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初的新闻联播里,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会见了访日的胡锦涛主席和夫人……电视屏幕几次出现特写镜头。我端量着明仁天皇的容貌,好不容易才从眼神和嘴角找回几分他年轻时的模样。我认识这位天皇,说出来也不奇怪,本人7岁就时收藏了他新婚的“玉照”——两枚日本1959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至今保存完好如初。票面上新郎官明仁西装笔挺,头发向后梳得油光可鉴。但说不上有什么皇太子特别的架势,样子倒很象是刚刚毕业的学生郎。新娘美智子和服在身,眉宇间流溢着东方女性的端庄贤淑。
记得小时候邻居有位同学的母亲是日本人,家中时有东京来信。于是我这个小邮迷就“瞄准”了这“中日一家人”。起初战果平平,尽是些票幅很小的普通邮票,图案不外是渔船、宝塔,真不够劲儿!后来,这两枚“大张的”出现了,那同学紧紧捏在指间炫耀。我与哥紧急行动起来,不惜动用了两条烤番薯和一只卷笔刀,才喜气洋洋地把邮票换到手心上。这套邮票令人爱不释手,更主要是一衣带水的东方情调极浓:上端饰有一对翩飞的凤凰,下端全部是古色古香的篆书。读小学四级的哥哥费了一番心力,就“自力更生”辨明了邮票上的字“昭和34年皇太子殿下成婚纪念”。其中夹了一个“御”字,哥哥便自作聪明地认定“帝王所用”之意。对日文无师自通,兄弟俩欢天喜地,象尝了宫廷婚宴似地。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这两枚邮票泡水揭开后,贴在窗玻璃上晾干的情景:阳光柔柔地洒来,湿漉漉的邮票淌下三两滴水珠儿……
49个春秋过去了。岁月的魔术师把我从一个小邮迷,摇身变为年近不惑的老邮迷。明仁也从邮票上满头乌发的太子变成电视上两鬓苍苍的天皇。明仁的父亲裕仁命极长,一屁股在天皇的宝座上就坐了63个年头(1925—1988年),其间爆发了侵华战争。明仁4岁那年,日本侵略军以“皇军”自诩,在中华大地烧杀掳掠,罪孽罄竹难书!无论怎么开脱,裕仁也是责任难逃。我们中国人对“老天皇”心有芥蒂,理所当然。我有好几枚日本“人头”邮票,但至今仍懒得去辨认哪一位是裕仁先生。战后,虽然拥有绝对权限的天皇制已不复存在,但天皇作为日本“国家的象征”仍保留了下来。我曾听邮友、鱼类学家何大仁教授说过,明仁太子长期从事鱼类学的研究,还与上海的伍汉霖教授成了研究虾虎鱼的好朋友。他即位天皇后,仍念念不忘“科研之交”,特邀伍教授作客日本皇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