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石鲁遗作”内幕 相关官员身陷囹圄

[日期:2008-05-08]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8-05-07    来源:藏点 CangDian.com

核心提示:6年前,“数百幅石鲁遗作惊现河南”的消息见诸众多国家级新闻媒体,在我国画坛引起轩然大波。如今,相关官员因此身陷囹圄,数位大师也因此受人垢病。记者采访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柳河镇乔大庄村农民郭伦信,解开这段扑朔迷离的“传奇”。  

    2002年,“数百幅石鲁遗作惊现河南”的消息见诸众多国家级新闻媒体,在我国画坛引起轩然大波。如今,相关官员因此身陷囹圄,数位大师也因此受人垢病。 

    石鲁,我国画坛“长安
画派”主要创始人,其人个性强烈,画风奇特,以“野怪乱黑”著称。“文革”时期,其在遭受残酷迫害,饱受精神折磨的状态下坚持作画,人称“中国梵高”。 

    杨仁恺,沈阳故宫
博物院名誉院长、书画鉴赏家、中国书画五人鉴定小组成员、石鲁的同乡好友。2002年“数百幅石鲁遗作惊现河南”的消息一出,业内震荡数载,杨仁恺正是被牵扯进这场“画作真伪之争”的人物之一。 

    
一个扑朔迷离的“传奇” 

    讲述这个“传奇”的人叫郭伦信,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柳河镇乔大庄村农民。他说,上世纪七十
年代初,30岁出头的他到西安推销生产队里种的白腊杆。一天,他在钟鼓楼附近的小饭店吃饭时,遇到了举止异于常人的石鲁,两人一起喝,很说得来。此后,他每年去西安卖白腊杆,都会给石鲁带些花生豆、小磨油、张弓酒等礼物。“人们都说石鲁是疯子,其实他是装疯,他脑子可清楚了。每次去他家,他都给我不少画,有的上面还写了我的名字。”他还说,“文革”中石鲁在外遭批斗,回家也体尝不到温暖……  

    代为宣传这段“传奇”的是郭伦信的儿子郭圣生。他说,石鲁在大约5年间给了他父亲几百张画。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偶然发现画的价值后开始卖画,最初几百元一张…… 

    石鲁的家人及其西安的朋友均表示不认识郭伦信这个人,但买画的人认为,石鲁家人是因私心不承认郭家的画,并找到一些论据。 

    随着“故事”越传越奇,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人找到郭圣生买石鲁画作。郭圣生看到生意如此之好,后来竟到书画市场上买些画来,署上石鲁名字出售。 

    直到2003年年初,郭圣生被人举报,在宁陵县公安局供认制售了石鲁
假画。公安机关追查时发现了“石鲁遗作”的一个“重头买家”——原郑州市惠济区区委书记冯刘成。 

    事至2004年12月初,已调任河南省平顶山市副市长的冯刘成被河南省纪委“双规”;2005年7月,新华社记者撰文称,河南商丘警方历时3年,成功破获石鲁假画案:郭伦信、郭圣生父子与在西安经商的郭圣海及西安
画家邹占兔互相勾结,编造弥天大谎行骗…… 

    但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郭圣生又对人称,其父郭伦信的确藏有石鲁
真迹,卖给冯刘成的画作中,有四、五十幅是真的。 

    在河南“石鲁遗作”横空出世过程中,有个人不能不提——郑州市上街区的刘东旭。他的介入使上述“传奇”加速传播,并最终引发震荡中国画坛数载的一场
风波。 

    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 

    1997年底的一天,也属书画业内人士的刘东旭,应一家
拍卖行之邀去鉴赏书画作品时,发现一幅署名“石鲁”的画作。他认定是真迹后追根溯源,见到了“石鲁画作”出售者郭伦信。郭称手中“石鲁画作”已为数不多,刘东旭便和其学生共同筹资买了数幅。 

