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巴陵石化集邮迷李智情系奥运

[日期:2008-04-12] 来源:金融界  作者: [字体: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彭展 文/摄)“祝贺你,李智,把你入选北京20008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展的邮集《短炮》让我先睹为快哦!”“好小子,你‘十年磨一剑’,终于‘一鸣惊人’了,‘短跑’都跑向北京奥运会了!”……

    3月31日,巴陵石化化肥事业部煤运车间职工李智接到湖南省体育局通知:他制作的邮集《短跑》,正式入选2008北京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展。一时间,不断有人向李智表示祝贺,也不断有人问询他集邮的故事。

    《短跑》“跑”进国际大邮展

    “邮集《短跑》主题突出、构思新颖、邮品珍贵,是代表湖南第一次参加国际性邮展的品牌邮集之一,”岳阳市集邮协会会长说,“李智前后准备了10多年时间,广泛收集了100多个国家的各种邮票、邮戳和封片,其中上个世纪30年代以前的占大多数。”“轻描淡写”的介绍背后,是李智倾心专题集邮的奔跑之路。

    “方寸纳世界,集邮博古今”。熟悉专题集邮的人们知道,专题集邮是以邮资图案和发行目的为基本要素为组集和研究对象,按既定标题严格选择邮品,进行科学分类,融进个人构思,反映特定主题,组编成邮集的集邮活动。李智的专题邮集《短跑》,是以叙述最常见的“短跑”这一有情节的现代体育运动为基础,并围绕这个主题选择切题的邮品组编而成,许多与主题开拓有关的邮品都经他颇具匠心、巧妙运用组编入集。

    “我从1996年开始创意制作《短跑》邮集,当时也没有想要把它制作成精品。后来,随着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在亲朋好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就想办法把它做得好些,”李智说。《短跑》的初次亮相,是在1997年岳阳市迎接香港回归的邮展中,当时,一名亚洲集邮展评审员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提出了改进建议。此后,李智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将《短跑》作一次“长跑”。

    从短跑运动的起源、演变、竞赛规则、运动员、奥运会短跑竞技到与短跑相关联的跑道等细节,都在《短跑》邮集中一一呈现。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举行的短跑邮品,1906年纪念奥运会十周年的短跑邮品,再现1944年波兰战俘集中营里战犯体育比赛的短跑邮品,意在折射有违奥林匹克精神、使用兴奋剂的来自美国的一枚奥运五环套色不准的15美分的邮票……李智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选择收集,精心编排,让人在方寸之间流连忘返、受益匪浅。

    专题集邮更多的体现集邮者的创造性劳动。为了在邮集《短跑》安排更多的体现“奥运”的元素,李智“海量”了解有关奥运会的短跑比赛的史料,关注其中的一些细节,巧妙构思,大胆创新。比如,为了体现短跑运动员训练的辛苦与枯燥,他用红、黑两张不同颜色的邮票进行对比展示,寓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展现短跑跑道的红颜色,他将国内少见的1848年火漆封口原件与一枚印有跑道的邮票放在一起,让人产生现实与历史的联想。

    在邮集《短跑》中,李智使用了“马尔雷迪”邮简(马尔雷迪邮简:因英国皇家艺术家学会会员,W ·马尔雷迪设计而得名,是世界最早的邮资邮简。称得上专题素材中的“瑰宝”),增强了该邮集的历史厚重感。不过,《短跑》邮集用“马尔雷迪”是否合适也引起了集邮界人士的质疑。有人在《集邮报》上撰文认为《短跑》邮集使用“马尔雷迪”不准确,“因为该简的画面上根本看不到有‘短跑’的信息,即便用于拓展,也似嫌牵强……”

    面对友善的质疑,李智耐心解释了他以“FIP(国际集邮联合会)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为准绳,研究和利用“马尔雷迪”隐藏信息的创意。他坦率地说,“马尔雷迪”邮政用品的画面上的确没有与短跑运动有关的信息,他使用“马尔雷迪”并非是用它来说明如何去参加短跑运动,而是用来说明现代短跑运动是从英国传播到全世界。李智介绍,一般人认为,短跑运动起源于古希腊,因为在古希腊奥运会上就有赛跑比赛。但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古希腊的赛跑无论从跑道的形式、距离等与现代短跑都有很大区别。现代短跑运动19世纪初起源于英国,现代短跑首次比赛是出现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学生对抗赛上。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开始,英国将包括短跑运动在内的现代体育带到中国,同时还通过教会等其他途径(包括邮政)将短跑运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所以,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李智在《短跑》邮集中抓住了“马尔雷迪”邮简的发行目的--英国的信息传达给全世界,创新地使用--现代短跑运动的“传播”,完全符合FIP对专题信息有效信息的阐述。他的科学、务实的求证和解释,得到了邮友的理解和认同,消除了质疑。

