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台湾新任首脑马英九和萧万长

[日期:2008-06-27] 来源:穗生  作者:穗生 [字体: ]
http://xx007.com
ttp://xx007.com
 
 

    马英九(Ma Yingjiu),国民党主席、“中华民国”第12任总统。祖籍湖南省衡山县。1950年7月13日生于香港。1952年随家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74年获得中山奖学金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和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美期间曾积极参加“保钓运动”,并在国民党机关报《波士顿通讯》任两年主编和3年主笔,很多文章被台湾《中央日报》转载,从而引起时任总统蒋经国的注意。曾在美短暂工作,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华尔街柯尔迪兹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等职。后回台湾,任“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兼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副教授。1982年出任蒋经国的英语翻译。英文造诣较深,在岛内有“青年才俊”之称。1984年被破格提拔为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兼“总统府”秘书。1988年7月任行政院研考会主任,成为台岛历史上最年轻的部会级首长。1993年任法务部长,3年后因肃贪抓贿的嘴黑势力而被时任总统李登辉逼退。1998年12月当选为台北市市长。此间积极参加要求国民党改革运动。2002年12月—2006年12月连任。是国民党第13、14届中央委员。1999年8月和2001年7月分别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2003年3月由国民党主席连战推举为党的副主席并获得通过。2005年7月以72.36%的得票率当选为国民党主席,8月正式就任。http://xx007.com
    2007年2月13日,马英九因在台北市长任内“特别费”的使用,而被台湾高等法院地检署以“利用职务机会诈取财物”等罪名起诉(同年12月28日经台湾法院二审宣判无罪)。由于当初他曾承诺若遭起诉即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遂于同日请辞党主席,并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的台湾“总统”选举。2008年3月22日,他在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投票中,与国民党的另一候选人萧万长获得胜利,当选为“中华民国”的新一任正、副总统,5月20日宣誓就职。著有《勇者的证言—追索忍尼辛的哈佛演说》等。与夫人周美青育有两个女儿。http://xx007.com
    萧万长(Xiao Wanchang),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长、第12任副总统。1939年1月3日生于台湾嘉义市北社尾。基督徒。1951年后就读于嘉义大同国小,后考取了嘉义商职、嘉义工职和嘉义中学(今嘉义高中)。1957年考入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1960年毕业;1965年获该校研究所硕士。后入外交部工作,1966—1969年任驻吉隆坡总领事馆副领事,1969年升任领事。1972年赴美国乔治城大学领导人员研习会学习,同年回台后任亚东太平洋司科长,后调经济部,任国际贸易局第4组副组长、组长。1977年起任国际贸易局副局长,1982年1月起任局长。此间于1985年获“艾森豪威尔奖学金”赴美深造。http://xx007.com
    1988年9月1日,萧万长调行政院,任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0年6月1日—1993年2月27日任经济部部长。1988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1989年12月27日—1990年5月30日任组织工作会主任;1990年6月1日起兼任政务院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委员和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6月2日起兼任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6月25日起兼任国营事业委员会主任委员;6月20日起兼任经济部能源委员会主任委员。1991年1月31日起任大陆委员会委员。http://xx007.com
    1993年2月27日,萧万长当选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4月7日兼任原子能委员会委员。同年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94年12月25日当选为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1996—1997年当选为第3届立法院委员。1997年9月1日—2000年5月20日为政务院第15任院长。卸任后为中技社最高顾问。同年6月当选为国民党副主席,至2005年3月。此间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两岸共同基金会董事长、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2008年3月22日当选为“中华民国”第12任副总统,5月20日宣誓就任。http://xx007.com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奥地利2008年欧洲杯系列邮票欣赏
下一篇:上海虹口梅园与韩国尹奉吉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