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这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们眼中的颐和园。
“一园竹树绕泉石,四季冬春夏复秋。放棹只疑天上坐,凭栏真个画中游。”这是满清遗老溥杰魂萦梦绕的颐和园。
颐和园,这座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仿佛郎世宁用浓重的油彩和细腻的线条勾勒出来的一幅山水长卷。昆明湖,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到底是身在你我共处的人间,还是飘渺虚无仿若梦中仙乡?画在纸上,画在绢布上,画在扇面上,画在屏风、影壁、梁柱之上,画在水面,画在镜面,画在天地间。每一处工笔,每一处留白,浓妆淡抹,纤柔壮丽,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上天造化借用人间巧工,轻轻一抹,就有了从画中走出来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精巧的,蕴雅的,当它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纪念币的第五组,方寸之间,又带给我们一种新奇而瑰丽的心灵体验,让人无法不为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恢弘、精致、典雅所震荡,这种感觉是动人心魄的,更是让人血脉怦张的。颐和园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颐和园万寿山和佛香阁,其前景为昆明湖和湖上的石舫。设计者利用一山一河,充分利用了阁、石舫等造型姿态,产生了连绵起伏、蜿蜒伸展的势,使币面显得生机盎然,自然流畅,主景和前景之间的自然过渡,加强了层次节奏的变化,把颐和园最有特色的景致融合包容于斯,整体流畅而连贯,万寿山上的古木成林,佛香阁的精巧古雅以及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复杂结构,昆明湖的碧波荡漾烟波淼淼,甚至是带有西洋风格的石舫,精心细致地刻画了每个细部,充分运用了浮雕语言,湖光山色,庭园美景,浑然天成之自然雕饰亦若巧夺天工的神来之笔,币上的颐和园又以一种凝练的表现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从画面构图来看,主景与次景之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从近景推至远景,一脚跨进了历史深处,来自悠远历史深处的深厚积淀,来自深厚民族文化的丰厚韵味,留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回味与遐想。
颐和园是蕴雅的,而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龙门石窟就是雄浑肃穆的。2000年11月洛阳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快车下载]颐和园普通纪念币背面图案.jpg: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
龙门石窟纪念币背面主景图案为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其背景为奉先寺中的天王、力士。位于奉先寺石窟正中的卢舍那大佛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币面上的大佛实体感极强,浮雕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侧面看去,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曾有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币面上的大佛在天王和力士的守护下,肃穆却非威严,膜拜却忍不住想亲近,微微一笑,心尘飞扬,世间一切污垢皆涤,世间一切烦恼皆散,这种心灵上的抚慰,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枚纪念币的审美范畴。
依照惯例,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第五组之颐和园、龙门石窟纪念币的正面主景图案均为国徽,内缘下方依次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和“2006”年号。面额均为5元,直径均为30毫米,材质均为黄铜合金,发行数量各1000万枚。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龙门石窟是佛徒造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世人对于寻求心灵平静和休憩的一种美好寄托,在历史打磨下,在文化晕染下,愈发显示出亘古不变的魅力,与文化有关,与历史有关,也与心灵有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系列的第五组纪念币,它们是平静的,也是博大的。
[快车下载]龙门石窟普通纪念币背面图案.jpg:
作者为中国金币特许-北京人银科工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