    一路走来,李智的《短跑》邮集在不断的创新中内涵不断丰富,连连引起集邮界的关注,也连连获奖:2004年在全国首届民间文化集邮展览上获银奖;2005年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体育邮展中获银奖;2006年在湖南省第10届体育集邮展中获金奖;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第13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中国参加2008年世界奥林匹克集邮收藏博览会体育集邮选拔展中获银奖。再过不久,《短跑》邮集将“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际体育专项邮展。李智表示,他将再好好整理一下邮集,为北京奥运献上自己的一份心意。

    “特别关注”体育和环保

    《短跑》邮集的收获,使李智在专题集邮的“专一”之路上越走越稳健。他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全社会对保护环境的高度关注,自己在集邮中也不由自主地对体育类和环保类的专题集邮“特别关注”。

    他说,一部成功的邮集,应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完整性,思想性是邮集的“灵魂”,珍贵性与趣味性也能使邮集大放异彩。知识性是邮集的“血肉”,完整性是邮集的“躯干”,珍贵性是邮集的“身价”,趣味性是邮集的“锦上之花”。每当确定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题后,就要去寻觅与自己专题有关的邮品。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行的邮票在万枚以上,有些热门专题邮票枚数已达万枚之多,面对如此多的邮票,他总结出了一套选新票的办法,从发行年代、发行国家、发行目的和原因、邮票的图案、小型(全)张等几方面入手,“保持清醒的头脑,慎重选择”。

    有段时间,李智突发奇想,对体育比赛的“网”特别感兴趣,仅用一个礼拜时间就制作出了主题为“它的存在,使比赛更精彩”的《网之竞技》专题邮集。这部邮集从体育比赛的“网之源”、“网之争”、“网之守”、“网之防护”等几个方面入手,用邮品介绍和呈现各类与体育比赛有关的网的起源、竞争、防守和防护,如像(围)棋的网格、排球等比赛的拦网、足球比赛的球门网、击剑比赛时的网状面具以及有的球场四周的防护网,等等。凡是能与“网”关联挂钩的运动类邮品,李智都力求“一一囊括”,巧妙体现,引人入胜。在湖南省第10届体育集邮展中,《网之竞技》邮集获得二等奖。很多观众看了这部邮集后连连称道:“没想到体育比赛的网有这么多学问,李智真有点子!”

    在自制专题邮集的同时,李智也和邮友一同投入到制作旨在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瀑布》邮集的辛劳中。他们从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产生联想,选定《瀑布》为集邮题目,确定了组集思路:旅行社组团游客参观瀑布,导游给游客讲述有关瀑布的“形成之谜”、“状态之美”、“惬意之游”、“综合之用”、“精心之护”等等。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就收集到了美国1874年盖黎巴嫩泉地名戳实寄封、匈牙利1896年邮资片、英属非洲1900年邮资片等10多件19世纪前的邮品及其它多种素材。

    在用素材讲瀑布故事的过程中,李智和邮友首先用一枚镜泊湖瀑布的邮资信卡来说明该瀑布是由内营力形成瀑布的典型代表,然后用印尼1967年火山爆发正票说明火山爆发了,再用一枚此枚票的漏色变体,来说明红红的熔岩喷出,接着是此枚票的套色移位票来说明熔岩的移动,让河床升高,最后用一枚加拿大的1905年邮资片来说明有河水通过时就可形成瀑布。邮集的结尾叙述了“如果人类不珍惜自然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美丽的瀑布将会消失”,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这片贴片以传统集邮的方式展示,选用的是赞比亚1979年Finzia瀑布变体邮票:正票(说明风景秀丽的瀑布)、漏齿双联(说明自然资源正受到人类无止境的开发)、齿孔移位13毫米(说明环境受到破坏)、横向齿孔向下移位4毫米、竖向齿孔向左移位3毫米变体(说明环境加剧恶化)、叠印(即邮票图案模糊不清),(说明美丽的环境不复存在)。

    2006年,《瀑布》邮集,在北京“德胜杯”全国专题集邮展览上获得了大银奖。李智说,通过制作这部邮集,既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感知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今后将继续以集邮这一特殊方式,呼吁人们崇尚绿色生活,呵护绿色家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集邮被称为“嗜好之王”,也有人称“四雅可增一,琴棋书画邮”。“集邮宁唯资闻遣,展册万象罗眼前,其意其趣良非浅,宛如卧游博物馆”。我国著名教育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题写的这首诗,也生动说明了集邮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年近不惑的李智,对此也有着深深的感悟。

    湖南省集邮展览评审员、岳阳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岳阳市集邮沙龙会长、巴陵石化集邮协会理事……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石化工人,李智虽在巴陵石化及岳阳集邮界“衔头”多、“名气”大、获奖级别也高,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对集邮只不过是略知一二。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沉浸在“邮”海,如痴如醉。

