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错版币报价280万元 专家提醒不可盲目收藏

[日期:2008-04-22]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错版”百元大钞(来源:京华网)

中国当代纸币收藏品种花样百出,除了连号、连体币、生日币、特殊尾数币之外,近日市场又出现要价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错版”百元大钞。那么,到底存在不存在“错版”币?它们是否具备流通功能?到底具备多大的收藏价值?

近日,记者在一些收藏交易网上发现,有收藏者展示自己收藏多年的1990年版的“错版”百元大钞,主要为带折痕的“长款币”和水印倒置币。广西宾阳的覃先生手里有一张1990年版的编号为BQ69642855的百元人民币,这张百元大钞上有两处明显的白色印刷折痕分别穿过伟人头像,而且比当年同版同面值普通钱币长约3毫米。覃先生在网上报价为40万元人民币。

而山东枣庄的一位李先生称自己15年前无意中得到一张“罕见”的百元纸币———伟人水印头像呈倒置180度的1990版100元人民币,该百元纸币编号为EU01786825,李先生称自己在银行已经鉴定过此币是真币,他视之为“宝贝”,认为有很大的收藏价值,一直珍藏至今。他报价高达280万元人民币。

●银行声音

错版概率极少收藏价值难定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工作人员指出,上述两个案例中出现的所谓“错版”币可能是第四套人民币。带折痕的长款币属于产品中的次品,当时检验人员没及时发现,所以流出了印钞厂。但它的数量是极少的,因为一张钱币出厂必须经过7道关卡严格检验,检验出的错币全部封存。由安全部、公安部、国家银行造币厂有关人员到场,取出错币,清点号码,统一销毁,整个过程全部录制,录像密封存档。银行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案例中的百元纸币在收藏上叫做“露白票”。由于印钞厂的白纸在生产过程中都是自动输送运转的,从白纸到成品需经多道工序,只要一道工序出现纸张折叠,就会产生钞票露白。

“露白票绝非伪钞,可以正常流通使用。如果对方不收,可去银行等额兑换。至于投资价值嘛,就说不好了。”中国人民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说。

关于水印倒置的人民币,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前几年人民银行也发现民间有所谓的错版人民币在流通,特意组织印钞厂的专家调查,发现所有所谓的错版都是假的,是人工制造的。“错版”人民币发生的概率极低,特别是现在流通的第四、第五套人民币的印钞技术大为提高,至今尚未听说有真正的错版币。所以,像案例中的1990版第四套的百元人民币,更不可能出现诸如水印倒置这样的低级明显的错误。他补充说,在第一套至第三套的人民币中,由于当时的印钞水平不高,出现错版有可能,但收藏价值到底有多大,因为在国际、国内的拍卖市场上几乎从未有过错版人民币的拍卖,所以很难确定真正错版人民币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专家解读

错版币不具备文化传承价值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邦华告诉记者,收藏讲究少、新、奇,也就是罕见的、奇特之物就具备一定的收藏意义。上面案例中的人民币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其第一个收藏价值是:错币出现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一或者千万分之一,因此错币与正常币“身份”不同,价值自然也不同;错币第二个收藏价值是:错币经鉴定真伪后,有了类同文物的“身份”,自然而然成了收藏者追捧的“宠儿”。不过,错版人民币的估价确实没有什么依据,很难下定论。但案例中收藏家预想的“天价”实在有些离谱,因为错版人民币的收藏升值空间远远达不到那样的程度,一般私人收藏的价位也就几千元人民币而已。

北京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刘文和表示,收集所谓的“错版币”,这一块基本不列入钱币学会。在钱币收藏界,收藏流通中的“错版币”只是收藏的旁门左道,这些人是市场炒作孕育出来的收集群体。这种收藏者往往没有稳定的收藏数量和长期的收藏经历,主要是猎奇心理和利益驱动下的行为,没有任何文化或者传承的意义。

王邦华副秘书长强调,虽说错版币可以收藏,至于能不能买卖法律上暂无明文规定。错币一般由国家银行收回,但回收的几率只有千分之一,大多数被民间一些收藏爱好者收藏。据记者了解,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在2007年6月26日拍卖成交一组三张人民币(拍品编号为122),其中拾元券错版人民币两件,伍拾元错版人民币一件(注:第一枚拾元券正面图案向上大移位,而背面图案则正常;第二枚拾元券票面印刷穿孔,油墨压印,使正面部分花纹图案印在背面,而正面部分花纹图案为空白,穿透孔后,即恢复完整,极为有趣;第三枚伍拾元券背面右侧折白7.8cm),均保存完好,成交价也就1120元人民币(含佣金)。记者采访了北京华辰、荣宝、万隆、红太阳等拍卖公司,均表示未曾拍卖过这样的藏品。

●风险提示

错版币“李鬼”多需谨防上当受骗

钱币鉴定家叶辉表示,他所经手见过的“错版币”大多数都是假的,真的很少。真正“错版币”有漏印的、折白的、折角的、位移的、印偏的、错位的、水印倒的、水印偏离的,按人民银行负责人的解释称为“残次币”。改一张100元错币能挣3000元不等,而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利赚钱,在真币上挖补、粘贴、激光打号,造假错版币。从技术上看,具体来说有:挖补,这项作假技术十分高明,即将纸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挖下来,然后再倒过来复原在纸币上;再如将纸币中的头像水印纸揭开,把水印倒过来再复原,或者干脆自己做一个水印倒过来放进去;还有将边角线的花纹倒过来,这些都属于“重大失误”;漏印,即颜色漏了,本来是红色,作假印完后却变成了黄色;有的则用化学原料熏,将本来是酱紫色的纸币熏成红色的。

造假后使一些不明真相的收藏者,花高价钱购买假“错版币”,给收藏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目前所谓“错版货币”,99%以上是在原有货币的基础上经人工制作的。如对所谓“错版货币”认真观察或借助放大仪器观察,就会发现刀切、粘贴、修刮的痕迹,因此在收藏时一定要格外注意。

另外,人为制作“错版人民币”属于“故意毁损人民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43条规定:“故意毁损人民币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利用“错版货币”进行诈骗的,有关执法部门也将依法制裁。

来源:京华时报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大开眼界!这些另类货币你见过么?
下一篇:旧信封里可淘宝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