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艺术品市场呈现出规模加速扩张态势

[日期:2008-02-13] 来源:大江南收藏   作者:刘浦泉 [字体: ]

      中国艺术品市场继续呈现出经营规模迅猛扩张的态势,艺术品经营单位与艺术品交易量保持同步激增,画廊市场和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总体数量也快速增长。     

 

据刚刚出版的《2006——2007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披露,从2006年上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达207.31亿元人民币。其中,书画拍卖成交76.6亿元,油画与当代艺术品拍卖成交56.6亿元,瓷器杂项拍卖成交74.11亿元,分别占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的37%27%36%     

 

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强而画廊弱”的状况已初步改变,国内主要都会城市画廊数量快速发展。2006年,仅北京新成立的画廊数量就占到了北京画廊总数的50%以上,文物艺术品交易额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上海、广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以及珠三角、长三角、胶州半岛等区域,画廊数量和文物艺术品交易额也快速增长。   

 

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出现了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莫干山艺术区、泰康路艺术区等影响本地并辐射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画廊集聚区。从发展趋势看,无论画廊经营作品的风格,还是经营者的背景、操作的手段、公关的策略,中国内地画廊已经形成了多元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海外资金进入中国画廊业蔚然成风。目前,外资画廊大多以北京、上海为选择方向,投资国别和地区日趋广泛,已涉及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其中,港台地区在北京、上海两地开办的画廊数量占有一定的优势。韩国画廊也纷纷亮相。2007年上半年,北京就出现了阿拉里奥等7家韩国画廊。   

 

与画廊业发展相适应,中国艺术展会业快速升级换代。不仅上海艺术博览会、广州艺术博览会等老牌的艺术博览会焕发了青春,还催生了艺术北京、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等全新形态与经营模式的展会形式。2006年,艺术北京和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现场成交突破2亿元,并创造了超过5亿元的边际效应。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体经营规模也进一步放大。从2003年开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拍卖场次明显增多,拍卖量也继续放大。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场次达到837场次,比2003年的171场次增加近4倍。其中,北京拍卖市场艺术品总上拍量达到89939个拍卖标的。   

 

在中国书画拍卖市场中,近现代书画仍是拍卖的主角。2006年,中国书画拍卖成交总额达52亿多元人民币,其中近现代书画拍卖成交额达41亿多元,占79%。而2007年上半年,古代书画拍卖成交额达6.23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6%,比上年提高了10%   

 

2007年春季拍卖季,北京等地共推出52个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相关的拍卖专场,作品的上拍总量为6626件,成交量4822件,成交率为73%,总成交额达21.9亿元,虽然作品成交数量比2006年秋季拍卖季减少了1073件,但成交额增加了1.8亿元,说明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作品价格在继续抬升。   

 

2006年统计,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5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成交额的拍卖企业达到100家,其中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北京瀚海四家拍卖企业的成交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著名艺术市场分析专家赵力认为,目前,中国投资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而艺术投资市场更不成熟,投资方向不清,操作也不规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属性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艺术投资的理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他指出,艺术投资要注意防止浮躁不安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倾向,否则将有可能导致艺术品市场的波动。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民族收藏品崭露头角
下一篇:新海派油画让藏界耳目一新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