购货凭证正好是9时,为了占个好位置,早上6时就赶过来了,到达后才知道,排在第一个,却不是第一个购买,要按照购货凭证上面的号码来确定先后。”
9时整,中银工作人员开始验购货凭证,并放进第一批购买者。5分钟后,一名中年妇女出来,立即引来闪光灯频频“招呼”。据中银工作人员介绍,这名女士是第一个买到奥运香港纪念钞的。得知自己是第一,她开心得笑出声来,说拿这个“第一名”要付出很大代价。“从14日开始,我就冒着暴雨到中银总部来排队,从排队到派筹,足足等了三天,今天早上8时就来到银行外面排队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将五种纪念钞买到手,心情好兴奋,这是中国人首次办奥运,再辛苦都值得了。”有记者问她将如何处理买到的奥运纪念钞时,她非常肯定地说,自己会放在家里珍藏,就算有人出价10万元,都不会出售的。
随后出来的李伯,也被记者围住。李伯向记者说起自己的珍藏计划,“我要把他放在袋子里密封好,这样就不会担心受潮,日后还可以传给儿孙。香港首发的纪念钞,值得做个传家宝。”李伯还得意地向记者展示了奥运纪念钞的样式,他从红色的手提袋里拿出一个卷筒,像画一样展开,那是一套横着5张、竖着7张的35连张纪念钞,每张面额是20元港币。
现场有人高价收购
开始发售后,每半小时就放进一批购买者。有的购买者一出来就给家人打电话报喜,有的则和朋友分享纪念钞的样式。还有购买者说,会放在网上去卖。记者在中银总部门口碰到一个红衣男子,他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奥运钞的价格高,在网上已经有人出价1.5万元购买35连张的连体钞,我想以1.2万元的价格出售,应该不成问题。”
记者看到,买到纪念钞的市民常被人询问是否愿意出售。除了有人现场询问,还有人上网发帖求钞。在香港讨论区,有十几个帖子要高价买钞,并留下联络电话,称可以在银行门口现场交易。也有人在网上发帖子卖钞,35连张要价3500元。
昨日上午,中银香港宣布24日之前的购货凭证已登记完成,不少市民继续排队,开始登记派筹,换领24日的购货凭证。由于15日夜间,35连张、4连张、港澳币8连张购货凭证已全派发完毕。市民所能购买的只剩下两张套装和单张两种类型,这让不少市民失落。
“买不到连体套票,能买到单张也好,这样不至于辛苦一场。”仍在排队的香港市民林先生说,林先生14日看到排队的人太多,而且因为天气不好,就没有前来排队,15日前来碰运气,结果失去了购买连号的机会。
不少市民抱怨中银安排不当,让他们没有机会购买到35张。中银香港发言人回应说,“市民反映实在太热烈”。
■特写
吉林两老姐妹 三天排六次队
记者在中银总部门口,碰到来自吉林的张氏两姐妹。两人14日赴港旅游,到中环看到很多人排队,一打听是买奥运钞的,就跟着排起了队,随后三天饱受暴雨和排队的折磨。“我们三天排了六次队,能买到两套奥运钞,是我们姐妹俩的胜利!”两姐妹拿着奥运钞兴奋地说。
因为语言和习惯不通,两姐妹排队时还闹出不少笑话,说话需要本报记者充当翻译,在买到35连张纪念钞后,见众多记者围着采访,两人还问“南都记者在不在?”张氏姐妹告诉香港记者,“我们来自吉林省,两套纪念钞票一套给孙子、一套给孙女,纵使有人出百万,我们都不卖的。”
“你们做记者应该会每人发一套吧?那么辛苦!银行的人也要内部认购吧?”张氏姐妹向记者打听,在得知记者和银行职员也要排队时,两人感叹“这样好,香港这样很公平!”
临走时,张氏两姐妹还喊起口号,“北京加油、香港加油,向香港人民学习!”让在场的记者忍俊不禁,纷纷说这对老太“很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