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清代福建为台湾铸钱故事

[日期:2008-06-09]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字体: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福建叶真铭

  清朝实行银钱平行流通的货币制度,日常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清政府规定白银一两兑换铜钱1000文。但货币流通中的银钱比价,总是偏离政府规定,随行就市上下波动。乾隆年间发生了全国性的“钱荒”。乾隆初年始,因白银大幅跌价、富户囤积铜钱、民间毁钱铸铜器等原因,铜钱对白银比价日益增昂。如乾隆七、八年间(1742—1743年)福州钱价高涨,白银一两仅兑换铜钱750 770文不等。钱价增昂使私毁铜钱有利可图,造成铜钱更加紧缺,市场流通货币日益减少,钱价日趋上扬。

  当时台湾地区“钱荒”尤其严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在台湾设立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管辖。台湾设府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福建巡抚张仲举奏请设立台湾铸钱局,鼓铸“康熙通宝”背满汉文“台”字钱满足市场流通需要。但台湾铸钱局仅铸造三年就停铸了。清代台湾本地铸钱数量不大,市场流通需要的通货主要依赖祖国大陆供应。当时台湾货币供应主要以搭放驻台班兵军饷的形式进入流通领域。在大陆发生“钱荒”的情况下,供应台湾的货币数量自然大为缩减,因此台湾地区“钱荒”更为严重。以前台湾铸造通用的“康熙通宝”背“台”字小钱须1500—1600文才可兑换白银一两,而今只要800余文就可兑换白银一两。市面流通铜钱缺乏,班兵滋事,钱铺关闭,人心不稳,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据《清高宗实录》卷100记载,乾隆四年(1739年)九月五日闽浙总督郝玉麟、福建布政使王士任因而紧急上报朝廷 “据台湾镇总兵章隆、知府刘良璧等飞羽呈报,该地民间使用小钱,从前番银一两,换钱一千五六百文,后渐减至一千有零。本年六月间,每两仅换小钱八百一十二文,兵民力不能支。因与钱铺较论钱价,欲令削减,开铺之人竟至闭歇。该镇、府等婉为劝谕,并禁兵民不许强行勒换,始复开张,并称目前得内地运钱一万串,便可接济。臣等查内地钱价现在昂贵,势不能运往接济,而台地钱价,其贵大异寻常,况兵丁远戍,所支粮饷银,以之换钱为日用薪水,操演办公,较前更觉拮据。”

  郝玉麟、王士任等人再三筹酌会议,认为只有采用以下办法方可以解燃眉之急:“惟有福州省城从前买黄铜器皿共九万八千余斤,除已卖外,尚存生熟铜共八万一千余斤,若用鼓铸钱文,照定例每文重一钱二分,配以白黑铅斤,约可铸钱万有余串,足以运济台地。应请开局鼓铸,俾臣等得将铸出钱文,运赴台地,照例搭放官兵月饷,流通于民,以纾一时之极困。”乾隆皇帝高度重视,当即批示“如所请速行,该部知道。”于是设在福州的福建宝福铸钱局很快铸成万余串“乾隆通宝”钱并运往台湾,搭放兵饷流通。

  福建宝福铸钱局开办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初名“福建铸钱局”,雍正年间改称“福建宝福局”。其原址在福州城内都司巷,乾隆四年(1739年)移设于卫巷口。当时福建宝福局为台湾铸造的铜钱有两种:一为“乾隆通宝”背满汉文“宝福”钱(图1)。如连横《台湾通史》卷9“度支志”记载,乾隆五年(1740年)福建巡抚王士任奏请采买滇铜20万斤,“照鼓铸青钱之例,添办白铅、黑铅、点锡,合为四十万斤,在省开铸,阴画满文‘宝福’二字,先后计铸四万八千余贯,以时运至台湾,流行市上。”即可证明。

  二为“乾隆通宝”背满汉文“宝台”钱。存世有“乾隆通宝”背“宝台”钱(图2),面文对读,背穿左满文“宝”,穿右满文“台”,钱直径24 27毫米,穿宽5毫米左右,郭厚1毫米左右,重3.4 4.2 克。但笔者翻阅《清高宗实录》、《清史稿》、《大清会典》、《清朝文献通考》、《福建通志》、《台湾通史》等史籍,均未查见乾隆年间福建台湾府有设立钱局鼓铸制钱的史料记载。那么存世的“乾隆通宝”背“宝台”钱来自何方?该钱币铸造风格、形制、文字等特征均与“乾隆通宝”背“宝福”钱相同,当亦为福建宝福局所铸造。

  此后乾隆年间台湾兵饷钱均由设在福州的福建宝福局鼓铸运往,由福建宝福局铸造钱币供应台湾渐成为一种制度。福建宝福局铸造“乾隆通宝”钱并运往台湾,搭放驻台班兵军饷,活跃了市场流通,安抚了台湾民心,稳定了台湾社会经济。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讣告:湖北集邮家姜士楚同志6月8日晚病逝
下一篇:“姓氏金条”亮相北京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