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它是由4枚花瓣、1枚雌蕊、4枚长雄蕊和两枚短雄蕊形成的小花朵,含有很丰富的花粉。油菜花是最容易栽培的农作物之一,农民常于农田冬春休耕期间在田里洒上油菜籽,播种后约两个月便开出朵朵黄色的小花。油菜花是春天最热烈的花,最灿烂的花。它总是最先把大地染成一片带香的金黄,把春天描绘在田野上。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再游玄都观》一诗中描绘油菜花“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在新中国的邮票上,我们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油菜花。在1975年12月15日发行的《农业机械化》中的《水田旋耕》(13-1)邮票画面上,近处金黄色的油菜花和远处粉红色的桃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艳丽的春景图。1976年2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胜利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邮票,其中《公社卫生院》的画面为公社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站在卫生院大门口欢送病人康复出院。卫生院大门口盛开的油菜花和长满新枝的杨柳,寓意着康复出院的病人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油菜花带给人们不仅仅是春天的美丽,更主要它一身是宝。它的嫩茎及叶可以食用;开花后结的果实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原料;油菜还可以耕入土中作肥料,以增加土壤的养分。由于油菜花的花粉含有丰富的花蜜,所以当油菜花开遍田野的时候,那些追蜂逐蜜的养蜂人就会带着他们的蜜蜂,在油菜花中安营扎寨。成群结队的蜜蜂在油菜花中飞翔,尽情地吸吮着油菜花的精华。1993年9月21日,邮电部发行了《蜜蜂》(1993-11)邮票一套。其中第二枚《采蜜》描绘的就是蜜蜂在油菜花上采蜜的情景。可以说油菜花的整个生命都给予了人类,所以清代诗人张铁琴颇有感触地为油菜花写下了“嫣红姹紫弥天下,关系苍生只此花”的诗句。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油菜花已经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江西的婺源,至今保留着古代城镇和农村的原貌,它被人们誉为“全国最美的村庄”。春天来临,油菜花盛开于徽式农舍间,返璞归真的神韵尽在其中。当人们漫步于乡村的石板路和穿过溪河的石拱桥,欣赏着金黄的油菜花时,确是别有一种情趣。在云南省罗平县,油菜花是它的传统产业。近年来罗平县将油菜花的种植面积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余万亩猛增到现在的30万亩,每年2、3月间,30多万亩油菜花金浪翻滚,一望无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油菜花中蝶舞蜂飞,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油菜花已被发展成为当地农业观光旅游的精品。为了充分利用油菜花海这一独特的农业观光旅游资源,罗平县自1999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旅游节”。
在苗族,油菜花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还成了一种民族文化。当油菜花开放之时,贵州苗族百姓就开始迎接他们的节庆“跳花场”,又称“菜花节”。它是一种传统的祭祀节日,在苗族流传着“苗胞不跳花,谷子不扬花”的谚语,意思是跳花为预祝丰收。跳花又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谈情说爱的机会。跳花期间,成千上万的苗族百姓都身着盛装,由四面八方涌向场子。花场一般设在寨子中或一座比较开阔的山坡上,花场中央立花树一棵。跳花场时,男子持芦笙在前面吹奏,女子紧随男子之后,大家踩着芦笙吹奏出来的节拍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步调整齐,翩翩起舞。1963年6月15日发行的特53《中国民间舞蹈(第二组)》中的《苗族芦笙舞》邮票和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1999-11)中的《苗族》邮票画面,让人们能够欣赏到苗族男女在跳花时的翩翩舞姿。在欢庆“菜花节”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在追逐一种吉祥丰收的兆头,在娱乐中寻找情趣。
油菜花不仅能把春天的田野染成一片金黄,当人们徜徉在这金色的花海中时,它也能把人们的心情、思绪和梦想,染得金光灿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