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描述: |
清乾隆 御制诗文缂丝对联
御制诗句:山参常静云参动,跃有潜鱼飞有鸢。
钤印:乾隆御笔(朱文)、惟贤所宝(白文) |
![]() | |||
描述: |
乾隆帝(1711—1799)行书七言诗
绢本立轴
创作年代:1752年作
录文:光霁由来众式观,绛帷黄阁领儒冠。身名应拟济南伏,年德原同沛下桓。松鹤作朋还侑酒,孙曾绕膝合加餐。还丹益算何须籍,两字传经永不刊。
款识:乾隆壬申御笔。
钤印:德日新(朱文)、乾隆宸翰(朱文)、陶冶性灵(白文) |
![]() | |||
描述: |
乾隆帝(1711—1799)振衣濯足图
水墨纸本立轴
创作年代:1785年作
款识:振衣濯足句诚高,足见太冲兴致豪。千仞之冈涧底水,一时陟降岂无劳。乙巳仲春中浣偶仿金铉濯足图戏题以句。御笔。
钤印:古希天子之宝(朱文)、犹日孜孜(白文) |
![]() | |||
描述: |
乾隆帝(1711—1799)花卉
设色纸本册页四开
钤印:太上皇帝之宝(朱文)、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朱文)、石渠宝笈所藏(朱文)、垂露(朱文)、丛云(朱文)、会心不远(白文)、研露(朱文)、几暇怡情(白文)、写生(朱文)、德充符(朱文)、万有同春(朱文)
著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3121页,1988年上海书店影印。 |
![]() | |||
描述: |
乾隆帝(1711—1799)花卉
设色纸本册页四开
钤印:太上皇帝之宝(朱文)、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朱文)、石渠宝笈所藏(朱文)、垂露(朱文)、丛云(朱文)、会心不远(白文)、研露(朱文)、几暇怡情(白文)、写生(朱文)、德充符(朱文)、万有同春(朱文)
著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3121页,1988年上海书店影印。 |
![]() | |||
描述: |
乾隆帝(1711—1799)枯木竹石图
水墨纸本立轴
创作年代:1757年作
款识:枯木竹石之作,昉於东坡。盖名流墨戏文章,翰墨之馀,自然流露发见耳。几馀偶以寄趣,政自觉天机盎溢。然以简静出之,不欲过为纵逸。见者或许其善学柳下惠耶。丁丑嘉平御写并识。
钤印:古希天子(朱文)、八徵耄念之宝(朱文)、得佳趣(白文)、几暇怡情(白文)、游六艺圃(朱文)、□藻为春(白文) |
![]() | |||
描述: |
乾隆帝(1711—1799)双塔峰图
水墨纸本立轴
款识:双峰耸翠肖浮图,鹿苑当年了不殊。入影东西照滦水,插云南北拟明湖。题双塔峰一绝句偶写为图即书其上,御笔。
钤印:古稀天子(朱文)、八徵耄念之宝(朱文)、太上皇帝(朱文)、得佳趣(白文)、几暇怡情(朱文)、石渠宝笈所藏(朱文)
著录:《石渠宝笈》续编。 |
|
![]() | |||
描述: |
乾隆帝(1711—1799)行书七言联
描金龙绢本立轴
录文:不尽崇怀期太古,自然迥句会当前。
钤印:奉乾无私(白文)、长谊明道(白文)、乾隆御笔(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