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填馆藏空白 "活国宝"五粮液古窖泥进国博图

[日期:2008-02-27]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08年02月27日 08:48: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国家博物馆的馆藏品中,有一块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众多光彩夺目、价值连城的国宝中间显得如此其貌不扬,但却是博物馆目前收藏的惟一一件“活国宝”——五粮液古窖泥。国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凤翰说,收藏的明代古窖泥,是填补了国博馆藏文物的一项空白,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上个世纪五粮液古窖泥曾流失到日本,和其一起流失的还有中国传统工艺景泰蓝和宣纸制作技术。日本人靠高超科技和工艺能力破解了景泰蓝和宣纸的制作技术秘密,生产出的产品严重冲击了对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但是,日本人没能破解五粮液的酿造工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他们利用先进技术,分析五粮液“古窖泥”中的成分,试图培养自己的“老窖”,但都没有成功。原来,五粮液古窖泥脱离了宜宾独有的自然环境,就会处于休眠状态,无论怎样都叫不醒它。五粮液古窖泥水土不服当然无法酿出真正的美酒了。

酒窖 资料图片

    生态学家认为,宜宾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少日照、微风,四季如春,十分适合己酸菌、乳酸菌、乙酸菌、丁酸菌、酵母菌等酿酒微生物的生存。而且宜宾酒窖的地温温度,常年维持在10-20摄氏度,正是适于酒窖中酿酒微生物生长发酵的温度。五粮液古窖池群是目前我国惟一现存最早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群,已有639年历史。五粮液的古窖池是用宜宾独特的弱酸性黄泥黏土建造而成的,在酒的发酵过程中,窖池里会产生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和香味物质,并且慢慢地向泥窖深入渗透,变成丰富的天然香源,窖龄越长,窖泥附集的有利微生物就越多,微生物与香味物质也越多,酒香就愈浓。

    经过600多年的积淀,五粮液古窖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达到数百种,这些微生物参与发酵酿造而成的五粮液,其品质和口感不言而喻。把古窖泥拿到阳光下,这些“国宝”会呈现出红、黄、绿等五颜六色,而且颜色还在不断变化,非常奇妙。(皮晓静)

探寻五粮液明代古窖的酒香

    法国有一句谚语:“打开一瓶酒,就像打开了一本书。”酒是一种人类发明的具有特殊文化属性的饮品,中国更是酒的滥觞地。在中华古老文明中,酒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举凡中医中药、诗词歌赋、戏曲丹青,无一不弥散着酒之清香。上达政治、经济、哲学之高,下至民俗、礼仪、民生之远,无一不缱绻着酒之缠绵。

    数千年来,中国人对美酒的享受和追求,推动了酿酒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种花样繁多的酿酒技艺中,地窖发酵工艺可以说是世界酿造工艺中的奇葩;泥池老窖酿酒可谓是东方灿烂酒文化的创举。

    俗话说“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须得窖池老”, 窖池愈年久,微生物和香味物质愈多,酿造出来的酒愈好。《本草纲目》记载白酒有杀菌作用,越陈越好,所以评判酒质的高下,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窖池“陈”的时间。但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中国现存并继续使用的古窖池仅有四川五粮液酒厂。现今五粮液仍完好的保存着明代古窖池群有古窖16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代古窖池群是我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珍贵见证,由于窖池使用年代久远,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其中的古窖的“活文物”窖泥已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也是世界酿酒领域现存最古老的泥池酒窖。

    酒的酿造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实践活动之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对酒文化而言,除了看得见古酿酒糟房遗址,还有就是世代相传的独特酿造技艺了。独特酿造技术呈现出是非物质文化的结构和特质。“非物质文化”其实是一个舶来的概念,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而提出的。酒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特征是从其多元的文化构成空间来审视,主要其独特的酿造工艺。
据历代本草、农书、酒经、各地方志与笔记小说载入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有记载的各类名酒总数有500余种,然而传承延续下来的可谓凤毛麟角。即便是宋代诗人所描述的当时酒肆里挂牌的各种佳酿,现在看来,除了“重碧酒”和“荔枝绿”得以流传演变成如今的“五粮液”外,大多自生自灭了。

    今天,各地保留着历代制酒艺人独有酿造工艺的酒坊几乎消亡,机械化、标准化、工业化酿造取而代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酒厂还坚持用祖传下来的酿造技艺来生产,其中像五粮液各项操作仍然沿袭了最古老的工艺,从分层起糟、续糟、蒸酒到黄泥封窖,全部采用人工操作。一旦丧失了手工操作与传统工艺,恐怕同时也就丧失了这一方水土的酿造风味。这种传统的技艺如果不加以保护,真得要步《广陵散》的后尘了。

    3000多年的酿酒历史,600多年的古窖,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古老的酒文化,储存着我们民族难以言传的文化记忆,涵盖了我国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在今天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显得弥足珍贵。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从老农手中购得 太平天国檄文首现长沙图
下一篇:北京免费博物馆名单4月公布 免费但不免票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