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刘东凯、牛莹)5日,在印度外长慕克吉访华期间,中印两国联合发行《白马寺与大菩提寺》特种邮票。这套邮票分别选取了中国的佛教发源地白马寺和佛教的诞生地印度大菩提寺为内容,引起了集邮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中国与印度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而佛教更是联系两国文化的重要纽带。季羡林在《中国禅寺》一书中介绍,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公元前3世纪被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奉为国教。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纪元前后,洛阳白马寺塔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这次中印联合发行的特种邮票所选图案就是分别在中印两国佛教史上占有开篇地位的两大佛教圣地。
白马寺坐落在河南洛阳市东郊一片郁郁葱葱的长林古木之中,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寺院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而大菩提寺则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悟道成佛而兴建的。据传,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大菩提寺既坐落于这棵树的东侧,其前身系阿育王创建。
在历史上,大菩提寺几经战火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屡次重建。今天,仍有世界各地的信众来到这里,虔诚地向佛陀祈祷。
大菩提寺与中国有很深的渊源。公元7世纪,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游历印度时曾到过大菩提寺,并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
目前大菩提寺周围有中国、日本、缅甸等国佛教组织和僧人修建的寺院,近代曾在此发现北宋前期的汉文碑刻。
白马寺和大菩提寺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除佛教外,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据史料记载,中印交流始于秦代,到两汉时逐渐频繁,在隋唐时趋于高潮,宋元时更加深入,至今已延续两千多年。印度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历算、文学语言、建筑和制糖技术等传入中国,中国的造纸、蚕丝、瓷器、茶叶、音乐等传入印度,中印两国的文化相互影响,从而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最古老的两种文明。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同样,中国也对印度的文化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