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收藏年画的王今栋

[日期:2008-01-27]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杰巍 [字体: ]

    说起年画,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陌生。但在过去,每逢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欢在房门、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008年的春节快要到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笔者走访了年画收藏家王今栋先生。

    王今栋先生说,年画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年画一词的出现却不过百年,据民间艺术专家张道一先生在1992年《民间美术》中的一篇文章中考证:“年画一词出现较晚,晚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中正式使用了年画一词。”所以在晚清以前并不叫年画,而称为门神。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在王今栋看来,传统年画是专供过年时张贴的,又有别于其他木版画种,因此他更喜欢用木版年画一词。

    王今栋先生热情的把他精心收藏的传统年画一一摆在笔者面前,兴致盎然地讲起了年画的往事。“年画也和春联一样,和古代的桃符有关,起源于‘门神’。汉朝时,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传说中保护仙桃树的神荼和郁垒能够驱邪打鬼,于是便有了岁暮‘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的风俗,是民间年画里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而从挂门神、请门神开始,年画的种类也随着历史发展、民俗的演变共分为四种,第一类就是最早出现的门神。而门神的种类也不仅仅局限于神荼、郁垒,后来又增加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秦琼、哼哈二将以及文门神、武门神等,这也是民间年画中最主要的一种。第二类是敬神类,即供奉各路神仙的年画。过去,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挂上一幅天地全神,以示对神明的恭敬。在敬神类的年画中还包括一个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类型,就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那时,每家每户都会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在自家的灶间贴上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年画,祈保来年生活无忧,红红火火。而敬神类年画的最后一种便是民间知名度甚高的财神爷,这个被奉为财神的人就是以仁义、诚信著称于世的关公。以义取财、以诚求财,这也是传统文化用年画这种形式留给后人的一种精神财富。第三类是具有祈福寓意的年画。比如年年有余、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寄托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王先生拿起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说:“今年是鼠年,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幅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民间流传农历腊月二十四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年画种类的最后一个是戏曲题材。过去的人们没有现今如此便捷、发达的视听娱乐方式,便把戏曲中的每一出戏用年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贴在墙上用于欣赏。像《白蛇传》、《四郎探母》、《桃园结义》等古典传统曲目都是年画的必选题材,既是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也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

    今天,传统年画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远离了浸染着时尚和喧嚣的都市生活。但王今栋先生说他收藏年画、研究年画不仅仅是专业使然和个人爱好,更是一份对于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使命感。民间年画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与民俗民风综合体现的载体,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是祖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中不可缺少的篇章,从一张张色彩鲜艳、形态逼真的年画中,既可以看到华夏几千年民俗历史的发展脉络,更能感受到那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弥足珍贵的审美体验。


 

 

 



阅读:
录入:007com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高风险高收益 坐上"过山车"的金价去向何处
下一篇:玉十八罗汉手串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