    李智对集邮的入迷由来已久:孩提时代的一次搬家,让他对一大堆信封上的各种各样的邮票产生新奇感。央求邻居把旧信封送给自己,到处买小人书找同学同伴换邮票,定期到邮局买新邮票,甚至一度“忍不住”偷偷撕邮票……童年的幕幕往事,留在李智的记忆深处,沉淀着他对集邮的浓厚兴趣。

    集邮是门复杂的学问。李智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方式,不断学习集邮知识,开拓视野,并在集邮实践中历练。1988年9月,李智进入职大学习时,就筹划成立学校集邮小组。1989年12月,他主编出版了第一期《校园邮声》。通过这份小刊,李智和同伴了解了原地封、极限片,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外国邮票,认识了传统集邮、专题集邮、极限集邮,认识了国内一批知名集邮专家。从那时起,有的同伴参加了诸如原地封、极限片等研究会,李智则开始组编自己的第一部比较正规的专题邮集《88奥运》。他说,在学校学习和集邮的经历,都留下了永远美好的回忆。

    近年来,李智经常参加集邮联谊活动,与省市的集邮爱好者切磋交流,向国家级邮展评审员虚心讨教,并参加湖南省邮协举办的邮集预审、邮展评审、征集员培训班和在杭州举办的“国际邮展培训研讨班”等多个培训班。2003年3月,李智参与发起成立了岳阳市集邮沙龙并成为骨干,多次策划和组织沙龙活动,先后参与设计和制作了“抗击非典、我们必胜!”“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国际奥林匹克日”,“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湖南四地集邮沙龙联谊五周年”等联体戳。

    集邮不仅需要投资精神,也需要投资物质。作为工薪阶层的李智,对于在集邮方面的投入,可谓“舍得”。早在1994年,他曾花5000多元,购买了1920年比利时奥运会样票一组三枚。其实,真正在《短跑》邮集里能用上的只有一枚,在对方不同意折开卖的情形下,李智还是“咬牙”买下了难得一见的邮品。1995年,北京首次举办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这是一次难得的补充邮品的机会,李智自然要去。在京几天,他看到许多难已见到的邮品十分开心,可在返回岳阳的途中却饥肠辘辘。原来,除了留下买车票的钱,李智“倾其囊”全都购买了邮品!去年“五一”长假期间,他又自费3000多元去杭州“充电”培训。

    这些年来,李智不但将自己的工资变换成邮品,还将一些珍贵邮票交给妻子“抵债”,经常和女儿联合起来找妻子“贷款”购置邮品。他对集邮的痴迷,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每当有人问及《短跑》等邮集“价值几何”时,李智总是笑着回答:“它们的制作成本可能有好几万元吧,可我并不是为了赚钱而集邮,也根本没有想到要变现,所以没有去想这些邮品到底值多少钱。”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李智开展集邮活动更加便捷了。“以前,一到下班时,我就骑单车跑到邮局拿各地来的信件,劲头十足,”李智说,“现在一有业余时间,我就把电脑打开,在网上张罗集邮。”近些年,通过网络,他和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集邮爱好者保持长期联系,既互相交流集邮的心得体会,也互相收集和交换对方需要的各类邮品。

    李智说,有一副对联形容集邮:“建画廊工余信步,联邮友浪里同舟”,集邮爱好者广交邮友,可以在相互切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高雅的集邮活动中建立的友谊,还会更加长久。因而,李智坚持真诚待人,一方面向邮友如实介绍自己的收藏情况和经验教训,另一方面在邮友有求于己时,尽力帮扶。对于自己在集邮过程中遭遇的“半路遗失”、“无故丢失”等不愉快甚至失落,李智也当作笑谈,提醒自己和邮友多加注意。

    2006年,在李智的参与组织下,巴陵石化第二届职工艺术节“我与企业共成长”邮展相继在岳化社区和城区社区展出,引起轰动,数千名观众在首次欣赏了《短跑》等专题邮展后大开眼界,有观众不禁感慨“集邮还可以这样创意!”随后,不少集邮的“旁观者”成为“当局者”,巴陵石化集邮协会的队伍进一步壮大。

    今年3月下旬,在岳阳市集邮沙龙成立五周年之际,李智和邮友们策划编辑出版了《岳阳楼邮话》。他说,这是一种独特的纪念,将激励我们在这条充满酸甜苦辣的“集趣、集德、集友、集资”的集邮之路上一直走下去,因为,千姿百态的邮品对他们来说,永远都有磁石般的引力……

    图为李智(左)在向邮友介绍他的《短跑》邮集。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鉴定古钱币价值的技巧
下一篇:乾隆紫檀大案注定不凡(图)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