    1998年至1999年间,刘东旭将手中“石鲁画作”带到北京、沈阳、南京等地,请石鲁的朋友华君武、杨仁恺、魏紫熙等人鉴定,几人在若干画作上题了跋。其间,刘东旭买的部分“石鲁遗作”流转到荥阳市工会主席王志远和郑州第二钢铁公司董事长路明旺手中。 

    1999年年初,冯刘成在王志远手中见到一幅“石鲁遗作”,让王志远联系商丘“姓郭的农民”。同年年底,冯刘成以8万元价格,从郭圣生手中买下了10幅“石鲁作品”。 

    此后不久,冯刘成到北京找到了杨仁恺。杨仁恺得知冯时任郑州市惠济区区委书记,痴迷书画,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时,更是希望冯能够把老友的遗作从农民手中“收集起来”,为中国艺术作贡献。 

    从1999年年底至2002年年初,冯刘成累计购买“石鲁遗作”近400幅。为此,冯刘成把自己多年收藏的根雕、
奇石都卖了。 

    2001年年底,冯刘成、路明旺、王志远、刘东旭等人决定在北京召开“石鲁遗作研讨会”。2002年年初,在“石鲁遗作研讨会”召开之前,刘东旭和王志远带了几十幅“石鲁画作”照片前往西安,邀请石鲁家属参加研讨会。石鲁家人
质疑如此大规模作品的出现,要求先在西安召集专家进行鉴定。 

    2002年3月16日,由路明旺、冯刘成、王志远等人出资的“石鲁遗作研讨会”在北京如期召开。一场纷争在所难免。10天后的3月26日,石鲁夫人闵力生邀请石鲁生前朋友、学生及研究石鲁艺术的专家,对河南出现的这批“石鲁遗作”,在西安根据照片进行
鉴别,基本认定“均系假作”。其后不久,石鲁家人通过媒体发布措词严厉的“打假声明”,称在“石鲁遗作”上题跋签字的人并非研究鉴定石鲁作品的专家,更谈不上该方面的权威…… 

    一位身陷囹圄的官员 

    北京“石鲁遗作研讨会”后,刘东旭、王志远、路明旺开始转让其所收藏的石鲁画作。冯刘成则选择其所藏“石鲁遗作”中内容及主题重复者与人兑换其它书画作品,大部分没有出手,因为他准备建一个收藏“石鲁遗作”的艺术馆。 

    2003年年初,刘东旭突然给冯刘成打电话,说商丘市宁陵县公安局来人告诉他郭圣生卖的是假画。冯刘成听后随即给商丘市某领导打电话,表明这件事如果不科学地处理好,就不亚于在书画界掀起一次“9·11”事件。几天后,冯又对宁陵县公安局来调查的人说,画不可能是假的,问题要科学处理好,不要影响河南人的形象。 

    资料显示,自2002年下半年始,郑州市惠济区组织实施区划调整和区机关大院整体搬迁,进行新城区建设。冯刘成通过给被拆迁企业进行补偿款照顾,讨论指定房地产开发商及给企业各项优惠措施等方法,让这些企业的老板购买“石鲁字画”,或支付其用石鲁画与别人兑换其他画的差价款。他公开表示,这些企业老板是在为区里将来的艺术馆买字画,这些字画将来要全部捐赠给艺术馆。 

    2004年2月,冯刘成调任平顶山市副市长。此前,他通过北京一家
评估机构评估了数幅石鲁字画,每幅评估价值均在百万元以上。此后,他把这些“石鲁画作”送给一些企业的老板,以抵作购画款。 

    冯刘成刚调到平顶山工作没几天,惠济区继任“一把手”表示不再建“艺术馆”。冯刘成为把艺术馆建成,甚至与他的继任者及当初承诺投资的台商产生争执。2004年年底,在艺术馆即将剪彩动工之际,冯刘成被“双规”。 

