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曹勇:用生命作画

[日期:2008-02-29]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东方之音(油画) 曹 勇

  在去年的第十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画家曹勇创作、被评论家称为“画布上的史诗”的巨幅油画《东方之音》,在画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长期在海外发展的曹勇,如今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誉为“华人的骄傲”。他成功的背后,是一个中原男儿18年的拼搏奋斗历程和传奇故事。

  画作感动美国人

  曹勇,198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后赴西藏教书、习画。1989年东渡扶桑,1994年来到美国。

  在美国画坛闯荡期间,曹勇的足迹遍布城乡、海滨、公园、酒吧,他还时常飞到欧洲,遍访艺术名城雅典、威尼斯、巴黎、维也纳等地,以一个东方人的视角对西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重新审视和诠释。他的画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及印象派风格融为一体,既高雅又通俗,深受美国上流社会人士和知识阶层的喜爱。目前,在美国有100多家画廊成为他的代理商。为了把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推向市场,他成立了自己的出版公司,以限量印刷复制的方式销售作品。他每次举办个人画展,“曹勇迷”们总是挤满了展厅,等待他签名的“粉丝”排着长长的队伍,场面十分火爆。他成为艺术品交易二手市场上售价最高的画家之一。

  曹勇说,人们之所以喜欢他的画,是因为彼此都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可爱。

  一天,美国加州一位妇人在曹勇的《巴黎的梦》画前久久徘徊,不肯离去,原来,画中的咖啡馆是她和丈夫过去常去的地方,然而两年前她丈夫病故,如今看到这幅画使她重温旧梦,深感慰藉。为了得到这幅画,经济并不宽裕的她回家后将丈夫的遗物卖掉,而所得收入正好与此画售价分毫不差,她捧着画惊呼:这是丈夫从天堂送给我的礼物!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曹勇驱车从洛杉矶赶赴纽约,在世贸大厦废墟前,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之后,他用了4个月时间创作了题为《自由》的油画,这幅画很快在美国引起震撼,很多市民和收藏者纷纷购买《自由》的限量版复制品;美国10多位国会议员致函向他表示敬意。《自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让世界充满和平”艺术摄影展上引起很大反响。可以说,《自由》是曹勇创作生涯的一座里程碑。

  走进古格王国

  曹勇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1962年,他出生于河南新县,其外祖父开过钱庄。“文革”时期,因父母受到冲击,出生于这个有“历史问题”家庭的曹勇,从小就饱受歧视和磨难。从11岁开始,孤独的他只得把自己关在家里学画画。纸笔皆无,常用废纸、树枝等代之。恢复高考第一年,他报名参加了高考,尽管专业成绩取得中南五省的最高分,却因“家庭问题”没有落实而未被录取。次年他再度报考,被河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录取。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心中最美丽、最神秘的地方——西藏,开始了在世界屋脊的艺术修炼。最初,他在西藏大学教书,不久后,他便开始浪迹雪域,求艺悟道。游历期间,他带着一马一狗一枪,把自己放逐到人烟稀少的荒原,与天葬师共饮,和老活佛同眠,遍访各地的寺庙、石洞,临摹远古壁画和史前洞穴艺术。在古格王国时期的山洞里,他潜心临摹壁画达1年之久。

  然而,在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一切并非想象的那般诗意和浪漫,他随时都在经受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都在生死抉择中历练。他独自与一只刚刚吃过一头小牛的狼对峙并打死了这只恶狼;他遭遇暴风雪,在极度低温的荒野与死神擦肩而过……“我发现自己还活着,我感觉我已重生!此刻,我知道我又一次战胜了死亡,我便热泪盈眶,心中涌起无限的深爱——对神秘而美丽的生命的爱,对光明灿烂的太阳和生机勃勃的地球的爱。”曹勇在他的画集中这样写道。

在古格王国这棵生命的“菩提树”下,曹勇最大的感悟就是他学会了对自然的谦卑,对生命的恭敬,对艺术的虔诚。在西藏“面壁”7年,他创作了《小儿唱老歌》、《老人和狗》、《喇嘛和苍蝇》等大量油画,以及当时引起极大反响的组画《岗仁布齐断裂层》,他的艺术开始化蛹为蝶。

  从日本到美国

  曹勇认为,作为一名画家,活着的意义就是能给世界留下一眼清泉。曹勇带着这样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出国热,东渡日本求艺。

  初到日本,一切从零开始。去印刷厂求职,厂家嫌他不懂日语;去餐馆当洗碗工,人家嫌他头发长不卫生。他只能到一家陵园做挖掘墓穴的工作。艺术家与掘墓人,巨大的心理落差是常人难以忍受的。然而,曹勇似乎天生就具备绝处求生的本领和悟性,他只能自己拯救自己。他看到,日本的各种商业建筑需要大量壁画,而他有着在西藏临摹壁画的丰富经验,他便开始从壁画寻求突破。初试锋芒,便引起日本壁画界的关注,不久,他得到了大批订单。几年间,曹勇的壁画装饰了日本众多城市的时尚建筑、高档商厦等场所,成为日本都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评论家认为,曹勇的作品具有开创性风格。

  在日本的成功使曹勇对未来充满信心。1994年,曹勇结束5年旅日创作生涯,以杰出人士的身份移居美国。然而,到了美国才知道,这里聚集了大量从世界各地到这里寻求发展的艺术家,许多人都很杰出。他深深感到,要在这一群体中脱颖而出,过去在西藏和日本的成功经验虽然重要,但已远远不够了,因此,在艺术观念和形式上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于是,他降低姿态,向其他派别学,向天地万类学。不局限于西藏系列作品的深沉与凝重,不止步于自己旅日时期作品的浪漫与华丽,还探索现代欧美的明媚和亮丽。几年后,他的一批完全不同于过去风格的作品问世了,市场反应出奇的热烈。如充满欧陆情调的《威尼斯》、《巴黎》、《地中海》等系列作品,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青睐,在高档画廊非常热销。一些媒体对他的画作评价颇高,如“曹勇的画美得令人窒息”、“他的画超越了人的灵魂”等,使曹勇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很快在美国画界独树一帜。

  曹勇现象的启迪

  西藏7年,日本5年,美国13年,曹勇的艺术曾三度转换,三度升华。有人说,曹勇总是以改变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他敢于否定自己,属于落地就能生根、发芽、结果的那一类,因此,他的成功是迟早的事。

  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杨志今认为:“曹勇用自己天才而独特的艺术,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搭起了一座美丽的花桥,让各色人等在愉悦神往的审美享受中,感悟其画作深层的精神世界,领略其画面以外的无穷韵味。他在艺术与大众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人们看曹勇的画,感受最强烈的是其梦幻般的光和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曹勇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可称为光的世界、色的杰作,如《浪漫花园系列》、《威尼斯系列》、《金色海岸系列》等作品,其内容、形式,特别是其色彩和光感的处理,非常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让人在如痴如醉的视觉愉悦中,充分感受艺术对人心灵的浸润与关照。

  如今,尽管“中国制造”已遍及世界各地,中国画家的作品也已价值骤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真正有影响的艺术家,仍然是凤毛麟角。曹勇,这个“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到画布上”的中原汉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正如杨志今所言:对于正在走向开放与多元的中国绘画艺术而言,曹勇的实践为我们提供的启迪,也许比其画作本身要多得多。

来源:新浪论坛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海内外藏家梦寐以求 官窑精品将点燃春拍
下一篇:河南电视台《文物宝库》频道28日正式开播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