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1
山川,家乡大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竹海万顷,碧水淙淙。就是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江南山坳里,曾经驻扎过新四军的重要部队,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听山川的老人讲,早在民国年间,山川乡马家弄村曾是新四军的后方重地,有一座新四军的造币厂,承担着印制“抗币”和新四军内部简报的重要任务。
民国34年,也就是1945年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从长兴搬到了家乡,设在了天荒坪镇的姚家大院。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的3000多名官兵则在司令王必成和政治委员江渭青的带领下在山川乡驻扎下来。由于地形隐蔽,第一纵队的后方造币厂就设在了马家弄村。
部队驻扎下来后,马上将随军携带的几台印刷机搬到马家弄村一座废旧的老学校内,成立了新四军造币厂和战报印刷所,由一个连的兵力把守。据几位老人的回忆,新四军造币厂所印制的钱币称为“抗币”,面额与当时流通的货币相同,票面以蓝灰色为主,大小也基本与现在的人民币相同。
“抗币”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只是一种款项收发的凭证。当时新四军财政困难,于是部队就用这种“抗币”与百姓交换军需物资,等军用款项到位后再换回老百姓手中的“抗币”。“抗币”只在新四军内部和山川地区使用,并不与外界流通。据马家弄一位老人说,当时山川的百姓间也很流行用“抗币”购买物品,许多人手上都有“抗币”。解放后,新四军履行诺言,用当时流通的货币将村民手中的“抗币”悉数换回,只有极少数零星的“抗币”散落民间,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抗币”也不见了踪影。
据82岁高龄的徐福财老人回忆说,当年新四军造币厂的工作人员就全部借住在他家。,当时住在他家的新四军共有十多人,包括新四军造币厂的张所长。那时他家中十分贫困,父亲早年去世,剩下六个孩子,他是老大,早早地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因为“抗币”印制完成后还要到司令部盖上印章才算有效,张所长就把押送“抗币”去盖章的任务交给了他。
老人说,当时他才21岁,每隔两三天就要挑一次“抗币”,每次都要挑上80 多斤重的两捆,由两位押送的武装士兵陪同,翻过九里横山,走上3个多小时,到天荒坪镇姚家大院盖章。每次运送“抗币”的报酬就是一袋或半袋大米。
1945年9月,新四军实行战略转移,在山川驻扎了近9个月的新四军也奉命北迁。由于情况紧急,新四军在9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将造币厂的几台机器搬到了北弄村一位农户的家中,入夜后,新四军战士又把机器悄悄抬出,搬到一处叫做石塔坑的山坳里掩埋。印刷机上的铅字也分别被埋在了马家弄的各处山上。1945年9月23日至10月3日,10天的时间内新四军就全部撤离了山川乡。
时易世迁,经历了几次波折之后造币厂的旧址已经挪作他用,散落各处的印刷机器和铅字也难寻其踪迹,现在,山川乡的许多热心人士正在努力搜寻造币厂所留下的点点遗踪。
民国34年,也就是1945年2月,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从长兴搬到了家乡,设在了天荒坪镇的姚家大院。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的3000多名官兵则在司令王必成和政治委员江渭青的带领下在山川乡驻扎下来。由于地形隐蔽,第一纵队的后方造币厂就设在了马家弄村。
部队驻扎下来后,马上将随军携带的几台印刷机搬到马家弄村一座废旧的老学校内,成立了新四军造币厂和战报印刷所,由一个连的兵力把守。据几位老人的回忆,新四军造币厂所印制的钱币称为“抗币”,面额与当时流通的货币相同,票面以蓝灰色为主,大小也基本与现在的人民币相同。
“抗币”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只是一种款项收发的凭证。当时新四军财政困难,于是部队就用这种“抗币”与百姓交换军需物资,等军用款项到位后再换回老百姓手中的“抗币”。“抗币”只在新四军内部和山川地区使用,并不与外界流通。据马家弄一位老人说,当时山川的百姓间也很流行用“抗币”购买物品,许多人手上都有“抗币”。解放后,新四军履行诺言,用当时流通的货币将村民手中的“抗币”悉数换回,只有极少数零星的“抗币”散落民间,由于年代久远,这些“抗币”也不见了踪影。
据82岁高龄的徐福财老人回忆说,当年新四军造币厂的工作人员就全部借住在他家。,当时住在他家的新四军共有十多人,包括新四军造币厂的张所长。那时他家中十分贫困,父亲早年去世,剩下六个孩子,他是老大,早早地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因为“抗币”印制完成后还要到司令部盖上印章才算有效,张所长就把押送“抗币”去盖章的任务交给了他。
老人说,当时他才21岁,每隔两三天就要挑一次“抗币”,每次都要挑上80 多斤重的两捆,由两位押送的武装士兵陪同,翻过九里横山,走上3个多小时,到天荒坪镇姚家大院盖章。每次运送“抗币”的报酬就是一袋或半袋大米。
1945年9月,新四军实行战略转移,在山川驻扎了近9个月的新四军也奉命北迁。由于情况紧急,新四军在9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将造币厂的几台机器搬到了北弄村一位农户的家中,入夜后,新四军战士又把机器悄悄抬出,搬到一处叫做石塔坑的山坳里掩埋。印刷机上的铅字也分别被埋在了马家弄的各处山上。1945年9月23日至10月3日,10天的时间内新四军就全部撤离了山川乡。
时易世迁,经历了几次波折之后造币厂的旧址已经挪作他用,散落各处的印刷机器和铅字也难寻其踪迹,现在,山川乡的许多热心人士正在努力搜寻造币厂所留下的点点遗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