    冯刘成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一案,一审于2006年12月13日在南阳市中级法院开庭。庭审中,控方出示了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的鉴定书:冯刘成所藏381幅石鲁作品虽大部分经名家题跋或嵌印,但均为
赝品。冯用来抵企业老板购画款所赠送的石鲁书画,最高价值万元,最低价值才300元。冯刘成称,上述鉴定是专门围绕判定他受贿而采取的手段,出具鉴定书的人员级别太低,不足以否定专家意见。 

    2007年12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冯刘成案进行了二审,最终判决目前还未作出。 

    围绕涉案的“石鲁遗作”,冯刘成反思道:“我对石鲁字画和建石鲁艺术馆过于执迷,导致我把政府官员的角色与艺术爱好者的角色混淆,在工作中一意孤行。如果我在调离惠济区工作后不再管建艺术馆的事,也就不会让后任领导觉得‘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得罪了某些人,使我遭此劫难。” 

    一桩多人难了的心愿 

    当年,力促冯刘成建石鲁艺术馆陈列石鲁作品的,包括石鲁的同乡好友,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书画鉴赏家、中国书画五人鉴定小组成员杨文恺先生,以及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艺术教育家王朝闻先生(2004年11月逝世,享年96岁)。 

    1999年年底,冯刘成第一次去找杨仁恺鉴题“石鲁遗作”,杨仁恺问清画的来源后曾激动得流泪,设家宴招待冯刘成,说是基于对石鲁的情意。 

    2001年春,杨仁恺应邀去郑州观看冯刘成所收藏的“石鲁遗作”。当他看到更多“石鲁画作”后非常兴奋,当即为部分作品题了跋,并对冯刘成说可借此宣传一下石鲁,“石鲁这一生实在太苦了”,冯刘成当时表示可以办一个石鲁纪念馆。 

    杨仁恺对河南出现的“石鲁遗作”非常重视,同年5月,又与华君武等人商议最好将“石鲁作品”集中起来,交给国家建立一个收藏石鲁作品的纪念馆。 

    王朝闻曾与石鲁有师生之谊,敬重石鲁的人格,同情其不幸遭遇,很想为石鲁做些事情。2002年3月,他因病未出席北京的“石鲁遗作研讨会”,但会上的“石鲁遗作研讨会”这几个字由他亲笔书写。 

    冯刘成知道,两位老人都年事已高,若不是因为石鲁的事,他们绝对不会这么不遗余力。王朝闻老先生为《石鲁书画集》作序,杨仁恺老先生也基于对石鲁的真挚感情,在很多“石鲁遗作”上题跋、嵌印,碍于情面,还在自己收藏的不少其他画作上嵌印。如不完成两位老人的心愿,自己良心上过不去。他设想在新城区建设中与旅游相结合搞一人文景观,在其中建馆存放“石鲁遗作”。 

    冯刘成设想的馆址几易其地后,最终确定在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旁边,名字也从最初的黄河艺术馆、黄河文化艺术广场改为“集园”,内有佛教文化艺术馆、奇石馆、石鲁书画馆、怡闲堂等。 

    2004年2月,冯刘成调任平顶山副市长后没几天,惠济区新任领导公开表示不再建艺术馆,30亩土地要进行房地产开发。当初承建过的台商也表示建艺术馆的资金已经没有了…… 

    当时,“集园”设计图纸几经修改,已进入可施工阶段。杨仁恺已为石鲁艺术馆题写了馆名,冯刘成不愿前功尽弃,想让路明旺挑头建艺术馆。路明旺考虑冯已不在其位,不愿出头,冯刘成则让路明旺先把建馆土地“弄过来”再说。于是,路明旺迅速为冯刘成代办了一个“郑州三乐轩艺术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写的是冯刘成夫人的名字…… 

    如今,对于冯刘成来说,当初的一切承诺,一切光荣、遐想与梦想都成了泡影。王朝闻、杨仁恺等前辈为石鲁建书画艺术馆的心愿也不知何时能了。为石鲁建馆,陈列其作品供世人观赏,何尝又不是石鲁家人及所有石鲁师长、学生和朋友的心愿?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柬埔寨发行中国长城纪念币
下一篇:台湾的“白发”奇石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